盧文軍

“咱村禮膳饗助社成立5年多,到底怎么樣?”

“可中!村里正兒八經(jīng)為咱群眾著想,花錢不多,事兒還辦得可美!”

“可好!不次于大飯店,菜品新鮮,種類還多,量還可大,不僅實惠,吃哩還得勁兒!”

昨日,在中牟新區(qū)東風路街道郭莊村,提及村里成立的禮膳饗助社,村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迎來一片夸贊聲。

對于群眾的高度認可,郭莊村黨支部書記張鵬很淡定:“禮膳饗助社成立于2020年,去年辦喜事22件,這還是少的年份。多的70多件,一般10多桌,按照咱們平均500元一桌的標準,跟大飯店的千把塊錢一桌相比,下來省個萬把塊錢。我們大致統(tǒng)計了一下,這5年多,僅全村紅白事上就為群眾‘減負’400萬元左右?!?/p>

禮膳饗助社漸入佳境,名聲慢慢被更多人知曉。

在與張鵬攀談過程中,他接了幾通電話,略帶歉意地說:“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村,聽說咱們禮膳饗助社辦得不賴,非要來學習學習!”

人們不禁要問,郭莊村禮膳饗助社成功運行且贏得群眾認可的“密碼”在哪里?

村民張林昌告訴記者:“30年前,誰家辦紅白事,先盤煤火,搭棚子,借桌椅板凳、碗筷盤子等好多東西?,F(xiàn)在村上的禮膳饗助社各種用具一應俱全,主家只需購買各類菜品即可?!?/p>

黨員劉翠琴談及自己兒子結(jié)婚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俺孩兒結(jié)婚,親家是鄭州的,孩兒他爸還擔心不排場,吃不好。我說,別的我不說,就沖咱村大廚那水平,我就有底氣!甭說,盡管在俺院里辦的,最后親家說,飯菜做得真地道,堪比星級飯店!”

劉翠琴所言非虛,郭莊村有一批做飯做菜的“老把式”。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飯店。2012年以前,景觀大道沒擴建的時候叫中三路,中牟到三官廟,從南鄉(xiāng)到縣城,俺村是必經(jīng)之路。村北頭還有個汽車南站,人流車流很大,村民在路兩邊干飯店的有一二十家。”村民張海亮告訴記者。

村民張本善,53歲,17歲開始干飯店。他說:“村上的禮膳饗助社,解決了咱老百姓花小錢辦大事的樸素愿望!”

村民郭中義,1986年11月開飯店,名叫“隴海飯店”,當時名氣不小,因拆遷搬到別處,名叫“老地方飯店”,生意依舊紅火。他告訴記者:“那個年代,肉片6毛,肉絲8毛,這都算好菜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禮膳饗助社成立之前,我也聽說,誰家在城里舉辦婚宴,一桌800元。隨后,另一家一桌1000元,就是個攀比心,面子有了,沒了里子……”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紅白事上,郭莊村《村規(guī)民約》第十四條規(guī)定,提倡文明節(jié)儉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抵制高額彩禮,嚴禁大操大辦婚、喪、嫁、娶。

喜事:每桌不超過500元,每瓶酒不高于50元,每盒煙不高于15元。在實際中,每桌煙不超過2盒,單價多控制在10~25元,每桌酒不超過2瓶,每瓶多在30~50元。

白事:不能擺桌,提倡用大鍋菜代替正式宴席。煙控制在每盒10元以內(nèi);酒每瓶控制在30~50元。禮金與隨禮:非親屬隨禮通常不超過100元,倡導“零隨禮”,鼓勵用鮮花、短信替代。

“現(xiàn)在,再有錢,不能‘超標’,這是規(guī)矩!”74歲老黨員宋軍政坦言。

“俺們禮膳饗助社的大廚們都是志愿者,有錢的主家有想法,他們最終也聽我們的,按村規(guī)民約走。我們沒有科技與狠活兒,都是老式扣碗、紅燒鯉魚等老式菜,主打一個實惠美味?!贝逦瘑T、“大廚”張海亮告訴記者,“客人們走完,我們大廚還走走看看,看哪個菜受歡迎,哪個菜剩得多,這樣復盤總結(jié)一下。下一次人家辦事兒,大廚們心里就有數(shù)了,這樣爭取讓主家錢花得值,心里也高興,我們也開心……”

移風易俗非一朝一夕之功。中牟新區(qū)東風路街道將持續(xù)深耕移風易俗工作,以創(chuàng)新為驅(qū)動,不斷探索更加貼合群眾需求、更具實效的形式與載體,以郭莊村為典型示范,發(fā)揮其輻射帶動作用,由點及面,讓和諧之花處處綻放,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