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充滿歡聲笑語的“跟著哥哥姐姐學科學”活動在江浦路街道大連路社區(qū)睦鄰中心舉行,上海理工大學志愿者社團帶領社區(qū)小朋友一起探索化學的奧秘。孩子們化身“小小科學家”,動手操作趣味小實驗,見證古代智慧與現(xiàn)代科學的奇妙碰撞,解鎖千年科學密碼。

水浮法印泥字畫
穿越千年的“唐代魔法”


“蠟燭屑+墨水=水墨畫?”孩子們首先進行的科學實驗是水浮法印泥字畫。“小小科學家”們用蠟燭在宣紙上畫出隱形圖案,然后再將宣紙輕輕浮于墨汁水面,蠟痕像盾牌一樣擋住墨水,宣紙上瞬間浮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水墨藝術品。

其實,這是復原了唐代“流沙箋”技藝,利用蠟的疏水性讓圖案“活”了過來。蠟質(zhì)覆蓋宣紙纖維形成疏水層,墨汁只能附著無蠟區(qū)域,水紋擾動更添自然肌理。樂樂小朋友興奮地說道:“古人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p>
銅藍之淀
化學家的“顏色變變變”


“藍色湖水”硫酸銅遇上“堿水小魔法師”氫氧化鈉,一場顏色“魔術”令孩子驚嘆不已。第二個化學實驗是顏色變化實驗,從清澈到藍色雪花沉淀,最后又變回透明,孩子們連連驚呼:“像星空!像泡泡!”

志愿者小吳解釋道,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過量堿液溶解沉淀形成四羥基合銅離子,看起來像魔法,實際上這是科學家獨有的化學原理。

紙巾送水
漢代農(nóng)民的“彩虹運河”



最后一項科學實驗是毛細現(xiàn)象。紅藍兩杯色素水用紙巾橋連接空杯,不一會兒,中間杯子就出現(xiàn)了夢幻的紫色。毛細現(xiàn)象其實是紙巾纖維的毛細管作用,水分子在附著力與內(nèi)聚力驅(qū)動下攀爬,色素隨水流混合。漢代“翻車”提水灌溉便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通過一個個趣味小實驗,探索科學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心中慢慢發(fā)芽。大連路社區(qū)睦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心還將繼續(xù)舉辦類似的科學實驗活動,讓孩子們在社區(qū)里也能體會到探索科學的魅力。
文字 |陳濤
圖片|陳濤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