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條莊村,提起駐村第一書記錢治國,村民們總會眉眼含笑,豎起大拇指,用最質樸的鄉(xiāng)音喚他一聲“自家人”。千余個日夜的扎根堅守,他將滾燙初心化作甘霖,浸潤著村莊的每一寸土地,書寫下鄉(xiāng)村振興的動人詩篇。

初到柳條莊:泥土里長出的民情畫卷

三年前,錢治國初入柳條莊村。面對陌生的黃土地,他沒有片刻猶豫,挽起褲腳就扎進了村里。晨光微露時,他踩著露水穿梭在阡陌小巷;暮色四合后,他又坐在村民的熱炕頭嘮家常。田間地頭的腳印,村民炕頭的茶漬,都成了他了解村莊的獨特密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訪中,一樁樁難題逐漸浮出水面。村里的道路狹窄坑洼,像條皸裂的傷疤橫亙在村莊之間,農用車經過時顛簸搖晃,新鮮的農產品常常在運輸途中受損;自來水管道年久失修,維修費用高,村民滿心焦慮。錢治國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跡,不僅是問題清單,更是他向村民許下的無聲承諾。

產業(yè)振興路:葡萄架下結出的致富碩果

錢治國深知,產業(yè)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根”與“魂”。他像個執(zhí)著的勘探者,踏遍村里的每一塊土地,研究氣候、分析土壤,終于發(fā)現這里得天獨厚的種植優(yōu)勢——庭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正是優(yōu)質葡萄生長的“天然溫床”。

為了讓村民接受葡萄種植,他化身“說客”,帶著村民代表奔赴昌黎的葡萄種植示范村。當村民們親眼看到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變成真金白銀,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卮搴?,他為村民免費協(xié)調葡萄秧苗,他又邀請農業(yè)專家開展“田間課堂”,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施肥、防治病蟲害,將專業(yè)知識化作通俗易懂的“土辦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生暖心曲:點滴行動織就的幸福圖景

在錢治國心中,改善民生是最溫暖的“主旋律”。為了修好村里的路和重新鋪設自來水管道,他跑部門、打報告,磨破了嘴皮子,終于爭取到項目。施工期間,他每天守在現場,監(jiān)督質量、協(xié)調矛盾。當平坦寬闊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時,孩子們笑著在路面上奔跑,老人們顫巍巍地撫摸著平整的路面和新設自來水管道,眼眶濕潤了 。

解決積極協(xié)調路燈安裝,推進村內亮化工作,為村民夜間出行帶來便利,提升鄉(xiāng)村生活品質 。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還格外關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頭的空地上,一座嶄新的文化廣場拔地而起。每當夜幕降臨,廣場上響起歡快的音樂,村民們載歌載舞,孩子們嬉笑打鬧,歡聲笑語回蕩在村莊上空,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畫卷錢治國累計為柳條莊村協(xié)資金等60余萬元。

三年駐村情:煙火深處的魚水深情

一千多個日夜的朝夕相處,錢治國早已融入了柳條莊村的煙火生活。他記得哪家老人身體不好,常去探望;記得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學,真心為他們高興。村民們也把他當成了自家人,逢年過節(jié),總要拉他到家里吃頓熱乎飯;農忙時節(jié),總有人往他宿舍里塞幾把新鮮蔬菜。

如今的柳條莊村,道路寬敞明亮,葡萄庭園生機勃勃,文化廣場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息。錢治國用行動詮釋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初心與擔當,他的故事,就像村廣場那棵百年老槐樹,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上,激勵著更多人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來源:秦皇島石門寨鎮(zhèn)柳條莊村委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