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廣網報道,以軍稱空襲黎境內真主黨目標。當?shù)貢r間8日,以色列國防軍發(fā)表聲明證實,以軍當天晚間空襲了黎巴嫩貝卡谷地一個黎巴嫩真主黨防空部隊的武器儲存設施。以軍稱,該設施對以色列構成威脅,違反了以黎間的停火協(xié)議。黎巴嫩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美國中東副使摩根·奧爾塔格斯(資料圖)
美國中東副使摩根·奧爾塔格斯在6日播出的采訪中表示,黎巴嫩真主黨等組織應當被“盡快”解除武裝,這項工作應當由黎巴嫩政府軍完成。報道稱,奧爾塔格斯在即將結束三天訪問行程之際接受了黎巴嫩國際廣播公司的采訪。她在貝魯特會見了黎總統(tǒng)約瑟夫·奧恩、總理納瓦夫·薩拉姆、國民議會議長納比·貝里及其他黎巴嫩官員和政治代表。奧爾塔格斯說:“顯而易見,真主黨必須被解除武裝。顯而易見,以色列人不會接受有恐怖分子朝他們開槍,闖入他們的國家。這是我們所理解的立場。”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稱,他下令對胡塞武裝采取“果斷而有力的軍事行動”,美軍正在對胡塞武裝領導人、軍事基地以及防空系統(tǒng)等進行攻擊。特朗普稱,要用“壓倒性的致命武力”打擊胡塞武裝,同時警告伊朗必須立即停止對胡塞武裝的支持。17日,美軍中央司令部表示,美軍正在繼續(xù)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也就是說,美國率先挑起了一輪與胡塞武裝的攻防戰(zhàn)。
當美軍自3月份以來對胡塞武裝發(fā)起大規(guī)模轟炸之際,外界一度認為伊朗認慫不敢與美以硬剛,殊不知伊朗正在通過巧妙的方式“圍魏救趙”。從客觀角度來看,伊朗的確不是美國對手,就算打以色列也是十分困難。伊朗在羽翼未豐之時暫避鋒芒是對的,這才導致以色列不斷對其挑釁,而伊朗則是能躲則躲,躲不過了才發(fā)射導彈遠程打擊以色列本土。伊朗一直在避免與以色列爆發(fā)正面沖突,否則一旦伊朗開打只會讓美軍找到動武的借口。

也門胡塞武裝(資料圖)
也門胡塞武裝拒絕消失。盡管美國海軍和盟友付出了努力,胡塞武裝卻成功封鎖了世界上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水道之一——紅海——近兩年之久。多數(shù)海運船只被迫繞行非洲好望角,這條航線更長、更迂回,而且運輸成本更高。華盛頓未能維護世界關鍵的海上咽喉要道之一的航行自由。反艦導彈系統(tǒng)和無人機帶來的海戰(zhàn)技術革命,使胡塞武裝有能力切斷紅海的戰(zhàn)略要道曼德海峽。這種持續(xù)對峙對美國這個全球海上強國構成嚴重威脅。
如何對抗拒絕消失的胡塞武裝?美國有三個方案可選,其一便是繼續(xù)留在紅海,陪胡塞武裝玩打地鼠游戲,但對財力不復從前的美國而言,消耗太大。第二個方案就是從紅海撤軍,不走紅海,美國還有別的運輸線,再不濟還能“搶”,把主戰(zhàn)場留給對此地更依賴的歐洲。萬斯嘲諷歐洲人在紅海行動中“吃白食”,美歐矛盾下,如此言語攻擊不會引激烈反應,但即便歐洲愿意接盤,美國大概率也不能甩手就走,不戰(zhàn)即敗,萬一行為被解讀成“美國戰(zhàn)略再迎衰落”,對極重“名譽”的美國來說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伊朗(資料圖)
在這樣的氛圍下,德黑蘭與華盛頓之間的一場場暗戰(zhàn),也許正悄然鋪開。大家都在思考該如何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畢竟,真正劍拔弩張地干起來,對兩國來說都不是明智之選。美國需要確保其在中東的利益不受威脅,而伊朗則希望獲得喘息機會,以調整策略、鞏固內部。整體來說,美國深知,不管是通過政治手段的拉攏,還是通過經濟制裁的困擾,最終都是為了讓伊朗坐到談判桌前,達成一份協(xié)議,從而化解潛在的武裝沖突風險。畢竟,一個平衡且穩(wěn)固的中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利大于弊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