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有記者提問: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官員在去年12月的中美網絡安全對話中向美方官員暗示,中方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fā)動了網絡攻擊,并將其歸咎于美對臺灣的支持。特朗普政府高官表示,美方將對中方采取更多的進攻性網絡活動。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這篇報道顛倒黑白,是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虛假信息。關于“伏特臺風”,中方在各種場合都明確拒絕了美方毫無根據的無理指責,向美方介紹了中國網絡安全機構的調查報告,指出相關事件是美國情報機構對中國的栽贓抹黑。

美國網絡安全部隊(資料圖)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亞冬會期間,賽事信息系統(tǒng)累計遭受境外網絡攻擊270,167次,其中63.24%的攻擊來自美國。這場規(guī)??涨暗臄底謬C,不僅撕開了國際網絡安全的脆弱面紗,更折射出數字時代大國博弈的復雜生態(tài)。這場攻防戰(zhàn)暴露出令人不安的治理赤字。美國170,864次攻擊記錄中,42%源自政府承包商IP段,這種"白手套"操作模糊了國家行為體與犯罪集團的界限。
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卡爾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就在繼續(xù)渲染炒作所謂“中國威脅”,同時借此來進一步拉攏歐洲盟友。他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講:首先,就是在衛(wèi)星技術領域打起了“中國牌”,宣稱,在人工智能和衛(wèi)星技術領域,歐洲應該“關注真正的長期‘威脅’,也就是中國崛起”。之所以他會這么說,主要是因為卡爾認為,現在的歐洲監(jiān)管機構對美國科技公司存在“偏見”,因為歐洲各國政府和一些歐洲公司正在考慮馬斯克旗下“星鏈”是否是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卡爾重提“中國威脅論”。但諷刺的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上臺后,把美歐跨大西洋關系攪得一團糟。英國《衛(wèi)報》指出,這表明,跨大西洋鴻溝正在加深,美歐不僅僅是對俄羅斯持不同看法,還在價值觀和民主等更深層次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分歧。歐洲各國政府已經無法掩蓋這種分歧。此外,據《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由于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同時對歐洲國家施壓關稅和安全威脅,美國旅游業(yè)遭受嚴重沖擊,前往美國的歐洲游客數量急劇下降。
英國《鏡報》14日報道稱,近日一些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傾向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而不是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結盟。在幕后,歐盟領導人越來越渴望刺激貿易,一項旨在解決歐中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協(xié)議正在進行談判。此前,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發(fā)表官方聲明稱:“針對美國關稅造成的廣泛混亂,馮德萊恩強調,歐洲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有責任支持建立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強有力的改革貿易體系。”
歐盟作為一個擁有27個成員國的政治經濟聯盟,其利益多元化、立場復雜化是不爭的事實。面對美國的強勢要求,歐盟顯然不能簡單地“二選一”,而是需要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求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平衡之道。作為一個擁有獨立主權和廣泛影響力的地區(qū)組織,歐盟完全有能力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應對美國的要求時,歐盟應該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以開放、包容、合作的態(tài)度推動國際貿易關系的健康發(fā)展。

歐盟總部(資料圖)
美國威脅歐盟"不許靠近中國",卻難阻現實利益驅動。中歐電動汽車爭端達成價格承諾,碳中和合作年產值超千億,而美國通脹率連續(xù)6月超5%,普通家庭年生活成本上漲1200美元。當特斯拉因關稅撤離中國市場,比亞迪正以每周3家海外工廠的速度搶占墨西哥、越南,產業(yè)鏈話語權悄然轉移。而美國以《通脹削減法案》為矛,試圖阻斷中歐技術合作。但歷史洪流不可逆:46國聯署支持中國起訴美國,沙特對華石油人民幣結算突破40%,多邊主義正在廢墟中重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