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在中方連續(xù)反制下,連打關稅亂拳的特朗普,口風變了。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他不想繼續(xù)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因為這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
彭博社等報道稱,在談到美國會對中國進一步反制措施作何回應時,特朗普對記者暗示,他可能愿意降低關稅。
“在某個時候,我不想讓關稅再提高了,因為到了一定程度,人們就不會購買商品了?!?/p>
特朗普接著說:“所以我可能不想讓關稅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達到現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關稅,因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們購買商品。”

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視覺中國
另一邊,特朗普仍在對中國下黑手。他被曝試圖借關稅施壓,強迫各國限制對華貿易。
彭博社17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數十個國家尋求美國減免或豁免關稅,作為交換,美國準備要求這些國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國制造業(yè)實力,以防中國繞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消息人士還稱,特朗普的高級經濟顧問正考慮一項措施,要求他國對從某些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進口的商品征收二級關稅。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教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16日表示,美國試圖與其他國家達成孤立中國的協議不太可能成功,因為特朗普已經完全喪失了信譽。
克魯格曼強調,除非讓其他國家的政府相信美國會遵守協議,才可能達成協議,而特朗普撕毀了所有現存的貿易協定,然后每隔幾天就對自己的關稅做出瘋狂修改,他已經摧毀了美國在這方面的信譽。
白宮方面早前稱,4月10日正式生效的對華關稅稅率實際上是145%,而不是他們前一天所說的125%。
根據白宮的說辭,今年2月和3月,美方先后兩次上調對華關稅,幅度均為10%;而125%則是所謂“對等關稅”稅率。這意味著特朗普今年入主白宮以來,美方針對中國商品累計加征關稅稅率達到145%。
15日,白宮網站又發(fā)布關于關鍵礦產和衍生品232調查的有關事實清單,提到因為中國采取報復措施,現在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這充分暴露了美方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已經到了毫無理性的地步。
發(fā)言人強調,中方此前已就美單邊加征關稅多次闡明立場,對于美方這種毫無意義的關稅數字游戲,中方不予理會。但倘若美方執(zhí)意繼續(xù)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美國股市本周繼續(xù)承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談到了特朗普關稅可能給經濟帶來的“挑戰(zhàn)性的局面”。
鮑威爾16日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極有可能”刺激通脹暫時上升,并警告稱這些影響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受鮑威爾言論等因素影響,美國股市當日收盤大幅下跌。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收盤下跌近700點,跌幅1.7%,標準普爾500指數收跌2.2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3.07%。
此外,近期美債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上周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20年來最大漲幅。
歐洲保險和職業(yè)養(yǎng)老金管理局(EIOPA)主席佩特拉·希爾凱瑪(Petra Hielkema)17日在歐盟金融監(jiān)管機構閉門會議上表示,美債市場近期的劇烈波動正在引發(fā)人們對其作為避險資產地位的質疑。
與此同時,美國多領域對華出口市場份額正被他國迅速搶占。
澳媒4月13日提到,美國對華牛肉出口停滯之際,澳谷飼牛肉在中國的需求激增,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就超過了2萬噸,較去年同期暴漲近40%。
另據彭博社17日數據,中國進口商削減了約90%的美國石油采購量,目前正進口創(chuàng)紀錄數量的加拿大原油。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要構建、強化自己的現代產業(yè)體系,這是我們的經濟韌性所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 圖/受訪者供圖
文 | 柯銳
特朗普關稅戰(zhàn)掀起的風暴,依然余波未了。
特朗普反復調整的關稅政策,對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帶來的沖擊,各方尚在觀察。
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4月14日表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yè)鏈供應鏈合作,這不僅賦能了對方發(fā)展,也增強了我們自身的韌性。同時,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我們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
4月16日,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于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xù)了去年以來持續(xù)穩(wěn)中向好、穩(wěn)中回升的態(tài)勢。
從歷史角度,如何看待特朗普這次的“對等關稅”?面對關稅戰(zhàn),中國該如何鍛造自己的經濟韌性?就此,新京報對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
特朗普關稅戰(zhàn)沖擊比1930年代更嚴重
新京報:從大歷史角度,如何看待特朗普這次的“對等關稅”?美國1930年代的《關稅法》導致了大蕭條,那么此次特朗普“對等關稅”會導向何處?
鄭永年:現在特朗普這個“對等關稅”,受到很多批評,包括美國國內的各個群體也在批評他。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包括前幾年發(fā)動的貿易戰(zhàn),目的都是要解決美國內部的問題。那么,我們首先要理解美國出現的問題怎么來的。簡單地說,美國當下出現的問題,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
特朗普發(fā)動關稅戰(zhàn)想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出現類似1930年代的大蕭條,甚至走向戰(zhàn)爭,這也是人們所擔心的。因為很多事情一旦發(fā)生了,并不是特朗普本人或者美國一個國家所能控制的。
1930年代,美國的《關稅法》導致了各個國家的反制,最后出現了更糟糕的局面。今天,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是不是會導致大蕭條甚至世界大戰(zhàn),我們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非常危險的傾向,因為今天世界經濟的關聯度、互相依賴度,已經遠超1930年代。
在1930年代之前,由于長時間都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世界經濟沒有很大的關聯度。今天就不一樣了,今天世界各個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度更高,互相依賴度更深,特朗普發(fā)動關稅戰(zhàn)的惡果,沖擊力可能遠比1930年代要高得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代,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并不是那么大,那時亞洲還處于世界經濟的邊緣地帶。但是現在,亞太地區(qū)是世界經濟的中心地帶,那么特朗普關稅戰(zhàn)不僅正在對歐洲產生很大影響,也對包括中國、東盟等亞太地區(qū)經濟體產生著更大的影響。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會比1930年代更嚴重、更深刻。
人們回溯歷史,由此產生擔心是非常有道理的。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更有可能是一種地緣政治戰(zhàn)爭,只是他通過經濟的方式來達到其目標。

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會比1930年代更嚴重、更深刻
中國的經濟韌性要好于美國
新京報:你曾提到,中美拼的是經濟韌性。今天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呈現持續(xù)穩(wěn)中向好、穩(wěn)中回升的態(tài)勢。那么,在關稅戰(zhàn)背景下,中國該如何鍛造、提升自己的經濟韌性?
鄭永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貨物貿易出口增長達6.9%。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8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中美一直在打貿易戰(zhàn),但為什么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對美出口還有那么多呢?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我看來,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美兩國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度很高,甚至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更高,很難在短時間內脫鉤;如果要強硬脫鉤,對兩國的影響都會很大,尤其對美國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是,盡管特朗普從第一個總統任期就在執(zhí)行美國的“再工業(yè)化”,但是從美國的進口數據來看,“再工業(yè)化”實際上是失敗的,至少前八年是失敗的。
第三個問題是,特朗普想把工業(yè)轉移到越南或者其他國家,實現近岸外包或者遠岸外包。現在看來,這個策略也是失敗的。因為,如果這個策略成功的話,那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就不會有那么多。
特朗普現在力推“再工業(yè)化”,比他的上個任期甚至過去八年都更激烈、更厲害,但是基本上也不會成功,或者說失敗是大概率。
過去八年,中國對美國的生意還在進行,但同時中國對其他地區(qū)的出口也在增加。這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不打無準備之仗。特朗普發(fā)動關稅戰(zhàn),我們是有準備的。不僅國家有準備,企業(yè)也有準備,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企業(yè),大家心里早就有預期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從經濟韌性角度來說,中國現在的狀況遠遠好于美國。
我國目前主要是面臨出口美國的幾千億貨物往哪里去的問題,但對美國來說,情況更糟糕,因為中國出口美國的都是民生經濟用品,對美國來說這些是中等技術以下的產品,而這些產品美國已經不生產了,不僅不生產了,而且是不會生產了,因為它沒有條件來生產。
所以,特朗普想在國內生產這些商品,大概率會是失敗的。對美國來說,這是一種變相的“短缺經濟”。高通脹就是其表現形式。
而中國,無論通過自己內部消費也好,或者是尋找海外市場也好,都可以解決“產品銷往哪里”的問題。尤其是,中國自己本身的市場就很大。
中國不但是第二大經濟體,這些年還不斷向其他國家單邊開放,那么其他國家也會向中國開放,中國跟其他國家、經濟體的貿易量就會增加。
美國對中國的誤判是非常嚴重的。美國的經濟學家,以及政策制定者,還是用種族主義的眼光來看中國,看不起中國,但是這樣就會導致誤判。中國其實已經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個中國了。他們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高度依賴美國,以為美國跟中國脫鉤,打壓中國,中國經濟肯定會崩潰解體,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八年來的中美貿易戰(zhàn),不是說對中國沒有影響,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是中國經濟更具韌性,更強大了。
關鍵要從經濟發(fā)展上做文章
新京報:你剛才一再提到經濟韌性的重要性,那么具體需要怎么做?
鄭永年:中國已經進入了技術引領經濟的時代。有兩點非常重要。一點是,國內市場的拓展非常重要。國內市場需要趕緊拓展起來。
另一點,最緊迫的還是要發(fā)展,通過發(fā)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經濟發(fā)展需要通過發(fā)展新質生產力,而這通過基于技術進步的產業(yè)升級才能實現。
經濟科技領域的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的必然結果,是促成一個現代產業(yè)體系的形成。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現代產業(yè)體系必須具備“全”“大”“多”“密”“強”五個特征。
中美之間的競爭,現在實際上是在現代產業(yè)體系的較量。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較量過程。在此過程中,經濟是基礎,地緣政治是次要的。
所以,我們關鍵還是要從經濟發(fā)展上來做文章。我們一定要構建、強化自己的現代產業(yè)體系,這是我們的經濟韌性所在。
關稅戰(zhàn)走向取決于美國國內態(tài)勢
新京報:接下來,預計關稅戰(zhàn)會有怎樣的走向?對這一歷史性事件的觀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鄭永年:大家已經做了很多的預測。特朗普關稅戰(zhàn)就是美國內部矛盾引起的,來自于美國內部的階層矛盾。前面幾十年的超級全球化,為美國帶來了巨量的財富,但是內部的分配不公平,導致社會出現分化,社會群體之間的財富差異越來越大,中產階級萎縮。所以,特朗普選擇關稅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是作為總統所能有的幾個工具之一。
實際上,他有很多事情干不了,例如,他想要美聯儲改變政策,但美聯儲不屬于白宮管。所以,他只能用關稅。
特朗普的矛頭指向還是國內問題,關稅戰(zhàn)的目標就是對國內進行利益的重新分配。
所以,他第一個目標就是要真正掌控美國,大家可以看到他正在使美國以前的“三權分立”逐漸走向“三權合一”。關稅戰(zhàn)未來怎么走,關鍵還是要看美國國內的情況。
美國國內的情況如果變好了,那結果還好,但如果像1930年代一樣,越來越惡化,那大概率就會發(fā)生國際沖突。
因為美國自己好不起來,其他國家也受到牽連。這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向沖突,甚至是地緣政治的沖突。
當然,也有人猜測,中美會不會像1980年代一樣形成一個“廣場協議”呢?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比較小,因為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當年日本的安全完全是由美國掌控的,美國可以輕易打壓日本,但中國并不是這樣。
所以,對這次關稅戰(zhàn),我們要看得遠,想得深一些,要繼續(xù)觀察美國的一舉一動,同時也要相信我們是有力量來反制美國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