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康熙皇帝“眷顧最深”的妃子,得寵長達45年之久,6年生三位皇子;然而她又是讓雍正最痛恨的庶母,花甲之年被雍正先后三次羞辱,日后不管雍正還是乾隆如何尊封、追封先朝后妃,她都不在其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甚至看著自己親生的三個兒子都死在自己前面,而她去世四年后,才得以入土為安。

她就是康熙皇帝四妃之一的宜妃郭絡羅氏,宜妃究竟做了什么,讓雍正帝如此痛恨呢?

這篇文章,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前半生風光無限、后半生凄涼的宜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宜妃出身查庫系郭絡羅氏,原本其家族為科爾沁地方郭爾羅斯氏,后因遷居滿洲沾河地方居住而改為郭絡羅氏;嚴格來說,查庫系郭絡羅氏一族屬于建州女真蘇克素護河部。

而查庫系郭絡羅氏,是大清郭絡羅氏一姓中最為龐大的一系。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康熙皇帝最厭惡的兒媳——郭絡羅氏,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胤禩的嫡福晉郭絡羅氏與宜妃是出身同族,其先祖都為查庫。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創(chuàng)業(yè)之初,沾河寨長常舒、楊舒兄弟二人率領(lǐng)自己的族人歸附了太祖,這是最早歸附太祖的部落之一,太祖皇帝對其十分重視,將自己的兩個妹妹嫁給了常舒與楊舒(一位娶的是太祖的堂妹,一位是太祖的親妹妹)。

楊舒與常舒這兩支,分別被編入了滿洲鑲白旗與滿洲正藍旗。

如此一來,因常舒與楊舒而崛起的郭絡羅氏一族,便成為滿清不可忽視的勛貴家族之一,同皇家頻繁聯(lián)姻(尤其是太祖皇帝第七子阿巴泰家族)。

而胤禩的嫡福晉郭絡羅氏,便是楊舒的后代。

那么,宜妃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宜妃這一支的先祖為阿凱,根據(jù)《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阿凱跟楊舒、常舒出身同族,但至于他們究竟具體是什么關(guān)系并沒有記載,可見他們之間的堂親血緣關(guān)系已經(jīng)十分疏遠。

正因為如此,宜妃這一支雖然也跟隨楊舒、常舒一起歸順太祖皇帝,但是因為并非沾河寨長的直系后裔,而被編入了包衣旗籍。

雖然屬包衣旗籍,但并不代表宜妃這一支便默默無聞。

其實在大清有很多出身包衣,但是照樣位極人臣的臣子。

比如乾隆皇帝寵愛的高貴妃,原本便是包衣旗籍,因父親高斌得力的緣故,其家族而被抬出包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比如嘉慶帝的發(fā)妻孝淑?;屎蠛丈崂锸希疽彩前缕旒?,因為堂叔祖來保入閣拜相的緣故,家族而被抬出包衣。

宜妃這一支,雖屬包衣,但屬于中高等官宦世家。

宜妃的祖父安塔穆位至盛京佐領(lǐng),深得太宗皇帝的信任,太宗皇帝曾將宗室遺孤托付給安塔穆照顧撫養(yǎng),這是難得的恩寵與器重,可想而知在滿清入關(guān)之前宜妃的家族便已經(jīng)得到宮廷的信任。

宜妃的父親三官保位至盛京工部侍郎,兼盛京內(nèi)務府佐領(lǐng);

說白了三官保,是盛京內(nèi)務府大臣之首。

雖然宜妃的家族并未跟隨世祖皇帝一起入關(guān),但照樣深得朝廷的信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正因為如此,康熙皇帝后宮中的四對姐妹花中唯一一對出身包衣的,便是宜妃與姐姐郭貴人。

另外三對,均是出身勛貴家族的貴女,而且家族都出了一位康熙的皇后。

而且宜妃的姐姐郭貴人郭絡羅.布音珠,是康熙后宮所有后妃中唯一一位二婚嫁給康熙的,為康熙生下了權(quán)傾漠北漠南的公主——固倫恪靖公主。

而比布因珠小7歲的妹妹宜妃,則是名為郭絡羅.納蘭珠。

康熙十六年正月,康熙皇帝挑選了一批內(nèi)務府秀女,此次選秀康熙一共選了九位秀女入宮,而納蘭珠是盛京送來的秀女之一,正月二十六日入宮。

這一年,納蘭珠18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納蘭珠入宮四個月后,她的姐姐以“內(nèi)務府寡居身份”入宮。

納蘭珠雖然以宮女的身份入宮,但是入宮沒多久便得到康熙皇帝的寵幸,很顯然康熙很喜歡納蘭珠,讓其享受嬪級待遇。并且在康熙十六年八月,在鈕祜祿氏被冊封為皇后、佟佳氏冊封為貴妃時,納蘭珠被冊封為了宜嬪,位居七嬪之一,而此時四妃之一的烏雅氏還未晉封為嬪。

此時的納蘭珠并未生下皇子公主,也沒有身懷有孕,卻被直接冊封為嬪,可想而知康熙對她的寵愛程度。

要知道在康熙的后宮,有很多的妃嬪,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多年,也僅為沒有封號的庶妃而已。比如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衛(wèi)氏,生下胤禩19年才被正式冊封為良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比如皇十二子胤祹的生母萬琉哈氏,生下胤祹33年后被晉封為定嬪。

隨后,納蘭珠便同姐姐布因珠正式開始生育皇子公主的時期:

康熙十八年五月,姐姐布因珠生下皇六女,也就是固倫恪靖公主;

此時的納蘭珠已經(jīng)身懷有孕,并且在七個月后生下皇五子胤祺;只是胤祺并未留在納蘭珠身邊撫養(yǎng),而是被先后送到了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嫡母仁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宮中撫養(yǎng)。

也正因為如此,胤祺得以遠離紛爭,并未參與九子奪嫡之爭。

雖然胤祺不能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納蘭珠也算是真正做到了“母憑子貴”;

康熙二十年,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宮,冊封四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這“四妃”,便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惠宜德榮四妃,而納蘭珠便是被晉封為宜妃。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貴妃佟佳氏、貴妃鈕祜祿氏、惠妃烏拉那拉氏,后宮第四位的存在。

即便早已入宮,為康熙先后生六個皇子公主的榮妃馬佳氏,也不及納蘭珠的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姐姐布因珠生下一位皇子——第十九子允?,允?只活了11個月便夭折了,并未參與序齒。

在允?出生的次月,納蘭珠生下皇九子胤禟,也就是九子奪嫡之爭中皇八子胤禩的“錢袋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胤禟出生兩年后,納蘭珠又生下一位皇子,為皇十一子胤禌,胤禌僅活了12年便夭折了。

在六年的時間里,納蘭珠與姐姐布因珠先后生五位皇子公主,可想而知最起碼在這段時間康熙對納蘭珠姐妹二人十分得寵。只是姐姐布因珠畢竟是二婚嫁給康熙,而且康熙對其并沒有像妹妹納蘭珠那般寵愛,所以即便是布因珠生下一子一女,也僅為沒有封號的庶妃而已,直到去世。

而得盛寵的納蘭珠便不同了,入宮僅四年的時間,便已經(jīng)位居妃位。

而康熙對納蘭珠的寵愛,并非一時興起,而是長達45年之久。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康熙是大清十二帝中后宮妃嬪數(shù)量最多的一位,不同的時間段都有不同的寵妃。像榮妃馬佳氏,便是康熙的初戀,原本的得寵程度并不比如今的納蘭珠要差,但是在后宮新人越來越多時,榮妃便“色衰而愛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納蘭珠,并未因為“色衰”而愛馳,成為了讓康熙“眷顧最深”的后妃;

即便是到了納蘭珠年過半百后,康熙仍舊事事惦記著愛妃。

比如康熙五十九年時,湖廣巡撫陳誅進向康熙進獻了西洋香,按理說康熙會賞賜給年輕貌美的后妃,但康熙并未忘了納蘭珠,還賞賜給了納蘭珠一份。

再比如康熙六十年,康熙得了一大一小兩個望遠鏡,康熙將那支小的賞賜給了納蘭珠把玩。

如此恩寵,又有哪位后妃能與納蘭珠相比呢?

納蘭珠得寵,自然會惠及自己的家人。

而其家族,確實也因為納蘭珠得寵的緣故,而得到了康熙極大地恩惠。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東巡盛京,除了下旨將崇政殿收拾一番,還下旨三官保的房屋也要收拾一番。很顯然,康熙下榻了三官保的家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三次東巡,再一次住在了三官保的家中。

康熙能夠先后兩次下榻納蘭珠的娘家,這是其他后妃都沒有的殊榮。

而三官保,作為納蘭珠的父親,自然也會得到康熙的重視與厚待。

三官保雖然僅為內(nèi)務府佐領(lǐng),但卻得到康熙的恩準,可以同從一品將軍一起行走或者并列而坐。而且宮中諸人,在見到三官保的時候都尊稱其為長輩,而非直呼其名或者官職。

三官保能得如此,不都是因為女兒得寵的緣故嗎?

到了康熙晚年的時候,納蘭珠為了給康熙祝告祈福而重修了彌勒院。寺廟重修的納蘭珠每年都會派人前去拈香。而康熙也因為寵愛納蘭珠,而特地派了官員參與了寺廟的重修。

甚至在康熙五十九年時,康熙在寺廟御制碑文,并且還立下了規(guī)矩:

經(jīng)過寺廟文官需要下轎子,武官則需要下馬。

康熙待納蘭珠如此,又如何能不讓其他后妃、皇子妒忌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何況她所生的皇九子胤禟,為了支持皇八子胤禩(后為皇十四子胤禵)奪嫡,而與雍親王胤禛為敵,做了很多讓胤禛十分痛恨的事情。

這便注定了,只要胤禩(或胤禵)不能奪嫡成功,納蘭珠便也很難善終。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后,納蘭珠的人生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正式開始自己悲慘的晚年生活。

康熙皇帝病逝時,納蘭珠正臥病在床,但按照規(guī)矩納蘭珠需要來致祭康熙,所以身體虛弱的她便乘坐軟轎。

昔日的德妃烏雅氏,已經(jīng)母憑子貴成為皇太后。

而納蘭珠仍舊態(tài)度傲慢,并未將皇太后烏雅氏放在眼里,她所乘坐的軟轎居然走到了皇太后的前面。

這讓雍正如何能忍呢?

隨即便責問了納蘭珠身邊的太監(jiān),讓納蘭珠難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次月,雍正下旨將納蘭珠所居住的翊坤宮首領(lǐng)太監(jiān)張啟用等十二人都抓了起來,因為雍正懷疑張啟用在外置產(chǎn)必定是受到了宜妃的指使。

隨后,固倫恪靖公主身邊的太監(jiān)兩人被流放為披甲人的奴才。

胤禟身邊的太監(jiān)李盡忠,被發(fā)往云南做苦差;

而且雍正帝登基后,不管如何加封先朝后妃,納蘭珠與姐姐布因珠都不在其列。

很顯然,這并非僅因為納蘭珠曾得寵傲慢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納蘭珠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

好在納蘭珠遵從先帝的遺言,得以在雍正元年六月搬到了大兒子、和碩恒親王胤祺的府上居住。

但是因為出宮三年,從未入宮向雍正請安,而引起雍正的不滿。

雍正四年,皇九子胤禟被雍正帝圈禁而死;至于胤禟的長子弘晸則是幽禁了長達五十余年的時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眼瞧著自己的兒孫遭難,納蘭珠并無計可施,可想而知其難過程度。

雍正十年,納蘭珠的長子胤祺也病逝了,因胤祺從未參與奪嫡之爭,而得到了雍正帝的尊重與器重,不僅下旨厚葬胤祺,而且讓其子弘晊承襲恒親王爵位,而非降襲郡王爵。

這或許是納蘭珠唯一的一絲安慰吧。

三個兒子,都在納蘭珠之前去世,這給了納蘭珠極大的打擊。

胤祺去世的次年,納蘭珠也在恒親王府病逝。

按理說納蘭珠作為康熙的宜妃,理應被葬入景陵妃園寢。

但是雍正痛恨宜妃,并未安排其喪事。

如此一來,納蘭珠即便是去世后也沒有得以入土為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才準許納蘭珠葬入景陵妃園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