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極目新聞報道,近日一些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傾向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而不是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結盟。報道稱,在幕后,歐盟領導人越來越渴望刺激貿易,一項旨在解決歐中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協(xié)議正在進行談判。此前,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歐盟委員會透露,歐中已同意重新考慮價格承諾這一方案,以解決長期以來圍繞中國電動汽車的爭端。
2025年4月,歐盟委員會與中國商務部宣布啟動談判,計劃以“最低進口價格”機制取代現(xiàn)行關稅,試圖在保護本土產業(yè)與維持中歐經貿合作之間尋找平衡。這一轉變既源于美國特朗普政府加征全球關稅的外部壓力,也反映了歐盟內部對“戰(zhàn)略自主”與經濟利益的重新權衡。根據(jù)談判框架,歐盟將為中國電動汽車設定最低銷售價格,若中國車企承諾不低于該價格出口,則關稅將被取消。歐盟委員會認為,價格承諾比一刀切的關稅更易動態(tài)調整,可針對不同車型或補貼變化靈活應對。

歐盟(資料圖)
對于中國車企來說,歐洲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隨著電動化時代來臨,中國汽車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數(shù)量開始增多。今年3月份,小鵬汽車宣布成功進入波蘭、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市場,旗下小鵬P7、小鵬 G9、小鵬G6計劃于2025年第二季度開啟銷售。而比亞迪已經在歐洲匈牙利建立了工廠,長期目標是通過在匈牙利生產其整個歐洲產品陣容以免于受到進口關稅的影響。高關稅下企業(yè)會加速歐洲建廠進程,這是一個必然的特征;但如果沒有高關稅,多數(shù)企業(yè)則會選擇直接出口到歐洲。
在中方扛起反制美國濫加關稅的大旗后,原本舉棋不定的歐盟亦堅定了決心,同樣對美施加了反制,并且調轉了對華風向,以積極的行動向中方靠攏,尋求共同應對這場關稅沖擊。然而在這一背景下,歐盟27國里卻出現(xiàn)了一個唱反調的“叛徒”——法國。法國財長隆巴爾公開表示,由于關稅問題每天晚上就有600架裝滿中國商品的大型飛機飛向歐洲,他決心“防堵任何來自中國的產品涌入”,將致力推動讓歐盟委員會通過啟動保障條款,以在邊境設定配額來保護內部市場。

法國景色(資料圖)
而前幾天的隆巴德還表示,特朗普決定暫停許多計劃中的進口關稅,這證實了美國政府愿意與歐洲達成協(xié)議。“這證實了與特朗普政府有談判的空間,”隆巴德表示。但隆巴德說,鑒于一些關稅仍然存在,現(xiàn)在宣布勝利還為時過早。“出于這個原因,歐洲必須保持壓力,”他說。
自美國宣布新的關稅政策以來,歐洲多國政府明確表示反對,認為美國此舉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并表示應該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表示,美國宣布的關稅措施“殘酷且毫無根據(jù)”。他強調,新關稅措施首先將沖擊美國經濟,必將導致美國經濟更虛弱。法國總理貝魯也在第一時間表示,加征關稅是一場地震,美國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政策的不穩(wěn)定性會長期削弱全球經濟。但是,法國為了可以在之后和美國“打交道”,和美國盟友的關系,總是對華表現(xiàn)強硬的態(tài)度。

馬克龍與特朗普(資料圖)
法國央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德加洛在法國電視2臺稱贊特朗普的政策反轉是“向經濟理性回歸的開始”。但他也警告稱,美國政策的“高度不可預測性”是“損害信心和增長的因素,首先是對美國自身”。法國央行估計,貿易戰(zhàn)將在2025年直接使歐元區(qū)經濟增長減少0.2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法國受影響程度小于德國和意大利。法國方面表示,這是“一場復雜的博弈”,而“我們早就預料到了會有強硬的表態(tài),之后才是談判——這些談判預計會在4月中旬的七國集團會議期間于華盛頓啟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