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68%成年人承認習慣性討好他人

中國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68%成年人承認習慣性討好他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夜十點的寫字樓里,林薇第12次修改項目方案。客戶隨口說的"感覺不夠高級",讓她連續(xù)72小時沒合眼。當她揉著通紅的眼睛把最終版發(fā)進群聊時,對話框彈出新消息:"還是用第一版吧"。

這種「窒息式討好」正在成為新型社會病。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數據顯示,我國有4300萬人存在病態(tài)討好傾向,其中25-35歲群體占比高達57%。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代際傳遞的犧牲鏈

代際傳遞的犧牲鏈

38歲的家庭主婦張芳在家庭群發(fā)出消息:"爸的降壓藥我買好了"。聊天記錄往上翻,是弟弟要借錢買婚房,妹妹讓她幫忙接孩子。這個背負全家需求的"完美女兒",上周剛被查出乳腺結節(jié)4級。

心理學教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邊界感覺醒運動

邊界感覺醒運動

豆瓣"拒絕當好人小組"里,25萬年輕人分享"破界"經歷。95后男生陳浩的里程碑事件,是當著全公司拒絕幫領導拿快遞:"當我說出'這不是我的職責范圍'時,會議室空氣突然變得清新"。

當我們教育孩子"分享玩具才是好寶寶"時,是否想過這種交換式善良正在扼殺自我意識?真正的善良,應該從完整的人格土壤中生長出來。

你可以是太陽,但不必燃燒自己照亮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