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揚家里三代都是開鏢局的,打小就在刀口上混飯吃。
他七歲就開始蹲馬步,站梅花樁,樁子上嵌著鐵蒺藜,腳底板扎出血也得咬著牙走完八卦步。
十二歲那年臘月,太行山的雪埋到馬肚子,他爹帶著二十個鏢師去剿匪。
小王維揚偷爬上運糧車,黑風寨混戰(zhàn)時被流箭削掉半拉耳朵,愣是舉著砍柴刀捅死個瘸腿土匪。

回來他爹抄起藤條抽得他后背開花,抽完又灌了半壇燒刀子:"王家男兒流血不流淚!"
1
鎮(zhèn)遠 后院的老槐樹上吊著百十來個沙包,里頭灌的不是沙子是鐵砂,練拳的鏢師指節(jié)上全裹著厚繭。 最狠的是"冰甲練刀",數(shù)九寒冬扒光上衣站院里,八桶井水潑成冰殼子,得靠揮刀破冰取暖。王維揚的刀就是那會兒練出來的,刀鋒過處冰碴子亂飛,鏢師們都管他叫"冰閻羅"。 2 有回押送山西鹽商的棺材鏢——明面是棺材,里頭塞滿金條。 走到老鷹嘴碰見二百多號馬匪,領頭的舉著火把喊話:"留下買路財,饒你們?nèi)? 王維揚咧嘴一笑,反手把鏢旗插進棺材蓋,三百鏢師嘩啦擺開八卦陣。 馬匪沖進來才發(fā)現(xiàn)中計,盾牌陣轉(zhuǎn)得人頭暈,四面八方嗖嗖射弩箭。 等官府援兵趕到時,雪地里泡著百來具尸體,血把雪地染得像鋪了紅綢子。 3 王維揚的八卦刀看著不起眼,其實藏著大學問。按著八卦方位走位,刀光轉(zhuǎn)起來像個鐵罩子,守的時候潑水不進,攻起來突然給你來下狠的。 他跟張召重比武那場,最能說明問題: 前五十招光轉(zhuǎn)圈不出手,等對方心浮氣躁了,突然一刀劈得火把都晃悠。 他這刀法最怕靈活的主兒,張召重就說過,要是有人輕功好專攻中路,老王的轉(zhuǎn)圈打法準露餡。 4 獅子峰那場死斗,是王維揚這輩子最瘋的時候。 紅花會三大高手圍著他砍,七把劍愣是破不開他的刀網(wǎng),火星子崩得跟放煙花似的。 趙半山甩暗器專打他下盤,老王干脆把刀往地上一杵,借力騰空翻跟頭,半空中還能劈出三道刀氣。 常伯志使陰招撒石灰粉,他撕下衣擺蒙眼照打,愣是靠聽風聲砍斷對方腰帶。 最后被陳家洛逼到懸崖邊,這老哥突然扯開衣襟,胸口綁著二十斤火藥:"再往前半步,大伙兒一起見 5 他這套刀法強在穩(wěn)當,弱在死板。 有次在茶館聽說書,碰見個耍猴拳的乞丐挑釁。 那乞丐跟跳蚤似的滿場蹦跶,專鉆他胳肢窩底下出拳。老王轉(zhuǎn)了三圈沒逮著人,急得刀把子砸碎兩張桌子。 后來,還是店小二潑了盆洗腳水,乞丐腳底打滑,才被制住。這事成了江湖笑談,都說八卦刀是"老牛犁地——轉(zhuǎn)不出新花樣"。 6 王維揚咽氣那刻,等于是給舊江湖釘上了棺材板。 鎮(zhèn)遠鏢局散伙那天,數(shù)百鏢師和趟子手蹲在演武場分家當。八卦旗被馬匪搶去當尿布,練功的木樁劈了當柴燒。 有個老鏢師偷藏了塊青銅鏢牌,半夜跑到祁連山口挖坑埋了,邊埋邊念叨:"當年跟著總鏢頭砍翻馬幫,這牌子還是您親手發(fā)的……" 王維揚那些仇家倒是念舊情,山西綠林土匪頭子聽說王維揚死了,特意在祁連山擺三天流水席。 7 王維揚死了,一個時代落幕了。 王維揚不是一個主要角色,甚至因為出身鏢局,對官府有天然的懼怕。但是,他義氣,武功高強。甚至,還要在反派張召重之上,在《書劍恩仇錄》當中,妥妥的排在前十。 雖然書劍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說起成熟度來,遠遠比不上后來的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但是,在對于人物的描寫上卻更加實際。 在書劍中,武林高手都是有職業(yè)的,有社會關系的,并不是一心練武的武癡和光棍。鏢局子還是能出人才的,而不是像《倚天屠龍記》中那群鏢師一般給武當七俠提鞋都不配。 王維揚雖然也有膽小的時候,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豪杰。 難怪綠林中會流傳:“寧碰閻王,莫碰老王?!?/p> 8 盤點下來,王維揚固然不如天山怪俠袁士霄、阿凡提,以及少林派的幾位高僧,但在戲份較多的人物當中,也就是比不過武功大成的男主陳家洛,比不過無塵道長,其他人包括文泰來,也最多是王維揚持平,難以占到優(yōu)勢。 能做到這個份上,可以說他是金庸武俠中的“鏢局第一高手”也不為過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