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內(nèi)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春寒未消,和平一小的教室里卻涌動著一股暖流。紅城志愿者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王靜將新買的書包和文具遞給農(nóng)民工子女小羽,并在一本筆記本的扉頁寫上“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永遠是你的后盾?!钡募恼Z,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好好學習。

和公益結緣,源于王靜在看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畫面,那是她第一次讀懂公益的力量?!爱斂吹侥吧酥g的守望相助,我知道溫暖可以匯聚成河。”2009年10月,她與同事在QQ上創(chuàng)建“紅城志愿者聯(lián)盟”,首站走進烏蘭浩特市社會福利中心。當82歲的張奶奶吃下志愿者遞來的砂糖橘,渾濁的眼睛泛起淚光時,王靜的手被老人緊緊握?。骸伴|女,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甜的橘子。”這次志愿服務,也成為她走上公益之路的起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2年9月8日,紅城志愿者協(xié)會為10戶貧困家庭送去中秋月餅、米、油等慰問物品。

15年間,王靜的團隊從最初QQ群的12人發(fā)展為2021年正式注冊的紅城志愿者協(xié)會,現(xiàn)有核心成員300人。一有時間,王靜就帶領團隊走訪全市多所學校,與烏蘭浩特市衛(wèi)東小學、都林二小等5所學校的179名農(nóng)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結成了“一幫一”對子,為農(nóng)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建立長效助學機制,每學期為孩子們提供300元生活費、新文具和課外書,直至孩子們小學畢業(yè)。

“記得第一次去都林二小,五年級的玲玲攥著助學金說‘阿姨,我想考大學’,那一刻我知道,我們做的事能改變孩子的命運。”說起孩子的變化,王靜至今記憶猶新。

除了助學,王靜的公益版圖還延伸到助老、助殘、生態(tài)保護等領域。每年除夕,王靜和丈夫年青春都會帶著兒子,拎著肉餡、春聯(lián)和新棉衣,走進孤寡老人馬良生的小屋,飯桌上的餃子香和和貼在窗欞上喜慶的“福”字14年從未間斷。“馬叔總說我們是他的‘親閨女、親兒子’,其實他教會我們的,是公益的最高境界——把陌生人當成家人?!蓖蹯o說。

王靜的公益之路,即使在遭遇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也沒有停止過。

2016年,王靜被查出乳腺癌?!澳悄炅粌和?jié),我躺在病床上,安排我愛人代我去給孩子們送書包,在視頻里,看到孩子們舉著‘王媽媽早日康復’的畫面,疼得吃不下飯的我,突然覺得渾身有了勁兒?!辈∏樯杂泻棉D,她就開始繼續(xù)參加公益活動,團隊成員心疼地勸她休息,她卻說:“公益不是百米沖刺,是接力長跑,我慢一點,但不能停?!?/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3月25日,王靜走進烏蘭浩特市都林第二小學開展“一助一”助學活動。

在她的影響下,丈夫年青春成了協(xié)會“編外后勤部長”;兒子年建博從8歲起跟著他們做志愿服務,已累計服務時長600多小時,獲評“自治區(qū)新時代好少年”。

在王靜的帶動下,紅城志愿者協(xié)會自籌物資價值超80萬元,開展公益活動300余次,惠及群眾上萬人次。她本人也先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內(nèi)蒙古青年五四獎章等40余項榮譽。但她最珍視的,是抽屜里一沓泛黃的感謝信?!坝袀€受助的孩子考上大學后,特意回來當志愿者,說‘我也要像王媽媽一樣幫助別人’,這比任何獎杯都珍貴。”

一直以來,王靜的腳步從未停歇。她說,公益的意義,就是讓每個角落都有光。

轉載:文明興安盟

編輯:盈盈

責編:十月

終審: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