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夏,湖南衡東的密林深處,一支自稱“解放軍衡東支隊”的游擊隊正召開緊急會議。領頭的中年軍官展開地圖,指著湘江防線說:“白崇禧的鋼七軍明天就到,咱們得給四野主力爭取三天時間?!?/p>

誰也不會想到,這位指揮若定的將領,竟是四野政委羅榮桓的親弟弟——三個月前還是國民黨少校的羅湘。

黃埔六期的岔路口

1926年的廣州黃埔軍校,21歲的羅湘與廖耀湘、程子華同期入學時,兄長羅榮桓正在青島大學組織罷課。這對湖南衡山走出的兄弟,在歷史轉(zhuǎn)折點上走向不同道路:哥哥投筆從戎參加秋收起義,弟弟選擇正統(tǒng)軍校歷練。

羅湘在黃埔的成績單顯示,他的戰(zhàn)術(shù)推演、步炮協(xié)同課程均列前茅。1929年畢業(yè)時,國民黨嫡系部隊爭相招攬這位高材生,而羅榮桓此時已是紅四軍政委。兄弟二人在家書中激烈爭論,羅湘堅持認為“強軍才能救國”,羅榮桓回信痛陳:“黃埔教的是殺人術(shù),紅軍學的是救人心?!?/p>

國民黨軍營的十年幻滅

在國民黨88師任排長期間,羅湘的帶兵筆記里寫滿困惑:士兵軍餉被克扣三成,團長生日要連排軍官湊份子,剿共戰(zhàn)報虛報人數(shù)騙取補給……1937年淞滬會戰(zhàn),他帶著全連死守閘北倉庫四晝夜,戰(zhàn)后卻發(fā)現(xiàn)陣亡撫恤金被旅長私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民黨軍隊檔案》記載,羅湘曾三次遞交戰(zhàn)術(shù)改革建議,均石沉大海。同期加入共產(chǎn)黨的黃埔同學程子華,此時已在冀中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至1945年,當羅榮桓指揮山東八路軍光復臨沂時,羅湘仍在國民黨雜牌軍當參謀,看著美械部隊將領用金條買官。

衡山腳下的覺醒時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7年脫下國民黨軍裝時,羅湘的日記本上畫滿問號:“為什么美式裝備打不過小米加步槍?”回到衡東老家,他看到農(nóng)民為躲抓丁自斷手指,聽聞解放區(qū)開展土改,開始重新思考兄長當年的選擇。

以“剿匪”為名,羅湘組織起300人的保鄉(xiāng)隊。這支隊伍很快露出真容:夜襲國民黨稅所,開倉放糧;伏擊保安團運輸隊,繳獲的布匹分給貧戶。當?shù)乩先嘶貞洠骸傲_隊長專打‘刮民黨’,給窮人發(fā)‘翻身糧’。”到1948年底,這支部隊已控制湘江兩岸六個鄉(xiāng)鎮(zhèn),被百姓稱為“羅家軍”。

四野南下時的兄弟重逢

1949年8月,四野46軍兵臨衡陽。軍長詹才芳的作戰(zhàn)日志記載:“自稱‘衡東支隊’的羅湘部,三日連破白崇禧三道防線?!备钪笓]部震驚的是,這支穿著國民黨舊軍裝的隊伍,竟能完整背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羅榮桓接到電報時,正在起草《關于南下部隊政治工作的指示》。面對胞弟的改編問題,他給詹才芳的親筆信寫道:“羅湘同志歷史復雜,需經(jīng)軍政大學系統(tǒng)改造。我作為兄長,更應避嫌?!边@現(xiàn)存軍博的信件上,有被淚水暈開的墨跡。

軍政大學里的重塑人生

在漢口軍政大學,37歲的羅湘與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學員同吃同住。他的課堂筆記里,密密麻麻記著“為人民服務”“黨指揮槍”的原則。副校長譚政在給羅榮桓的匯報中說:“羅湘剖析國民黨腐敗根源的發(fā)言,令全場動容?!?/p>

1950年畢業(yè)分配時,羅湘主動要求到最艱苦的河南治淮工地。他帶領民工發(fā)明的“分層夯土法”,使堤壩抗洪能力提升三倍。1982年病逝前,這位曾任鄭州水利局副局長的老人,床頭始終擺著兩張照片:一張是黃埔六期畢業(yè)照,另一張是衡東支隊接受改編時的合影。

羅湘的故事,在四野戰(zhàn)史中不過短短三百字記載,卻映照出千萬舊軍人在歷史大潮中的抉擇。當他在治淮工地上扛起第一筐泥土時,或許終于懂了兄長當年的話:槍桿子要握在人民手里,才能真正守護江山。

【參考資料】:《羅榮桓傳》(當代中國出版社)、《第四野戰(zhàn)軍戰(zhàn)史》(解放軍出版社)、《黃埔軍校同學錄》(廣東人民出版社)、《中南剿匪斗爭紀實》(湖北文史資料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