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秋的山東費縣,寒風卷著枯葉掃過東盤石溝的土墻。
方蘭亭蹲在灶臺前,顫抖的手將最后一捧小米倒進鐵鍋。
鍋里的粥咕嘟作響,她卻盯著灶膛里跳動的火苗發(fā)呆,耳邊回蕩著女兒小蘭被帶走時的哭聲:"娘,我餓......"
這個看似普通的農(nóng)婦,即將做出一個令整個八路軍連隊集體下跪的抉擇。
而當真相揭開時,戰(zhàn)士們捧著飯碗的手都在發(fā)抖。

01
革新夫妻的血 色黎明
1931年的洞房花燭夜,方蘭亭的蓋頭是被丈夫周振蒼用槍桿挑開的。
這個皮膚黝黑的 方蘭亭摸著封面上燙金的鐮刀錘子,想起三年前餓死在 逃荒路上的爹娘,咬著嘴唇搖頭。 從此,他們的婚房成了魯南隱蔽戰(zhàn)線的秘密聯(lián)絡(luò)站。 周振蒼以貨郎身份作掩護,常背著裝滿傳單的竹簍翻山越嶺。 方蘭亭則發(fā)明了"頭發(fā)藏情報"的絕技,把密信編進發(fā)髻,日軍搜查時,她就披散頭發(fā)佯裝梳洗。 有次情報緊急,她竟把微型膠卷塞進襁褓中的女兒肛門,躲過了城門崗哨的盤查。 1939年驚蟄夜,叛徒帶著日軍踹開木門。 周振蒼把妻女推進地窖,自己抓起槍沖出門外。 方蘭亭透過地縫,看見丈夫被尖刀挑著下巴逼問:"八路藏在哪里?" "在老百姓心里!"周振蒼啐出血沫。 3聲槍響震落屋檐積雪。 次日清晨,村民看見炮樓上掛著的頭顱,嘴角竟凝固著笑意。 02 丈夫犧牲后的暗夜獨行 喪夫之痛讓方蘭亭七天沒開口說話,直到地下交通員老馬送來染血的黨費證。 她蘸著瓦罐里的雨水,在丈夫名字旁按下指?。?從今往后,周振蒼的線,我接著跑。" 這個裹著小腳的婦人開始練習騎驢。 有次連人帶驢摔進山溝,爬起來第1件事是檢查藏在驢鞍里的密電碼。 她發(fā)明了"煎餅傳書",把情報寫在薄如蟬翼的煎餅上,遇險時能囫圇吞下。 最驚險的一次,她假裝難產(chǎn)孕婦,躺在棺材里混過封鎖線,棺材夾層里藏著二十支駁殼槍。 1940年大旱,日軍實施"囚籠政策",八路軍115師某連被困東盤石溝。 看著戰(zhàn)士們嚼著草根皮帶,方蘭亭摸遍全家只找到半瓢麩皮。 深夜,她突然搖醒女兒:"蘭啊,娘帶你去吃白面饃。" 9歲的小蘭眼睛亮了,卻不知這是母女最后的對話。 03 二十斤小米背后的泣血抉擇 "老總,這丫頭勤快,能給口飯吃就行。"方蘭亭把女兒推進地主家角門時,指甲掐破了掌心。 管家扔出袋小米:"童養(yǎng)媳就得按規(guī)矩辦。" 她聽見女兒哭喊:"娘別丟下我",卻頭也不回地消失在晨霧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