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說一句,正宗羊肉湯用到的調(diào)料真沒你想象的那么花哨。講究點的攤主、老手家里人,其實就那幾樣:蔥、姜、料酒,最多再來點鹽和小量胡椒。你說是不是簡單得有點不可思議?可一鍋好羊肉湯,它的鮮和香,全靠好羊肉和火候,調(diào)料反倒越精簡越能吃出原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正宗羊肉湯“少調(diào)料,大風味”

羊肉湯,聽著總覺得神秘,其實真不復雜。和紅燒羊肉、孜然羊排那種重口味完全兩回事。老字號羊肉館、農(nóng)村家里熬湯,清一色講究“清湯寡水,突出羊味”。用多了調(diào)料,反而搶了肉本身的香氣。

你要問我做過多少次?家里每年冬天,羊下鍋一燉,屋里滿是膻香。頭回做,我想著放八角、香葉、花椒,滿腔熱情以為能壓膻,結(jié)果搞巧了,成了亂燉……后來隨師傅學,發(fā)現(xiàn)原來清水一鍋、蔥姜去膻、加點料酒,足夠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這幾樣調(diào)料,咱得說清楚

  1. 蔥和姜——去膻提香的老搭檔
    蔥段和姜片是羊肉湯的底功。姜一定要切厚點,下鍋前先和羊肉一起冷水焯,膻味被帶出來大半。老一輩用大蔥段,說“別看就是蔥,其實安撫得住羊膻味?!?/li>
  2. 料酒——一舉兩得
    用不多,適量倒一點兒,能把膻味帶走,又順手提起湯底的香氣。有人沒料酒用黃酒、小燒酒,也成,別放多,別喧賓奪主。
  3. 鹽——最后再下才合適
    很多人一上來就撒鹽,其實得等羊肉快熟時再加。鹽下早了,肉容易發(fā)柴不爛。別小看這顆鹽,咸香到位,湯就靈魂。
  4. 胡椒——看地方
    北方不少地方喜歡喝一碗撒白胡椒末的羊肉湯,嗦一口全身透熱。擱不擱胡椒,看個人口味,有人原湯原味就啥都不加。
  5.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辣椒、八角、花椒、香葉都少用
    羊肉湯圖的就是個清淡鮮,胡亂加這些,味道擰巴了。尤其八角,很容易和羊膻味打架,讓湯變怪味兒。夏天一次貪嘴放了點小茴香,湯直接土腥回來,怪我不懂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不同地方羊肉湯小差別

咱中國地大,羊湯分派也多。河南、陜西、東北、內(nèi)蒙,各有說法,核心調(diào)料還是那幾樣。內(nèi)蒙古偏好原味,講究羊雜、羊骨下鍋,點綴蔥花。陜西加入點粉條、粉絲,起鍋時撒些香菜、辣椒油是后加的,絕不進鍋里煮。還有山東吃法,油潑辣子是單放碗的,原湯還是清湯,蔥姜為主。

所以說,正宗這個詞,不是單指某地或某家,而是講究“以羊為主,調(diào)味為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我家煮湯的私房心得

我個人吃羊肉湯,最喜歡的還是那一勺羊油飄在湯面,蔥香生姜提底。別圖省事用高壓鍋,慢火小火,才有那種乳白色的湯,回味悠長。

再有一點,蘸料也很重要。煮好的羊肉,蘸點蒜泥、醬油或者辣椒油,那叫一個美,尤其冬天吃上一鍋,全身都通透。再喝一碗湯,暖到骨子里。

說到底,正宗羊肉湯靠的是食材好、火候?qū)?,調(diào)料用得簡,才顯得出氣質(zhì)來。不信你有空就自己試試,真的沒啥難度。一碗好羊湯,能帶給人的,不只是解饞,更多是冬天那點溫暖和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