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熟悉的配樂聲響起,那個身穿筆挺套裝,拎著公文包的高個男子出現(xiàn)在了埃菲爾鐵塔附近,帶著一臉被饑餓折磨的表情,絕望地凝視鏡頭。當大銀幕上出現(xiàn)這個畫面時,電影院里爆發(fā)出了一陣笑聲。人們知道,那個全世界吃飯最香的男人,就這樣回來了,這一次還走上了大銀幕。

“那個男人”就是松重豐,火爆全球的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十幾年來唯一的男主角。劇中,他扮演的角色叫作“井之頭五郎”,是一位從事進口雜貨生意的商人。因為工作需要,他常常獨自出門拜訪客戶,也經(jīng)常為客戶解決瑣碎的問題。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工作結(jié)束之后,他就會在第一時間在工作地點附近的街巷內(nèi)尋找好吃的餐館,慰勞自己。

沒有人會想到,情節(jié)極度簡單的《孤獨的美食家》,能夠從2012年開始連續(xù)拍攝十季,這還不算各種版本的特別篇,更沒人能想到,這個故事現(xiàn)在竟然有了劇場版,登陸了大銀幕。2025年4月18日,由松重豐本人導演、編劇、主演的《孤獨的美食家》劇場版在中國上映。中國影迷對這位吃飯很香的“五郎叔”也充滿好奇。在上海的點映活動中,有人根據(jù)他在電影中喝湯的情節(jié),推薦他嘗試中國的“番茄雞蛋湯”,也有人關心地向他提問:在鏡頭前吃喝時,要怎么才能保證油漬不沾到西裝和領帶上?

一部情節(jié)簡單的日劇,能夠和普通影迷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自然有它背后的理由。十幾年來,《孤獨的美食家》將“一人食”的姿態(tài)做到了極致,為全世界所有獨自享用美食的人提供了一種心靈慰藉。正如松重豐此次來到上海時對中國觀眾所提到的那樣,這部電視劇已經(jīng)在改變?nèi)藗兊纳罘绞?,如今在很多國家,大家開始覺得,一個人吃飯不再是一件難為情的事了。“現(xiàn)在大家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種自由,那種‘一人食’的、獨特的豐富感?!彼f。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豆瓣

獨自一人,從日本吃到世界各地

其實,在《孤獨的美食家》劇場版上映之前,松重豐已經(jīng)不止一次來到中國參加活動。在不了解他的中國觀眾眼里,他和劇中那個面容嚴肅、身材挺拔,只有吃到美食才會綻開笑臉的井之頭五郎就是同一個人。但真實生活中的松重豐,其實比那個虛構的角色要更有親和力,打扮也更松弛、隨意。他一頭白發(fā),戴著可愛的圓框眼鏡,總是面露笑容。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和中國很有緣分,短暫地自學過中文,還自稱是日本娛樂圈“最會包餃子的人”。

選擇將劇集《孤獨的美食家》改為電影,作為主創(chuàng)的松重豐也經(jīng)過了自己的考慮。他曾回憶,四十多年前,因為喜歡電影,想親自拍攝電影,他才選擇進入電影行業(yè),沒想到,自己這些年一直沒有親自執(zhí)導電影的機會,卻意外以《孤獨的美食家》的主演身份成名。而現(xiàn)在,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這部連播多年的電視劇而言,似乎都到了一個需要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時間節(jié)點。他思考過,這部輕松的美食小品是繼續(xù)這樣按部就班地拍下去,還是干脆去做一個“巨大的嘗試”。最終,他和伙伴們選擇冒險,將故事放到大銀幕上,看看是否能帶來更加新奇的效果。

以電視劇的基礎風格打底,松重豐開始了自己的探索。在設計電影情節(jié)時,他希望在電影中放進不同國家的美食,還希望能有些冒險情節(jié)。在構思時,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生活在日本福岡,距離韓國很近。那時,他就幻想著,要是可以游過海洋,到韓國去看一看就好了。于是,在電影里,他天馬行空地安排井之頭五郎來了一次“環(huán)球旅行”:先是去法國品嘗奶酪湯,再到日本長崎為友人尋找食材,又讓他在一次遇險之后,與韓國美食產(chǎn)生了緣分。不過,這樣冒險的情節(jié),沒有沖散原版電視劇里尋找美食的內(nèi)核。在編劇的過程中,松重豐還是要重復電視劇的主創(chuàng)們所做過的事。在收集素材時,他也要親自去隱藏在世界各地的小店試吃,感受過店面真實的氛圍和品質(zhì)之后,再將它們編寫進電影中,最終實地拍攝。

美食之外,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探索,也成為劇場版《孤獨的美食家》表達的重點。在電影中,雖然井之頭五郎還是那個獨來獨往的樣子,但他在替友人完成心愿的過程中,也和那些幫助過他、給他提供過美食的人之間產(chǎn)生了情誼。而且,這次他也不僅僅是一個人坐在鏡頭前面吃喝了,在韓國吃飯時,他有了不少“圍觀群眾”,回到日本時,甚至還出現(xiàn)了他和幾個人并排坐著,一起享用拉面的“破天荒”的場景。“(主角們)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孤獨……但是有那么一瞬間,他們可能也會想著依靠一下別人,會想要跟別人一起吃的?!彼芍刎S這樣表達著他對這些新出現(xiàn)的“多人食”場面的理解。

看起來,這部最新的《孤獨的美食家》劇場版,在保持原有故事風格的基礎上,呈現(xiàn)了一個信息更加豐富,也更復雜的故事。松重豐對這部電影也抱有較高的期待,他多次提到,只要這部電影的票房足夠好,未來也可以再拍攝第二部、第三部,電視劇版的《孤獨的美食家》當然也可以繼續(x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豆瓣

如何專業(yè)“陪吃”十三年

“不受時間與社會的約束,幸福地填飽肚子之后,那一瞬間,他會變得我行我素,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打擾,無須介懷地大快朵頤,這種孤高的行為,正可謂是現(xiàn)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p>

這段出現(xiàn)在《孤獨的美食家》電視劇片頭的旁白,是最貼合觀眾心聲的一段“美食家宣言”。2012年1月4日,這段旁白第一次在電視上響起,此后,伴著這個熟悉的聲音,每集30分鐘,每周播出一集的《孤獨的美食家》在日本東京電視臺開播,一經(jīng)推出便人氣高漲。不知不覺,這部劇已經(jīng)連續(xù)拍攝、播放了十季,到2025年,《孤獨的美食家》劇場版上映時,這部電視劇已經(jīng)整整陪伴了觀眾十三個年頭。這樣的盛況,連主演松重豐自己回想起來,都覺得是一個奇跡。他無法想象,億萬觀眾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會連續(xù)十幾年觀看像他這樣的一個中老年大叔獨自品嘗美食的場景,還這樣津津有味地看了十幾年,絲毫不感到厭倦。

細究起來,這部劇能夠火,確實有些道理。首先,《孤獨的美食家》本來就是一部改編自20世紀80年代同名漫畫的作品,劇中用美食治愈現(xiàn)代人的精神內(nèi)核,就是來自這部漫畫。而電視劇版《孤獨的美食家》和漫畫版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每次,電視劇結(jié)尾出現(xiàn)的那位戴著眼鏡,到拍攝地實地探店的大叔,正是這部漫畫的原作者之一久住昌之。他曾提到,自己創(chuàng)作這部漫畫的年代,是西餐大舉進入日本的時期,而他對食物有著獨特的見解,希望人們能不被那些外表時髦的飯店所迷惑,去尋找街頭巷尾那些真正好吃、家常而又實惠的食物。這才和伙伴一起創(chuàng)作了這部漫畫。

除了原著的影響力,能夠找到松重豐這樣一個適合扮演主角“井之頭五郎”的人選,也是電視劇成功的關鍵。對此,久住昌之回憶,其實一開始,他并不確定松重豐是否能演好這個角色。因為漫畫中的主角井之頭五郎是一個身形健壯的中青年男子,和高大瘦削的松重豐外形差距很大。但很快,久住昌之和工作人員看到了松重豐在劇組吃盒飯時狼吞虎咽的神情,就立刻感覺“找對了人”,并和他一見如故。后來,久住昌之才得知,松重豐和井之頭五郎在精神內(nèi)核上也有著相似的地方。因為多年來經(jīng)常扮演配角,松重豐習慣了在片場等待自己的戲份,有時等待的時間實在太久,他就會利用空檔在街上尋找好吃的餐館、小吃,用食物撫平自己的焦躁。如今想來,那種不斷等待的焦灼心理,身為配角的無奈與不甘,可能正是松重豐能夠塑造好那個走街串巷、煙火氣十足的“五郎叔”的原因。

而《孤獨的美食家》能夠如此吸引人的最大優(yōu)點,還是來自它完全“真吃”的拍攝。為此,劇組從一開始就決定放棄網(wǎng)絡平臺的推薦,也不選用漫畫作者寫過的餐廳,而是重新尋找好吃的餐館,親自試吃后再拍攝電視劇。這相當于是一種重新創(chuàng)作,給拍攝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該劇的制作人菊池武博曾提到,拍攝時,為了找到真正好吃的店,劇組經(jīng)常派出五六位工作人員在某一區(qū)域?qū)ふ液线m的飯店,一個工作人員有時每天要試吃四五頓飯才能找到合適的餐廳。幾年下來,很多工作人員都長胖了。此外,吃飯很香的男主角松重豐也遇到了難題,他雖然愛吃,但天生飯量很小,無法一次性吃掉那么多食物。為此,松重豐決定,在每次拍攝之前都餓肚子,等到拍攝時上菜那一刻,才一口氣把食物都吃完。后來,他曾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到,這種餓一天,吃一頓的拍法,才是他面對攝影機前的食物,能夠永遠保持熱情的秘訣。

為了“真吃”而餓肚子的主角,為了尋找美食寧可自己長胖的工作人員……盡管攝影機之外的世界有著種種艱難,《孤獨的美食家》的創(chuàng)作者們還是堅持拍了下去。于是,在劇中,“五郎叔”肚子咕咕叫的饑餓是真實的,那些偶遇的小店里,尋常人家的煙火氣也是真實的。服務人員真誠的笑容,周圍食客輕松愜意的心境,食材的新鮮和餐具的干凈,都能在鏡頭前得到真實的展現(xiàn)。油汪汪的烤串,新鮮的青椒,冒著熱氣的拉面湯,熱氣騰騰的中國火鍋……當“五郎叔”邊吃邊露出滿意的微笑時,鏡頭之外,億萬觀眾的舌尖和腸胃,也得到了一瞬間的滿足和快意。這種質(zhì)樸精細的表達,在短視頻尚未風靡,也沒有夸張的“吃播”、擺拍的“博主探店”的年代里,顯得彌足珍貴。鏡頭之外的真誠和功夫,才是《孤獨的美食家》能夠走進影迷們心中,帶給他們真正的治愈的原因。

用“一人食”表達觀念與人心

《孤獨的美食家》當然不是唯一一部借助美食講故事的作品。在這部劇成名之前的2011年,關于美食的日劇《深夜食堂》已經(jīng)在全亞洲爆火,相比《孤獨的美食家》以吃飯為主,人際關系為輔的小故事,《深夜食堂》在對美食的介紹之外,還蘊含了食客們復雜人生經(jīng)歷的厚重感,更像一部以劇情為主的電視劇。此外,在美食這個領域,還有描繪獨身女子堅持每天親自做晚飯、喝冰凍啤酒,從獨自一人的享受中獲得治愈的《晚酌的流派》等日劇,這些劇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觀察,也都有著各自的受眾。

不過,《孤獨的美食家》和上述這些作品還是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它將井之頭五郎獨自一人吃飯和生活的狀態(tài)毫無動搖地拍攝到底,幾乎從不加入“多人用餐”的場景。這樣的堅持,其實也就是創(chuàng)作者本身對孤獨、自由的人生狀態(tài)的一種守護。劇中的井之頭五郎風雨無阻,堅持獨自用餐,在餐桌之外也堅持過著一個人的日子,不為任何人妥協(xié)。偶爾,他也會感到無聊和后悔,但是肚子的“咕咕”聲很快就會將他拉回現(xiàn)實,在一次次滿足口腹之欲的過程中,他忘記了過去的遺憾,也不再為未來焦慮。他就這樣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屏幕前無數(shù)孤獨的靈魂。

這些“一人食”的畫面,用這些家常美食和那些瑣碎、細小卻格外真實的劇情,為孤獨的都市人提供了庇護和共情,緩解了那些經(jīng)常獨自一人的觀眾內(nèi)心的孤獨和隔絕感。實際上,那些觀看“五郎叔”吃飯的“飯友”們早就已經(jīng)有了緩解孤獨的辦法。在中國的視頻網(wǎng)站上,很多網(wǎng)友聚集在他狼吞虎咽的畫面下熱烈討論,創(chuàng)造了“孤寡的美食家”“憑食力單身”“胃您導航”這樣的“爆?!?,也互相調(diào)侃。能夠想象,每天中午,有多少人就是這樣一邊看著評論,一邊獨自一人享用午餐。一種遙遠又切近的陪伴就這樣達成了。

在《孤獨的美食家》火遍全球的十幾年中,整個世界也已經(jīng)變得更加網(wǎng)絡化,人際關系日益原子化。社會的變遷,讓獨自工作、獨自生活的人變得更多。與孤獨相處,自然變成了都市人的重要課題。因此,人們在那個昂首挺胸地走在繁華街頭,點下很多份食物,然后獨自吃掉的井之頭五郎身上,無數(shù)次看到了自己。也正是在他那份驕傲和堅持,那份“不需介懷”的自由中,人們才能一次次重獲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學會從孤獨中汲取快樂和力量。

為普通人守衛(wèi)個人生活中難得的孤獨與自由,才是《孤獨的美食家》真正的意義所在。正如松重豐和中國觀眾交流時所提到的那樣,他覺得,無論是自己一個人看劇、吃飯,還是去電影院聽著別人的笑聲,甚至聽著別人肚子的咕咕聲去看《孤獨的美食家》的電影版,換個角度想想,其實都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方式”。至于影迷們關心的,如何才能不把飯菜沾到領帶上的問題,他的回答則是:其實,我常常弄臟……但是弄臟也沒關系?!拔覀冏非蟪缘煤茫缘米杂?,就好了?!?/p>

記者:仇廣宇

編輯:楊時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