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始終牢牢牽動著國人的心弦,只是那滋味,實在是復雜得難以言表。剛剛結(jié)束的中超第七輪賽事,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賽場的起起落落之間,除了比賽的勝負,實則還有諸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申花在賽場上一騎絕塵,海港也是一路凱歌高奏,泰山隊則緊緊追趕,毫不放松。乍一看,傳統(tǒng)強隊的排名似乎沒什么變動。然而,天津津門虎以 1 : 4 的大比分慘敗,著實讓廣大球迷心里堵得慌。主教練于根偉排出全華班替補陣容,去迎戰(zhàn)擁有五名外援的海港隊,這樣的對陣,比賽結(jié)局幾乎毫無懸念。賽后,于根偉只是輕描淡寫地將這場失利歸結(jié)為 “鍛煉隊伍”。但用一場比賽的勝負,以球迷的滿心期待和熱忱作為代價,這樣的 “鍛煉” 方式,代價未免太過沉重!這哪里算得上是培養(yǎng)新人,分明是讓初出茅廬的小將們剛踏上賽場,就深陷困境啊!
這難道不就是一種變相的棄賽行為嗎?在職業(yè)聯(lián)賽中,怎能如此隨意地放棄比賽?《禮記?大學》里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足球運動同樣遵循這個道理。隨意放棄比賽,不僅是對對手的不尊重,更是對廣大球迷以及足球運動本身的褻瀆!我們口口聲聲喊著要振興中國足球,可在這 “放棄” 的背后,難道不存在投機取巧,以及對足球精神的輕視嗎?
不妨想想那些無論風吹雨打,都省吃儉用只為買一張球票,到現(xiàn)場為球隊助威的球迷,他們看到的是什么?只是教練輕飄飄的一句 “鍛煉”!他們的付出與期待,就這樣被輕易地忽視了!公平正義何在?人之常情又何在?球迷可是球隊的根基,是球隊得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啊,如此對待球迷,中國足球的未來又將走向何處呢?

再看浙江隊,外援布彭扎的不幸離世,就像一片濃重的陰云,籠罩著整個球隊。全華班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孤軍奮戰(zhàn),最終與梅州客家 2 : 2 戰(zhàn)平。在惋惜的同時,這也引發(fā)了我們深深的思考:一支球隊,是不是對外援的依賴程度過高了呢?我們總說中國足球需要進步,難道我們學到的僅僅只是 “花重金引進外援” 嗎?我們自身的青訓體系,本土培養(yǎng)的青年才俊,難道就真的不如別人嗎?
外援在足球比賽中的作用確實不可否認,高水平的外援能夠提升聯(lián)賽的吸引力,也能帶動本土球員共同進步。但是,如果一支球隊乃至整個聯(lián)賽,都過度依賴外援,那么本土球員的發(fā)展空間在哪里呢?他們的未來又該如何保障?中國足球的根基又該扎在何處呢?

成都蓉城在終場前被對手絕平,武漢三鎮(zhèn)則上演了絕地反擊,比賽過程固然精彩刺激,充滿了跌宕起伏。然而,激情過后,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冷靜地反思。中國足球的問題,不僅僅體現(xiàn)在比賽的勝負上,更體現(xiàn)在體制方面的深層次弊端、青訓體系的不足、球員待遇的合理性,以及足球文化土壤的培育等多個方面。

我們不能僅僅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賽場上的熱鬧,而應(yīng)該著眼于中國足球的長遠發(fā)展。不能僅僅依賴外援,更要大力培育本土力量。變革已經(jīng)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中國足球還是維持現(xiàn)狀,繼續(xù)出現(xiàn)所謂的 “戰(zhàn)略放棄”,過度依賴外援,那么它的前途將會一片迷茫。
中國足球想要實現(xiàn)騰飛,不能只依靠金錢投入,也不能只依賴外援,更需要的是對足球這項運動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持之以恒的付出、堅定不移的堅持,以及對足球運動和廣大球迷的尊重!只有做到這些,中國足球才能夠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衡量一個社會的標準,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與幫助。足球領(lǐng)域同樣如此,衡量一個聯(lián)賽的標準,不在于它表面上有多熱鬧,而在于是否真正尊重足球運動本身,尊重每一位球迷,尊重每一個為足球事業(yè)付出心血的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