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出好戲,演的必須有理有據(jù)。

劇情扎實緊湊,情節(jié)起伏有代入感,

而后,就是劇中人物的博弈了。

現(xiàn)在看戲,好人和壞人,不能太純。

好人有難處,變得像個壞人一般,

這個,叫以暴制暴。

壞人有計策,以好人的面貌示人,

這個,叫瞞天過海。

我們講以暴制暴的時候,目的是制爆,

而不是“前浪推后浪”,以暴制暴,

然后新的,更強大的暴出現(xiàn)了。

所以,對于好人變壞這件事,需要有一個限定性的條件,

那就是關鍵時刻,得“清醒”一下。

而我們看著會壞人瞞天過海的時候,

不能瞞著瞞著,到最后假戲真做了,

這壞人要是真成了好人,

壞人要是真的放下了暴力,

那好人還怎么能以暴制暴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面提到,好戲的標準,講究劇情有理有據(jù)。

是好人還是壞人,戲走出來,

就必須得走個干干凈凈,

明明白白。

現(xiàn)在有些“劇情”,搞得好不好壞不壞,

好人不像好人,像個沒活明白的壞蛋,

壞人也跟壞不沾邊,

與其說是壞,倒不如說,

是好的不那么純粹,又跟壞沾不上邊。

這樣的劇情,從觀感上就會給人一種錯覺,

好也是壞,那壞就是好,

這么看下去,看的迷迷糊糊,

看的是費勁巴拉。

所以,好的劇情,這方面要分的清楚,

要想分清楚,或者說掌握一個好戲的節(jié)奏,

對于好與壞的刻畫,就不能單純借助“人物標簽”,

而更多的要借助“外界資源”來體現(xiàn),

就比如說,好人跟壞人斗法,劇情上有碰撞的時候,

壞人出招,那都是下三濫的招,

而好人呢,就不能這么玩了,

比如,好人要搬出法律的武器,

這武器一亮相,觀眾就知道,壞人在好人面前根本不夠打的。

但是這里面,也講究一個起承轉(zhuǎn)合,

在這個起承轉(zhuǎn)合的過程中,也要適度加強一下壞人的影響,

但是這個影響一定要有限制,

比如剛才咱們提到,好人拿出法律武器捍衛(wèi)正道,

壞人這個時候嘻嘻一笑,他也拿出來了,

結(jié)果人家的武器,比好人還厲害,那就不行了,

或者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好人拿出來的這個東西,

沒攻擊壞人,反而給自己“兜進去了”,

這就不僅僅是劇情上的“降維打擊”,

也是一種對好與壞之間的這種對抗性,

增添了一些讓人疑惑的信息,

因此,如果非要為了加入一些有趣味性的起承轉(zhuǎn)合,

那么壞人的表現(xiàn),也就是表現(xiàn)出的惡意,

要在帶有攻擊性的同時,適度含蓄一些,深沉一些,

看著有套路,有后手,實則最終要被好人擊敗,

而好人這邊呢,就需要多“渲染功底”,

搞一搞姿態(tài),拿一拿身段,讓人眼前一亮,

哦吼,這是好人,這可不是壞人吶,

這些東西都擺到臺上之后,這個對手戲一演,

那叫好的聲音,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當然,我們談的是演戲的手段,

畢竟我們都知道,藝術源于生活,

生活高于藝術,

如果藝術高于生活,那就不得了了,

所以該限制的,必須得限制好了,

這不是有原則,

而是沒辦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惡意故作深沉,是為了限制惡意的影響,

善意喋喋不休,是為了讓別人明白,

善意有聲音,而且聲音還沒完沒了,

給人一種既有安全感,又會讓人“記住”的印象,

誠然,在很多時候,

故作深沉的惡意,實則另有隱情,

而善意的喋喋不休,似乎也在刻意“規(guī)避”著某些問題的存在,

不過,作為觀眾的我們,看的終究是戲,

戲里戲外,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讓人思考,

也許有些話,總有欲言又止的理由,

但人們的思考,

可不會因為那些所謂“規(guī)矩”而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