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關注不迷路
最近,有個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
四川一位90后的小伙子,靠在工地上搬磚,9年的時候攢下了200萬元,之后花一百多萬在老家蓋了新房、買了新車。
說實話,剛看到這篇新聞稿的時候,腦袋里就兩個念頭:
一是懷疑:靠在工地搬磚,9年真能攢下200萬元嗎?
坦白說,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筆者也是農村出身,很多鄉(xiāng)親也到城市工地打過工,別說9年200萬,那些干了幾十年的農民工,能攢個一二十萬都是少之又少。

當事人何先生提到,只要努力干一天1000塊是可能的。
要知道,工地上真正賺錢的都是技術類的工種,單純靠搬磚這種體力活,薪酬真的有那么高嗎。
而接下來再聽到他說的那些話,就只剩下佩服了。
二是敬佩:普通人每一份高收入的背后,都意味著付出了遠超常人的辛苦。
何先生從20歲就開始干工地,入行月薪也僅有3000塊,這200萬能攢下來,靠的只有一個字“拼”。
來看看這些數字:
9年間,累計搬運磚塊超300萬塊,平均每天搬運近1000塊,砌墻面積超2萬平方米,相當于3個標準足球場。
要知道,工地也不是每天都有活,這意味著他的日均工作量其實是遠遠高過1000塊磚。
據他透露,2024年,他甚至創(chuàng)下單月收入6萬元的紀錄。
盡管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再完全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雞湯,或許很多人靠著溜須拍馬、投機取巧也照樣能夠功成名就。
可仍舊不能否認,平凡人的努力一樣份量十足。
看到評論區(qū)里有網友留言:帥爆了!工地上的“體操王子”,上班一起搬磚,下班一起鍛煉,心懷夢想,人生處處是舞臺!

也用人贊嘆:他現在29,已經攢了200萬了嗎?真的好能吃苦,瘦小的身體蘊藏巨大的能量,真的只要能吃苦踏實干什么都會有收入啊。
還有人在線求帶:約一年20萬,我有個朋友想知道工作地在哪里,能介紹一下嗎?
當然,在這些贊嘆聲音的背后,也有不少反對的觀點。
有網友留言:日收入1000,月平均2萬,不可能天天有活,還有斷檔時間,一年按十一個月算,過年放假 ,也就22萬元,9年不吃不喝也攢不下200萬,更何況天天這樣干活身體能承受了嗎。
這樣的宣傳想說明啥,是想說勞動能致富嗎?
這樣的勞動付出,等到了五十歲就會為你的超體力勞動付出代價的,后悔時候在后面。
應該說,網友這樣的質疑也有道理。
我們的父輩、祖輩們不就是明顯的例子嗎。年輕的時候為了養(yǎng)家糊口,舍不得吃喝,拼命的干活,到老了累一身病,又把大半生的積蓄都“送”給了醫(yī)院。
這些年,心腦血管、癌癥等等疾病日益年輕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年輕人的身體被過度透支了。

連續(xù)的熬夜加班,過于疲勞的體力勞動,都是高危因素。
有些人或許會說,為了生存我們能怎樣?
可問題是,如果把身體都搞垮了,付出的代價不是更大嗎?養(yǎng)家和健康,總需要找到一個起碼的平衡。
前段時間,有個45歲的同事患腸癌去世了,留下老婆孩子和剛買的新房房貸。
他就是挺拼的,下了班還去兼職送外賣,天天搞到半夜二三點,據他說那個時間段單價會高一些。
而現在的,如果妻子改嫁了,孩子能不能留下都很難說,這么拼的意義又在哪里?
其實,網友們有爭議都很正常。

何先生的努力和網友們的擔憂并不沖突,這就是個體與大眾的認知差距。
努力打拼的個體值得尊重,而大家認為這種靠“拼命”賺財富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也是事實。
別人的說法都只是參考,選擇還在于自己。
互動話題:如果搬磚9年能攢出200萬,你會做出像何先生一樣的選擇嗎?
點贊、關注、轉發(fā)、在看都是鼓勵,喜歡點個關注吧
封面·配圖 / 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