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女1男上演“霸王餐大戲”

事發(fā)一個多月,今天上了熱搜才被大家知道。

2025年2月25日,大連一家燒烤店里,上演了一出堪比影視劇的荒誕戲碼。

一名30多歲的男子帶著10名年輕女子走進燒烤店,點菜、拼桌、舉杯“團建”,消費了1050元后,竟全員“消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店主杜先生回憶,這群人用餐時氣氛融洽,男子還熱情表示“下次再來”,甚至以“走賬報銷”為由討價還價,最終卻趁店員不備溜之大吉。

更魔幻的是,半個月后,一名自稱“逃單者”的男子竟主動加老板微信,囂張放話:“錢就不給!憑本事吃的飯,你讓我溜了怪誰?”甚至嘲諷老板“啥也不是”。

而當杜先生試圖追問時,對方卻改口稱“鬧著玩”,隨后拉黑跑路。

網(wǎng)友辣評:

“這是現(xiàn)實版《狂飆》嗎?吃飯逃單還帶劇本?”
“10個女生是被忽悠來當群演的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是惡作劇,還是團伙詐騙?

事件發(fā)酵后,爭議焦點集中在兩點:逃單者究竟是誰?10名女子是否知情?

店內(nèi)監(jiān)控雖拍下用餐過程,但男子逃單時恰巧避開鏡頭,身份難以鎖定。

10名女子全程未參與結賬,也未主動聯(lián)系店家,網(wǎng)友質(zhì)疑她們是否為“托兒”。

而自稱“逃單者”的微信用戶究竟是真兇,還是蹭熱度的樂子人?警方仍在調(diào)查中。

法律專家:若查實為預謀逃單,涉事者可能觸犯《刑法》詐騙罪;即便臨時起意,也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最高可拘15天、罰千元。更狠的是,若金額超過5000元(遼寧詐騙罪立案標準),直接三年起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監(jiān)控、聊天記錄成關鍵證據(jù)

杜先生的遭遇,揭開了餐飲行業(yè)逃單亂象的冰山一角。

逃單金額雖達千元,但警方初期以“證據(jù)不足”暫未立案。

律師建議,店主需立即保存監(jiān)控視頻、菜單底單、微信挑釁記錄,并起訴追償。

即便對方耍賴,25元訴訟費就能將其列入“老賴”黑名單。

網(wǎng)友怒懟:

“吃得起千元燒烤,付不起賬單?丟人!”
“支持老板硬剛!不能讓無賴逍遙法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逃單“模仿秀”?這些案例觸目驚心

逃單絕非個例,近年來甚至衍生出“黑產(chǎn)套路”:

武漢一男子為漲粉,多次約女網(wǎng)友吃飯后逃單直播,導致一名女生精神分裂,最終被判刑1年、賠償13萬。

還有江蘇男子帶女友4次逃單海鮮自助,僅支付塑料袋費用,被判拘役3個月。

逃單不是“薅羊毛”,而是盜竊行為!即便金額小,多次作案也可能構成犯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誰來守護“煙火氣”里的誠信?

一頓燒烤,照見人性百態(tài)。

當“逃單者”把無恥當本事,當“蹭飯族”把商家當冤大頭,我們不得不反思:如果連最基本的消費誠信都要靠攝像頭和訴訟維系,社會的信任成本該有多高?

法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白嫖黨”!

應該加強直播內(nèi)容審核,別讓流量淪為“作惡工具”。

大家要守住底線,別為一時小利賠上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一句

吃飯付錢,天經(jīng)地義。

若連這都要“逃”,

下次逃的,可能就是做人的資格。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