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喀什4月20日電 題:帕米爾高原上四代戍邊人的家國守望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把國旗舉高些,跟著腳印走。”4月的瓦罕走廊深處依舊白雪皚皚,新疆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肖恭尼·龍吉克在齊膝深的積雪中開辟出一條巡邏道路。在他身后,鮮艷的五星紅旗與民警們的藏藍身影,在瓦罕走廊劃過一道流動的弧線。

排依克,在柯爾克孜語中意為“最高的山”。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就扼守著瓦罕走廊的“咽喉要塞”,沿著走廊一路向西便能尋到它的身影。

派出所轄區(qū)2500多平方公里,邊境線長達197.4公里,有多條通外山口要道,其間密布暗河冰溝、雪山達坂,管控難度極大。這里每年約300天有6級以上大風,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肖恭尼·龍吉克(右一)帶領(lǐng)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和護邊員在瓦罕走廊巡邏。(受訪者供圖)

“夏季,民警需徒步翻越海拔5600米的達坂,巡查山口與河道;冬季,極寒與缺氧讓這里宛如‘生命禁區(qū)’?!苯?,肖恭尼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起了自己家族四代跨越75年的戍邊史。

“我家第一代戍邊人是我的曾祖父阿布都克力木·阿爾比克,新中國成立前他們那輩牧民深受土匪欺凌,曾祖父只好帶著家人在山里東躲西藏。是解放軍讓帕米爾高原有了安寧?!毙す嵴f。

新中國成立后,年事已高的阿布都克力木·阿爾比克當起了義務(wù)戍邊人,協(xié)同解放軍部隊守護帕米爾高原。這個家族與戍邊的不解之緣就此生根。

肖恭尼的祖父卡德爾·阿布都克力木于1951年入伍,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主人公阿米爾便是以他為原型。肖恭尼的父親龍吉克·卡德爾參軍入伍后服役30多年,用雙腳丈量祖國西陲。

如今,肖恭尼和他的哥哥阿布都賈米·龍吉克也接過父輩戍邊的旗幟,繼續(xù)扎根帕米爾高原?!笆匦l(wèi)祖國的邊境,這是我們塔吉克族血液里一直傳承下來的?!毙す嵴f,自己從小深受祖父感染,夢想就是當一名軍人,像父輩一樣為國戍邊。

瓦罕走廊深處一塊刻著“八一”軍徽的“家訓石”見證著這個家族傳承??ǖ聽枴ぐ⒉级伎肆δ驹凇凹矣柺鄙峡滔铝恕耙惠呑訍圩鎳?,跟黨走,一代代子孫定來接班”等字樣,勉勵子孫后代愛國戍邊。

肖恭尼說,自己參軍前也曾到“家訓石”旁宣誓,每當家族里有重大事項,都不忘來這里向祖先匯報、宣誓,這已成家族傳統(tǒ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龍吉克家族在瓦罕走廊的“家訓石”前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75年來,龍吉克家族先后走出53名中共黨員、23名軍人和87名護邊員。一家四代為國戍邊,已成為帕米爾高原上的傳奇。

每每提起家族故事,肖恭尼·龍吉克總會說:“家訓是刻進骨子的信仰,守邊是融入血脈的責任?!?/p>

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戍邊的傳承故事并不少見。派出所第五任所長馬西來甫·汗巴巴、第六任所長帕爾哈提·阿米丁退役后本可在喀什和烏魯木齊安享天倫,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把兒女送到了帕米爾高原。

問及緣由,老所長馬西來甫笑著說:“我們都是排依克的老人,都知道高原的艱苦,但是國家邊境總要有人來守。”如今,那些年輕的身影,正同他們的父輩一樣,在祖國邊境默默堅守、餐風飲露。

瓦罕走廊深處有一處山口叫克克吐魯克,意為“鮮花盛開的地方”,但實際上,這里只有漫山遍野的石頭,連野草都難以生長。巡邏至克克吐魯克山口時,肖恭尼常在亂石堆中駐足。

有一回巡邏,他和同事們意外發(fā)現(xiàn)石頭縫隙中頑強生長的雪蓮花,雪蓮花的根將石頭撐出一道裂縫。這一幕也讓他更深刻領(lǐng)悟到克克吐魯克的真正內(nèi)涵。

“排依克人最懂雪蓮的品格,雪蓮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跟我們排依克人頗為相似?!毙す崛缡钦f。帕米爾高原上,一代代戍邊人的堅守如同雪蓮根系,在瓦罕走廊的凍土層中悄然綿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