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半馬馬拉松鳴槍起跑,最終完賽率達(dá)到99.27%。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4月20日,中國馬拉松賽事迎來歷史性時刻——全國18個省市的40座城市同期舉行43場馬拉松賽事,這成為有官方記錄的中國路跑歷史上馬拉松比賽數(shù)量最多的一天。

當(dāng)跑步人數(shù)越來越多,跑步氛圍越來越濃,社交網(wǎng)絡(luò)上或大眾跑者身邊討論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起個大早參加比賽,跑個幾十公里累得氣喘吁吁,到底意義何在,為什么能吸引這么多人心馳神往?”

對于那些始終沒有踏足跑道的人來說,確實難以理解跑步或者跑馬為何如此有吸引力;但對那些站上賽道的跑者來說,他們可以輕輕松松地給出各種不同的答案。

在剛剛完賽的2025上海半程馬拉松(下稱:上海半馬)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和來自全世界的跑者聊了聊,他們熱情地分享了自己愛上跑步、愛上上海半馬的原因——用奔跑認(rèn)識一座城市,用奔跑結(jié)交一群好友,用奔跑感受一份文化底蘊(yù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伯特和麥克斯米利特意“打飛的”來到上海參賽。

“跑了才知道,上海太美了”

如果說外灘的萬國建筑群是黃浦江畔佇立不動的“世界語言”,那么上海半馬跑道上的異國面孔則是這座城市流動的“國際注腳”。

作為世界田聯(lián)金標(biāo)賽事,上海半程馬拉松的賽道上從來不乏國際跑者的身影。上海半馬賽事組委會在賽前給出了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今年中簽的外籍跑者共325人,他們來自21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一部分甚至從境外特意“打飛的”來到上海,就是為了體驗這樣一場海派特色的路跑盛宴。

當(dāng)澎湃新聞記者在終點東方體育中心和其中一些外籍跑者聊起他們參加上海半馬的理由及賽后感受時,他們都不約而同提到一點——用奔跑來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21.0975公里,不到3個小時,真的能夠了解一座城市嗎?來自英國的“父子跑者”魯伯特和麥克斯米利安給出了相當(dāng)肯定的答案。

魯伯特已經(jīng)是第三次參加上海半馬,而他的兒子麥克斯則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在上海有了馬拉松初體驗。聊起這次奔跑的經(jīng)歷,刷新個人最好成績(PB)的魯伯特對上海半馬大加贊賞,“賽事組織非常專業(yè),參賽人數(shù)很多,氣氛也很熱烈,城市天際線美不勝收,觀眾的加油也讓我們能量十足?!?/p>

這對英國父子曾經(jīng)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但由于工作的關(guān)系,他們移居香港,這次特意飛回上海參賽,順便重游了靜安、浦東等地,甚至還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廈,和不少游客一起觀看了慶祝浦東開發(fā)開放35周年的光影秀,“沿著外灘的一切都令人十分驚艷,跑了才知道,上海太美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用跑步感受了深圳的高溫之后,拉爾夫決定搬到更加適合跑步的上海。

同樣是英國跑者,也同樣第三次參加上海半馬,在上海國際學(xué)校當(dāng)老師的拉爾夫稱贊上海是“適合跑步的城市”。

只在上海生活了一年,拉爾夫已經(jīng)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各項賽事,在他看來,跑步更方便國際跑者以賽事為基礎(chǔ)進(jìn)行城市探索。有意思的是,拉爾夫此前曾在深圳生活了大約5年,然后搬到上海,“深圳太熱了,沒有那么適合跑步,所以我搬來了氣候更適宜,跑起來更方便的上海。”

“我們來上海不只是為了跑步”

跑一場“馬”,了解一座城市,不僅僅是外籍跑者的福利,對于除上海以外的其他中國跑者來說,亦是如此。從2015年首次在上海地標(biāo)建筑東方明珠腳下鳴槍,至今已過去10年,上海半馬早已不再只是一條競速的跑道,更是眾多跑者打開上海的一把鑰匙。

從東方明珠出發(fā),途經(jīng)陸家嘴金融城、世博園區(qū)、前灘商務(wù)區(qū)等標(biāo)志性路段,最終在東方體育中心沖線,這條跑道就是了解浦東變遷的一條最佳的城市探微之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性格爽朗的北京跑者郭世英,把這次參賽當(dāng)成了一次旅行,然后希望下半年還有機(jī)會來跑上馬。

穿著2024北京馬拉松參賽T恤的跑者郭世英就是第一次來上海體驗上馬系列賽。值得一提的是,她此次放棄了在家門口同一天舉行的北京半程馬拉松,而是選擇和另外三位北京跑者一起飛到上海來跑步。當(dāng)和澎湃新聞記者聊起自己的選擇時,郭世英笑著說,一方面她難得中簽了上海半馬,另一方面她也想借著跑步在上海多玩幾天。

“我們提前兩天就來到上海了,參觀了外灘、武康大樓、宋慶齡故居等特色景點,也一路欣賞了賽道沿途的風(fēng)景?!惫烙⑿ΨQ,自己在賽前的旅游強(qiáng)度一點都不比半馬的強(qiáng)度低,“其實北京的比賽和上海的比賽都想?yún)⒓?,但希望下半年的上馬還能夠中簽,給個機(jī)會再來一次?!?/p>

事實上,不遠(yuǎn)千里萬里趕到一座城市參賽,絕大多數(shù)跑者都不只為了跑步這么簡單,有的人是為了能夠順道體驗一下城市文化,也有跑者是為了與相熟的朋友重聚。

上海本地的跑者宋蕾婷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幾乎來上海參賽的外地跑者都會抽空在上海逛逛,“跑者與跑者之間似乎總有一種隱秘的默契,超越年齡、地域與身份?!?/p>

這次上海半馬賽前,她就和兩位來自西安的跑者一起拼房,為的是能夠離起點更近,方便參賽。當(dāng)宋蕾婷聽說她們有游玩的需求,便積極為她們推薦了“本地人愛去的幾個景點”,還介紹了上海本地特色,希望她們在參賽的過程中也能有一個滿意的旅行體驗。

這份東道主的熱情好客,其實也體現(xiàn)了跑者之間的默契,更是城市的多元包容,讓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參賽者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上海切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宋蕾婷展現(xiàn)了上海跑者的熱情好客。

“讓每一個人都能向前跑”

“2017年顧村公園櫻花跑是我人生第一個半程馬拉松,今天超常發(fā)揮跑了2小時14分多一點,破了PB。”視障跑者馬神鷹在終點處和澎湃新聞記者說起這次上海半馬,她驕傲地舉起獎牌。一旁的陪跑員徐藝敏似乎比她還要興奮,“我們來擊掌?!闭f話間,來自黑暗跑團(tuán)的視障跑者和三位陪跑員就互相擊掌慶祝起來。

過去幾年,專門為視障、殘障跑者提供奔跑機(jī)會的黑暗跑團(tuán),已成為上馬系列賽甚至是全國各大賽事中一道特別的風(fēng)景線,也是“為什么跑馬如此有魅力”的答案之一。

談及參加跑步以來最大的收獲,馬神鷹的聲音中難掩真誠和幸福,“最大的收獲就是更快樂了,因為我和我的幾位陪跑員已經(jīng)固定跑了很多年了,就和家人一樣,一起玩、一起瘋、一起嗨,遇到事情也能和彼此聊天。”

如今,越來越多人加入黑暗跑團(tuán),甚至有一些運(yùn)動品牌也主動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就是為了能夠用奔跑的方式幫助更多殘障人士參與到路跑活動中來,給他們帶去力量與感動。

其實,黑暗跑團(tuán)每一個團(tuán)隊散發(fā)出的那種幸福感,從來不是單向的給予和獲取,而是一種雙向的奔赴。

徐藝敏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陪跑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別看我們陪著她跑,其實我們也獲得了很多幫助,她也給了我們很多正能量,這些能量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一切都有好處,我們一起很積極地生活著、快樂著?!?/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障跑者馬神鷹(右二)在上海半馬刷了PB,而來自德國的陪跑員莉娜則是收獲了一份溫暖和感動。

此次在馬神鷹的陪跑員團(tuán)隊中,除了長期陪伴她的徐藝敏和李玨,還有一位外國友人的身影,她是來自德國的穆勒·安娜·莉娜。她就職的阿迪達(dá)斯公司,正是這次上海半馬的賽事官方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運(yùn)動裝備贊助商,也是黑暗跑團(tuán)的合作伙伴,因此,她主動加入到陪跑團(tuán)中。

來到上海一年半時間,莉娜陪著馬神鷹跑完了兩場馬拉松賽事,“很高興能遇到這個團(tuán)隊,遇到這些人的感覺很棒,在上海有家的感覺?!?/p>

莉娜喜歡上海的梧桐樹,“街道很美,很適合散步”。她表示如果有機(jī)會,她會向德國的朋友推薦來上海開啟一場City Walk。

馬拉松為什么如此有魅力?答案就藏在跑者的每一步奔跑中,藏在他們的微笑里,藏在他們和身旁伙伴擊掌、擁抱或是相互鼓勵的那些瞬間里,或是藏在那些成功與失敗的淚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