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全球關稅戰(zhàn)之時,一場事關核問題的談判也在海灣國家阿曼重啟。據新華社報道,伊朗和美國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了間接談判,雙方會后均有積極表態(tài),并約定本周六將舉行下一輪會談。美伊談判的核心問題仍然是伊核協(xié)議——2018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了這份協(xié)議,此后美伊緊張關系愈演愈烈,一度瀕臨直接沖突。而在將近7年后,雙方代表團來到了馬斯喀特,這也是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xié)議后,美伊兩國之間的首次正式談判。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在今年1月就職后,重啟他在首個總統(tǒng)任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也同時表明希望與伊朗“達成交易”。3月初,特朗普主動通過阿聯(lián)酋轉交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封信,呼吁伊朗就核計劃談判,否則美方可能采取軍事行動。伊朗總統(tǒng)佩澤希齊揚在3月表示,已通過阿曼向美方遞交回信,拒絕與美國進行直接談判,但間接談判始終開放。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此后多次表示,伊朗不會在美方“極限施壓”和軍事威脅條件下進行直接談判。
從美國方面來看,當前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標依然是借助談判,而非軍事行動,來消除伊朗的核能力。此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期間,雙方就伊朗問題進行了探討,之后美方釋放出信號,認為若參與以色列打擊伊朗的行動,美國將付出巨大代價,這對美國而言極為不利。因此,通過談判達成目的,依舊是美國的重要目標與選擇。如今,臨近特朗普執(zhí)政100天,美國需要在外交領域展示自身能力,而推進與伊朗的談判,營造迅速達成目標的輿論氛圍,便是美方采取的策略。

伊朗核設施(資料圖)
而這場談判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之一,來自美國本身。特朗普政府設下了明確的時間表——兩個月之內達成新協(xié)議,否則將考慮動用軍事手段。這種“限時外交”方式既是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也意在向國內外展示強硬姿態(tài)和領導力。一方面,特朗普希望以外交突破來塑造其執(zhí)政成果,為國內選情加分;另一方面,其在談判前夕還頻頻在軍事上造勢,向波斯灣調動航母戰(zhàn)斗群、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部署B(yǎng)-2轟炸機、頻繁警告“動武可能”,這種將對話與威懾同步推進的策略,意圖十分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經過長時間討論,美國政府暫不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fā)動襲擊的計劃,選擇與伊朗就限制其核計劃進行談判。《紐約時報》援引美國政府了解以色列軍事計劃的官員及其他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以色列計劃在今年5月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目標是將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推遲一年或更長時間。以方希望美國支持并幫助實施該計劃。
美國白宮和CIA均未回應美媒的置評請求,美國國防部、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和以色列國防軍均拒絕發(fā)表評論。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辦公室將問題轉給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布萊恩·休斯則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團隊致力于執(zhí)行特朗普的伊朗政策。近年來,以色列一直通過秘密破壞行動、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等手段,干擾伊朗的核計劃。但美國官員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僅靠以色列的轟炸無法對伊朗核設施造成足夠的破壞。以色列直接襲擊伊朗核設施,還可能招致伊朗的報復性導彈襲擊。

以色列總理(資料圖)
盡管美方表態(tài)緩和了軍事沖突的緊迫性,但伊朗核設施的防御升級與以色列的強硬立場仍為地區(qū)埋下隱患。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報告顯示,伊朗已積累超過120公斤60%豐度濃縮鈾,接近武器級門檻。以色列反對黨領袖公開批評美方決策“削弱盟友信任”,暗示不排除單獨行動可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