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你見過拿皮帶絞臉、嘴里塞石子的烈士嗎?”1939年延安窯洞里,兩個老兵圍著炭火盆的對話突然停頓。說話的老兵攥著煙袋的手微微發(fā)抖: “向大姐走的時候,連喉嚨里都是血砂子。”
這番對話發(fā)生在毛主席公開表彰向警予的第二天。那個被稱作 “老祖母”的女人,用33年光陰在中國革命史上鑿刻出永不褪色的印記。她的故事要從湘西溆浦縣那個飄著桐油香的深宅大院說起。

1895年9月4日誕生的向家五小姐,自幼在《民報》《新民叢報》堆里打滾。當同齡少女還在繡樓描花樣時,15歲的向警予已能背誦譚嗣同《仁學》。 “溆浦女?!彼膫€大字刷上校門那天,縣里老學究們氣得摔了茶碗——這所新式學堂不僅男女同校,還開設體操課與西洋算學。更有意思的是,女學生們每月要當街宣講時政,這在1916年的湘西山區(qū)不啻驚雷。
軍閥周則范的求親鬧劇,反倒成了歷史轉(zhuǎn)折點。這個手握重兵的軍閥或許永遠想不通,自己八抬大轎迎來的竟是場思想交鋒。據(jù)當年轎夫回憶,向警予當眾將聘禮摔在青石板上: “我若貪圖富貴,何苦辦女校?”連夜出逃時,她特意在閨房案頭留了本《新青年》,書頁里夾著半闕未填完的《滿江紅》。

赴法郵輪甲板上的海風,吹散了最后一絲閨閣氣息。與蔡和森相知相戀的細節(jié),藏在1920年蒙達尼會議記錄的字縫里。當蔡暢提議 “向蔡同盟”時,向警予正用鋼筆在《共產(chǎn)黨宣言》扉頁批注: “婚姻當為革命伴侶,非世俗結(jié)合?!边@份手稿現(xiàn)存中央檔案館,泛黃紙頁上的字跡力透紙背。
不得不說的是,這對革命伉儷在塞納河畔的寓所,成了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的 “朝圣地”。張國燾回憶錄里記載,某次辯論會上,向警予用流利的法語質(zhì)問改良派: “巴黎公社墻上的彈孔還沒冷卻,諸君就要學鴕鳥嗎?”她主導起草的《婦女解放宣言》初稿,比中共二大正式文件早了整整九個月。

1922年回國時的上海碼頭,迎接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汽笛聲。紡織女工夜校里,向警予脫下洋裝換上粗布褂,把《國際歌》譯成方言教唱。某次罷工談判中,她突然摘下絨線帽——里面藏著連夜趕印的傳單。 “姐妹們細看,資本家克扣的工錢夠買多少石米面?”這句話后來被編入《上海工運史》典型案例。
白色恐怖下的武漢,向警予在總工會閣樓架起油印機。時任交通員的李一純回憶,有次突襲搜查,她將機密文件塞進泡菜壇,自己卻從后窗翻出時扭傷了腳踝。那張帶血的路線圖,標注著全國六十多個婦女組織的聯(lián)絡點,現(xiàn)存中國革命博物館。
1928年3月20日的法租界巡捕房,審訊記錄本上潦草的法文寫著: “受審人突然改用巴黎方言背誦《人權宣言》?!眱蓚€法籍警探私下感嘆: “這位東方女性比我們更懂自由真諦?!比舴菄顸h特派員持槍威逼,他們本打算悄悄放走這個 “危險的理想主義者”。

五一節(jié)那天的漢口余記里刑場,圍觀人群聽見了被砂石阻斷的歌聲。劊子手后來交代,向警予被皮帶勒住面頰時,依然用眼神逼視著槍口。更令人震撼的是,三天后有人在刑場磚縫發(fā)現(xiàn)半截鉛筆,上面刻著 “全世界無產(chǎn)者”的法文縮寫——這是她留給世界的最后筆跡。
溆水河畔的老樟樹還記得,那個拒絕裹腳的少女曾說: “我要掃盡天下不平事?!比旰螅@個誓言化作《新華日報》頭版訃告中的 “中國婦女運動先驅(qū)”。當毛主席在延安提起 “老祖母”時,大后方根據(jù)地的識字班里,女學員們正用向警予編寫的教材學習 “解放”二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