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春天里的人了| 第4197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點擊收聽 ?

翦彩

作者:李遠 [唐]

為你讀詩:莜 筱 | 文藝工作者

李優(yōu)然|小學生

翦彩贈相親,銀釵綴鳳真。

雙雙銜綬鳥,兩兩度橋人。

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

愿君千萬歲,無歲不逢春。

-關(guān)于作者-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少勤學, 有大志。唐文宗大和五年登進士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已覺新年至,已覺春心動

「留言」:分享你的小年夜活動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

——摘自《季羨林清歡五卷》

時間不語,只是一味地流逝。小年一到,新年便成眨眼之間的事了。

老舍先生曾寫小年習俗:“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F(xiàn)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到了今天,連糖也吃得少了,祭灶的習俗演變成了對回家行囊的準備。古老的儀式慢慢成為歷史書頁上泛黃的文字,唯有對春節(jié)的期待鮮亮至今。

人們從天南地北出發(fā),翻山越嶺,一路風塵仆仆,回到家鄉(xiāng),如回巢的眾鳥。唯有過年,能讓我們遷徙至此。

對年的期待,是對假期的期待,對團聚的期待,對故鄉(xiāng)的期待;也是對無涯的時間之海上看到中途停靠點的期待,是對新春的期待。西歷一月其實是冬天的月份,唯有過了春節(jié),春天才真切起來。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還未冬盡,已覺春心動。我們期待春天,正是期待日子帶來新的奇遇。而我們永遠無法在想象中預知,未來究竟會帶來什么。

就像當初在課桌上字斟句酌,寫下一封又一封給遠方筆友的信時,我們默認它們將永遠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信封可裝,沒有郵筒可投。誰也不曾想到多年以后,回信竟一封接一封地涌來。

原來,那些我們曾以為只是向虛空投擲的歲月,背后自有時間接住。

所以,未來才值得期待,新春才讓人雀躍;所以,每一次開始,我總是蠢蠢欲動,總是斗志昂揚,覺得無限可能就要發(fā)生。盡管并不確切地知道那要發(fā)生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是好是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一切未知,一切才令人驚奇。正是這種模模糊糊的期待,讓人覺得未來充滿了希望,覺得新春的生命終將盛大繁茂。

“柳上煙歸,池南雪盡。”每一個冬日的句號都是春暖花開,而我們,我們現(xiàn)在就滿懷期待地等年來吧,等那些熱鬧的、親切的喧嘩,那些惱人的、愉快的嘮叨到來。

然后再等待日子流逝,等待春來,接著便去奔赴那未知而廣闊的春天。圖片

編輯 | 33 審校 | 西格瑪

頭圖|[明]陳洪綬

插圖 | [清]董誥;[清]姚文瀚

配樂 | 馬琳《煙雨江南》;雨法雨《靜空燦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內(nèi)容來源于“為你讀詩”)


責編:趙駿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