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的事!微信又又又更新了,如果沒加星標的話可能就看不到我們了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京城圈兒】→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接受推送消息~

作者:伴讀君

本文轉載自:睡前伴讀(ID:svipcc365)

2021年8月,長沙某醫(yī)院病房內,52歲的譚克軍因突發(fā)昏迷被送醫(yī)搶救。

女兒小婷(化名))正在焦急地等待檢查結果。

可醫(yī)生的一句話,讓她愣在原地。

“你父親兩個腎都完好,從沒做過切除手術?!?/p>

小婷下意識反駁:“不可能!他當年為了救我媽割過一個腎……”

話未說完,醫(yī)生指著CT影像解釋:“腎臟切除手術會留下至少15厘米的疤痕,他身上根本沒有?!?/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婷不信,掀開父親的衣服,空空如也。

所謂的“英雄傷疤”,從未存在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間倒回2009年。

在長沙某工地做水泥工的譚克軍,接到工友急電:“你老婆暈倒了!”

妻子王松秦被確診為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

親戚們趕來時,譚克軍紅著眼眶說出精心編造的故事:“她得的是尿毒癥,我割了一個腎想救她,可還是沒救回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漏洞百出的謊言,卻因兩個關鍵細節(jié)被眾人相信:

一是王松秦生前常喊腰疼,二是譚克軍堅決不讓子女見母親最后一面。

對此,他的回應是:“孩子太小,看了要留陰影?!?/p>

他的“體貼”,恰好掩蓋了妻子真實死因。

那是長期過度勞累,而引發(fā)的腦溢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割腎救妻”的故事,讓譚克軍成了遠近聞名的“模范丈夫”。

工地包工頭主動給他安排輕省活計,鄰居常送米送油,連社區(qū)評選“五好家庭”都少不了他。

但光環(huán)之下,這個家庭正滑向深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兒子譚勇清楚記得,15歲那年因弄丟50元生活費,被父親用皮帶抽得后背滲血;

女兒小婷的童年記憶里,父親總是渾身酒氣,把每月工資輸在牌桌上。

最讓兄妹倆痛苦的是,父親不斷重復著“我為你媽割過腎”的道德綁架。

負罪感像一座山一樣,壓得兄妹二人透不過氣。

2015年,18歲的譚勇選擇離家出走。

他在餐館洗盤子時,常盯著其他客人發(fā)呆。

他腦中始終有一個問題在盤旋:

“那些被父親摟著肩膀的孩子,到底是怎么長大的?”

可他不知道,自己的一走了之,讓留守家中的妹妹徹底成了父親的情緒垃圾桶。

有次她忍不住問:“為什么媽媽的病歷本從沒給我們看過?”

譚克軍突然暴怒,摔碎茶杯吼道:“你也配懷疑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轉機出現在2021年那個夏夜。

當醫(yī)生揭穿謊言時,病房里除了儀器滴答聲,只剩下小婷壓抑的抽泣。

聞訊趕來的親戚們憤怒質問,譚克軍卻始終沉默。

有長輩翻出舊事:“難怪當年松秦咽氣前一直求著見孩子,是你硬攔著不讓!”

隨著調查深入,更多細節(jié)浮出水面。

王松秦生前常向工友抱怨頭痛,但譚克軍從未帶她就醫(yī)。

有鄰居回憶:“他說去醫(yī)院就是浪費錢,不如買止疼片?!?/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法醫(yī)證實,若當年及時治療,也不會這樣英年早逝。

而所謂“捐腎”所需的配型記錄、手術證明,更是查無實證。

“他怕被人發(fā)現沒給老婆治病,才編了這個故事?!币晃焕瞎び褔@息。

更殘酷的是,譚克軍每月拿著“因捐腎受照顧”多得的300元補助,轉頭就進了賭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譚克軍因嚴重肝病住院,醫(yī)藥費成了難題。

兒子譚勇從外地趕回,平靜地說:“我可以借錢治他,但從此再沒這個父親?!?/p>

女兒小婷沒有回應,只是刪除了手機里全家福照片。

當我們復盤這場騙局,最值得深思的或許是:

為什么一個沒有醫(yī)療常識的謊言能維系12年?

或許,人們往往選擇相信符合期待的敘事。

當“模范丈夫”的故事能帶來道德慰藉,細節(jié)的真?zhèn)伪悴辉僦匾?/p>

只是那些被謊言碾碎的人生,永遠無法重來。

譚克軍用12年虛構了一個圣徒形象,最終留給子女的,只有病床上那個蜷縮著躲避鏡頭的佝僂背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伴讀君,每一次翻閱,都是一場久別重逢,每晚九點半,我們相約在睡前伴讀(ID:svipcc365),只為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責任編輯 | 自然

點贊在看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