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平頭老百姓來說,吃是頭等大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不再只想著吃飽,而是想著吃好,于是越來越多人尋找更有營養(yǎng)的食物。
但是不是所有有營養(yǎng)的食物都能吃,2021年就有一個漁民因為捕捉、食用了一種極危的魚而被判刑一年四個月。
那他究竟捕食了什么魚?又為什么會被法律懲罰呢?

捕食被判刑
2021年3月6號,對絕大部分漁民來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在連興港、恒大港附近的海域上,漁民們該捕魚的捕魚,該收網(wǎng)的收網(wǎng)。
漁民老李這天早上正在收魚網(wǎng)。前段時間,他撒了不少鰻魚苗網(wǎng)在海里,這天正是收獲的時候。一連收了十幾張網(wǎng)之后,老李突然發(fā)現(xiàn)一張網(wǎng)里的魚有些奇怪,原來這張鰻魚網(wǎng)里,混進來一條“外來魚”。

鰻魚大都是細長條的,跟蛇相似,這條魚卻不是長條形態(tài),它相對較胖,個頭還不小。再看看魚的頭,鰻魚的頭是比較圓的,嘴也不突出,這條魚的頭不僅尖,而且嘴還長長的。

不僅如此,這條魚的頭部皮膚有非常嚴重的磨損,應該是不習慣在網(wǎng)里待著,想出去卻沒辦法,掙扎了一段時間后放棄了,然后死在了鰻魚網(wǎng)里。
在和鰻魚比較后,老李搜索了搜索腦子中知道的魚種,確認這是一條中華鱘。

知道這是中華鱘后,老李的老婆比較害怕,就讓老李把這條魚扔進海里,就當沒看見。老李卻有了別的打算。
早知道中華鱘可是非常有價值的,賣一條中華鱘可以掙好多錢,別說是活的,就是死的也掙的比鰻魚多得多。所以老李就留下了中華鱘,還找了一個經(jīng)常收魚的人出售,但是人家沒敢收。

賣不出去,也不能太明顯地完整留著,老李就把中華鱘開膛破肚,內(nèi)臟全扔到了海里。中華鱘最明顯的就是它的頭部,這也不能留,老李就又把魚頭割下來,也扔到了海里。
分割剩下的魚肉老李把其放在冰箱里凍著,想著如果實在賣不出去就自己吃了。但是三天之后,民警就來到了老李家,警方告訴老李他已犯罪,并會被帶走。

隨后,民警在老李家找到了凍著的中華鱘魚塊,甚至還找到了一盤被煮熟的中華鱘魚肉。把這些肉放在一起稱重,竟有二十多斤。
在對魚肉進行鑒定后,官方稱這條魚確為中華鱘,并且此魚還未成年。最后老李因為犯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

極危魚類——中華鱘
作為魚類界的活化石,中華鱘不僅是研究魚類進化的重要對象,更是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晴雨表”,它在我國和大熊貓一樣,珍貴無比。
中華鱘早在白堊紀時期就存在了,是地球上最原始的脊椎動物。盡管地球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中華鱘的形態(tài)卻幾乎未變,因此被稱作魚界活化石。

中華鱘有著獨特的生理特征,它們身上一般排列著五行菱形的硬鱗,好像古代武士穿的鎧甲一般。它們的嘴尖尖的,從側(cè)面看,頭部就像一個大漏斗。
跟其他魚類不太相同,中華鱘的骨骼大部分由軟骨組成,但是又有硬骨魚的特征,這就給魚類研究科學提供了研究價值。

作為大型溯河洄游性魚類,中華鱘“強的可怕”。每年夏秋之交,中華鱘都會從東海進入長江口進行一場艱難的溯江旅行,這就意味著它們要逆流游動長達3000多公里的路。
通常中華鱘游到金沙江去產(chǎn)卵得花費一年時間,在這一年時間里,它們甚至能不吃不喝,全消耗體內(nèi)的能量。產(chǎn)卵后,中華鱘雌魚就會返回海洋,幼魚則呆在原地。

在第二年的春天,長大一點兒的中華鱘幼魚會順流而下,到長江口的水域適應、生活。一段時間后中華鱘會進入東海、黃海等海域,變成在海洋里生活的魚。
中華鱘作為一種可以在海洋和江河里共生的魚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啟示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長江水域,生活著許多魚類和水生動物,中華鱘生活在這里可以維持食物鏈的平衡,讓長江水域的生物物種不至于泛濫。
???????每年中華鱘來長江產(chǎn)卵時,總會對江底的環(huán)境進行一陣“打擾”,也就是攪亂江底,讓許多魚類都感覺這段時間怎么生活亂亂的。
但這種攪亂是十分有益的,它能夠讓水不再是死水,而是循環(huán)的水。水質(zhì)的改善能夠讓江底生物更好的生活,也能讓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持續(xù)發(fā)展。

不過,因為氣候的變化、人類的干擾,中華鱘的生存越來越艱難,數(shù)量也急劇減少。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將中華鱘列為“極危”物種,我國也將中華鱘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保護。
中華鱘是我國明令禁止捕撈、食用的瀕危動物,一旦發(fā)現(xiàn)有捕撈、食用者,將被處以法律制裁。

可食用鱘類
看到這里,有的人可能會心生恐懼,因為自己也吃過“中華鱘”,而且身邊不少人也說自己吃過,怎么辦,不會都被抓吧?
不用擔心,平時我們吃的都不是一級保護動物,而是可以食用的鱘類。有商家可能是為了噱頭,稱自己的鱘魚是人工養(yǎng)殖的“中華鱘”,實際上是其他品種的鱘魚。

現(xiàn)在市面上常出現(xiàn)的可食用鱘魚有三類,一類是西伯利亞鱘魚,這類魚在全球都流行養(yǎng)殖;一類是雜交鱘,比如我國的“鱘龍一號”,這類魚就是由兩種不同的鱘魚雜交養(yǎng)殖而成;一類是匙吻鱘,這類魚主要在美國和中國部分地區(qū)養(yǎng)殖。
可食用鱘類刺少肉嫩,品質(zhì)優(yōu)質(zhì),所產(chǎn)的魚子醬更被多數(shù)人追捧,是世界頂級食材。

如今,人工養(yǎng)殖滿足了人們食用鱘魚的要求,但是在享用美味的同時,也請多關(guān)注鱘魚的生存狀況。
一定記得不要捕食中華鱘這種極危動物,這樣才能讓鱘魚得以長久生存,才能維護生物多樣性。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痛心!“中華鱘”遭捕殺,嫌疑人被抓時正在烹煮》,2021-3-28
人民網(wǎng)《男子捕到中華鱘后烹飪食用 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2021-6-4
中國長安網(wǎng)《男子獵捕這種魚被公訴!庭審直播現(xiàn)場40多名漁民線上圍觀》2021-07-05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