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明天、歷史和未來,
在這里相逢。
走進時光深處,
千年前嶺南人的
文明創(chuàng)造、勤勞智慧,
穿越時空、驚艷來者。
臨海,
情侶路和海虹路交匯處,
座落著珠海博物館。
浩瀚南海碧波蕩漾,
高大挺拔的椰樹搖曳,
為博物館罩上一層
光影綽約的外衣。

作為城市風貌、城市精神的縮影,
博物館收藏著
歷史文明、智慧薪火、
血脈印記、人文相承。

走進珠海博物館,
便被展廳高級、沉浸的
文化氛圍所吸引,
展柜中的水晶玦
在暖黃燈光的照耀下
走過千年風云。
古代與現(xiàn)代、滄桑與時尚、
醒目與低調(diào)、莊嚴與親和,
在人們的眼中碰撞卻又融合。

寶鏡灣遺址出土的
質(zhì)樸石網(wǎng)墜與精美水晶玦,
是新石器時代晚期
珠海先民的遺物;



▲寶鏡灣遺址出土的玉石玦(左)、石網(wǎng)墜(右上)、穿孔墜(右下)。
外伶仃島采集的
漢代“朱師所治”陶片,
印證了珠海
作為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
重要節(jié)點的地理意義;

▲陶片上縱刻“朱師所治”四個大字 。
宋元大海戰(zhàn)時使用的鐵器,
承載著厚重歷史;

▲珠海十字門一帶出土的宋代鐵投槍。
容閎《西學東漸記》、
唐廷樞《英語全集》原版等藏品,
不僅是實物史料,
更承載了近代中國
在變革中的思想碰撞與文化融合。

還能近距離欣賞
香港海事博物館授權展出的
青綠山海畫卷《靖海全圖》,
一筆一劃細致入微,
畫面內(nèi)容
從海防定策到追捕重洋,
再到雙溪獻馘、奏凱還師,
這一系列過程
通過生動的畫面展現(xiàn)出來,
組成的巨幅畫卷
可以和歷史文獻記載相對應,
內(nèi)涵豐富、嘆為觀止……

▲《靖海全圖》復制品。
博物館中,
寶鏡灣巖畫被完整地復刻,
它與江蘇的連云港、
福建的華安仙字潭、
臺灣的高雄萬山
和香港的東龍洲等地巖畫
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風格,
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這些原本默默無聞的古老巖畫,
在多年后,進入數(shù)據(jù)庫,
成為受保護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

▲寶鏡灣巖畫。
人們在此觸摸到時光的紋路,
邂逅的
不僅是過往的吉光片羽,
更是珠海的精神原鄉(xiāng)。
館內(nèi)珠海歷史展區(qū)分為
“珠海通史”“海洋紀事”
兩大主題。
“珠海通史”通過大型環(huán)場年表,
從公元前4450年起,
以編年體方式呈現(xiàn)出
珠海這座城市發(fā)展變遷的
歷史脈絡。
“海洋紀事”通過島民遺風、
海戰(zhàn)風云、海貿(mào)要道等
十大重要歷史故事,
講述了珠海與海洋唇齒相依,
在風浪中搏擊中成長的
壯麗故事。




珠海傳統(tǒng)藝文民俗文化展區(qū)
包含“古今珠海人”“傳承在民間”
兩大主題。
“傳承在民間”主題展示
珠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斗門水上婚嫁、
裝泥魚、三灶鶴舞
及一指禪推拿等。
“古今珠海人”通過展示
南遷移民潮、鹽場灶戶、
地方鄉(xiāng)紳家族、新珠海人
以及異鄉(xiāng)珠海人等內(nèi)容,
鑄就了屬于珠海人的成長“檔案”。




這幾年,
珠海博物館走得更快了些,
時時“上新”,
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與自貢恐龍博物館
聯(lián)合舉辦《“進擊”的恐龍——
延續(xù)億年的生存之道》主題特展、
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
《永遠的長安——
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
與含山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
《玉耀長河凌家灘文化展》



這幾年,
珠海博物館走得更深了些,
用心營造“一眼千年”的
沉浸式、互動式體驗,
讓人們在參觀、學習、
領略文物的同時,
零距離感受穿越時空的
文明溫度,
讓歷史文化成為珠海人耳熟能詳、
觸手可得的精神標識。


未來,
我們也希望它能走得更遠些,
輻射海外、觸達世界,
讓來自不同文化語境的人
同頻共振,感受人類共同的
價值追求。

穿越數(shù)千年,
珠海故事
在陶罐紋刻中、陣陣海風中、
壁畫斑斕中徐徐講述……
珠海新故事,
又將留給后人怎樣的記憶,
我們靜靜期待……

文/珠海發(fā)布 張映竹
圖來源于珠海傳媒集團、珠海博物館
編輯/明敏
責任編輯/田海
三審/陳惠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