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美國終于受夠了胡賽武裝騷擾和不妥協(xié),直接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伊薩角港發(fā)動了多輪空襲,目標直指燃料貯存罐,最終造成74人死亡171人受傷的慘劇,然而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已經瞄準美軍航母,報復行動一觸即發(fā),紅海局勢岌岌可危。
因為受到關稅戰(zhàn)的影響,美國形勢不容樂觀,為什么還要多線作戰(zhàn),堅持在紅海挑起爭端?胡塞武裝的報復,美國又承受的起嗎?

軍事層面的對抗
美軍這次空襲的目標是伊薩角港,他們認為胡塞武裝利用這里進口燃料,威脅國際航運安全。然而,空襲造成的破壞比預計的更大,根據胡塞武裝控制的馬西拉電視臺以及目擊者的說法,美軍戰(zhàn)機分兩輪進行了轟炸。
第一輪空襲摧毀了港口的設施,第二輪則直接擊中了正在進行救援的醫(yī)療隊,爆炸威力巨大,數(shù)十公里外都能看到蘑菇云,整個港口瞬間被火焰吞沒,爆炸的火光照亮了夜空,港口設施被炸毀,油料泄漏污染了紅海。

真正讓人感到心寒的,是在這場空襲中出現(xiàn)的大量傷亡,根據也門衛(wèi)生部門的統(tǒng)計,死者中有八成是港口工人和卡車司機,如此高的平民傷亡比例,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和譴責,其中還包括5名正在進行救援的醫(yī)護人員,可見美軍根本就是無差別攻擊。
這些數(shù)字背后,是無數(shù)家庭的破碎和生命的消逝,無情地揭示了戰(zhàn)爭對平民的殘酷摧殘,空襲切斷了也門北部70%的燃料供應,使當?shù)孛癖姷纳钛┥霞铀?,目擊者回憶起當時的恐怖景象,港口在爆炸中瞬間變成火海,烈焰和濃煙吞噬了一切。

沖突的升級不僅僅是人道主義災難,更是一場軍事層面的對抗,美軍空襲伊薩角港的意圖很明確:切斷胡塞武裝的經濟來源,削弱其作戰(zhàn)能力,卡爾文森號和杜魯門號航母的會合,以及隨后發(fā)動的攻擊,無疑是對胡塞武裝的武力示威。
然而,空襲時機的選擇耐人尋味,這可能與地區(qū)局勢變化或者國際談判進展有關,這既是對胡塞武裝襲擊商船的回應,也是在向中東盟友傳遞美國會保障他們安全的信號,但采取這樣的行動之前,美國似乎并未認真考慮過所有可能的后果。

胡塞武裝的反擊
伊薩角港遇襲事件激怒了胡塞武裝,他們決心報復,胡塞武裝發(fā)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公開表示,將對美國航母采取前所未有的反擊行動。
幾個小時后,以色列軍方透露,胡塞武裝發(fā)射了一枚“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導彈,該導彈穿過紅海,瞄準了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
另一方面,胡塞武裝向紅海的美軍航母戰(zhàn)斗群發(fā)射了12枚巡航導彈和6架自殺無人機,攻擊目標明確指向“杜魯門”號和“卡爾·文森”號航母。

面對胡塞武裝的強烈攻勢,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戰(zhàn)斗群雖然攔截了10枚導彈和4架無人機,但防御并非完美,仍有兩枚導彈穿透了防御,其中一枚擊中航母左側附近的“格雷夫利”號護衛(wèi)艦,導致三名水兵受傷,情況緊急。
“卡爾·文森”號航母則采取了干擾彈和電子戰(zhàn)等措施,巧妙地躲避了無人機的自殺式襲擊,有驚無險,不過,胡塞武裝后來公開的視頻顯示,似乎至少有一架無人機在航母的飛行甲板附近發(fā)生了爆炸。

胡塞武裝不是第一次攻擊美軍艦隊了,按他們自己的說法,從3月15號開始,已經對美國軍艦發(fā)起了33次襲擊,其中有4次打中了目標,雖然美軍竭力否認,但不得不說,直到現(xiàn)在都沒能將胡塞武裝打服,也能略窺一二。
而且胡塞武裝的技術水平提高很快,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巴勒斯坦-2”導彈,這種導彈用固體燃料,速度非???,能達到16馬赫,而且還能像蛇一樣靈活地改變飛行方向,所以傳統(tǒng)的防空系統(tǒng)很難把它攔下來。

總體來看,胡塞武裝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不對稱戰(zhàn)術,令美軍的處境變得艱難,美軍攔截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花費巨大,每次高達數(shù)百萬美元,但胡塞武裝發(fā)動襲擊的成本卻很低,僅需數(shù)千美元。
這種“入不敷出”的情況讓美軍陷入困境,攔截成本遠超對方的攻擊成本,美國國防部的內部報告也顯示了這一點,因此,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評估相關戰(zhàn)略。

崛起與支持
胡塞武裝并非一蹴而就,他們的崛起和壯大背后有著復雜的因素,控制著紅海曼德海峽的胡塞武裝,掌握著全球能源運輸?shù)难屎硪?,這賦予了他們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伊薩角港作為其重要的燃料進口樞紐,更是他們的經濟命脈,而他們利用民間反美情緒進行的招募和動員,也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此外,外界普遍認為胡塞武裝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包括武器和技術方面的援助,盡管伊朗方面予以否認,但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胡塞武裝的崛起,使他們能夠與強大的美軍對抗。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長期緊張關系是這場沖突的重要背景,而胡塞武裝支持巴勒斯坦并襲擊與以色列相關船只的行為,則進一步加劇了地區(qū)沖突,也門國內的政治斗爭也交織其中,親政府部隊試圖趁機收復胡塞控制區(qū),使得也門內戰(zhàn)的風險進一步升級。
紅海局勢日益緊張,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關注,各國的態(tài)度也明顯不同,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曾表示,紅海的緊張局面是加沙沖突影響擴大的結果,希望各方都能冷靜,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

俄羅斯方面譴責美軍的空襲行動造成了平民傷亡,并且要求聯(lián)合國安理會緊急開會討論此事;雖然歐盟官方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是一些外交官私下認為,美國的單獨行動使得該地區(qū)的局勢更加不穩(wěn)定。
紅海危機的影響遠超地區(qū)范圍,波及全球多個領域,也門石油出口的中斷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給全球經濟增添了不穩(wěn)定因素,紅海航運風險的增加迫使航運公司選擇繞道好望角,航運成本大幅上升,全球供應鏈面臨嚴峻挑戰(zhàn)。

此外,這場沖突也對全球軍事戰(zhàn)略部署產生了影響,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軍事力量的運用,并關注不對稱作戰(zhàn)能力的發(fā)展,國際海事組織的警告更是敲響了警鐘,如果沖突持續(xù)下去,全球貿易和經濟將遭受更嚴重的打擊。

結語
面對紅海危機,國際社會作出了不同的反應,美國將胡塞武裝認定為“恐怖組織”,并啟動了“繁榮衛(wèi)士”行動,試圖通過軍事手段削弱其力量,而歐洲國家由于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沒有參與軍事行動。
中國則一如既往地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并積極推動地區(qū)合作;俄羅斯則明確反對美國空襲,呼吁聯(lián)合國召開緊急會議,尋求國際解決方案。
所以,軍事手段真的能夠解決紅海危機嗎?或許特朗普早就明白,只是不愿承認罷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