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5年2月17日,紅星新聞報道,一名男子在爬山的時候發(fā)現了路邊放著的一只黑色水桶,走近一看,里面居然泡著一只毛茸茸的東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人在看到水桶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腦補出了一場大戲,這名男子走近之后發(fā)現里面似乎是一只黃色的鳥。

他大著膽子將鳥給撈了起來,鳥的眼睛緊閉,身上也已經僵硬了,顯然已經死了,之后還將這只鳥的尸體帶回了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請來了專家?guī)兔﹁b定,鑒定結果更是令人大吃一驚,這鳥十分罕見,在浙江杭州還是第一次見到實體,不過遺憾的是它已經死掉了。

那么這究竟是一只什么鳥呢?它又為什么會泡在水桶里面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發(fā)現一只怪鳥·】—?

這名男子姓陳,他在2月16日的下午去杭州的富陽爬當地的一座神仙山。

大約在下午一點半的時候,他在山下就發(fā)現了一只臟兮兮的黑色水桶,出于好奇就過去看了一眼。

這一看不要緊,水桶里面居然泡著東西,它渾身黃色的羽毛,在水桶里一動不動,應該是已經死掉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先生就將它從水桶中撈了起來,是只長相奇怪的小鳥,鳥兒的眼睛緊閉,渾身僵硬,但是身上也沒有什么外傷。

于是陳先生就猜測它很有可能是趴在水桶邊上喝水,結果不小心掉了下去,然后溺死了,不過他十分好奇,這只有點笨笨的鳥究竟是什么鳥呢,會不會是某種珍稀野生動物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此,他趕緊聯系到了浙江省的一位專家,專家通過陳先生拍的鳥的照片仔細觀察,這鳥身上的羽毛以黃色為主,就連鳥喙都是黃色的,特征十分明顯。

專家根據鳥的外貌特征,初步判斷這應該是一只黃嘴角鸮,在當地也被稱為小貓頭鷹。

這種生物可是十分神出鬼沒,在整個浙江的記錄也是少之又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此前的記錄,浙江省首次發(fā)現黃嘴角鸮的蹤跡是在2019年4月,是有專家在浙江省麗水市的森林進行野外調查的時候,曾記錄到了黃嘴角鸮的叫聲。

此前在浙江杭州的淳安也曾記錄到過黃嘴角鸮的叫聲,但遺憾的是一直沒能捕捉到實體的影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浙江省真正有黃嘴角鸮的實體記錄是在2019年12月,云和縣的派出所救助了一只黃嘴角鸮,浙江省這才有了有關黃嘴角鸮的實體和影像記錄。

專家對于浙江再次出現黃嘴角鸮感到很激動,于是就想當面鑒定,確定鳥的身份。

陳先生對此表示同意,并將鳥的尸體帶回了家,并簡單地幫它整理了易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鳥渾身濕透,陳先生就用吹風機將它的毛發(fā)都吹干,鳥也變得更加栩栩如生,并且在陳先生的打理之下還睜開了大眼睛,看起來就像是活過來了一樣。

第二天一大早,陳先生就開車將鳥送到了專家的工作室,請專家進行更仔細的辨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鳥的身體已經變軟,專家對其踐行了測量,確定這的確是一只黃嘴角鸮,雖然它已經死掉,但是它仍然是浙江杭州首次發(fā)現的一只黃嘴角鸮。

?——【·黃嘴角鸮·】——?

黃嘴角鸮屬于鴟鸮科角鸮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小型鸮類,體長約為20厘米,翼展可達50厘米左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的名字“黃嘴”來源于其顯著的黃色喙部,而“角鸮”則因其頭頂上方有一對明顯的“耳羽”突起,看上去像是兩只“角”,實為羽毛所致。

其整體羽色多為灰褐色或灰黃色,具豐富的斑駁和波浪狀橫紋,有助于在樹干和林下落葉中完美偽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盤不甚明顯,眼睛大而圓,虹膜呈黃色至橙色,眼神銳利,視覺和聽覺極其敏銳,是典型的夜行性猛禽。

黃嘴角鸮白天多隱匿于樹洞、濃密樹枝間休息,黃昏后才開始活動,它們主要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以及部分爬行動物為食,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到控制小動物種群數量的作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它們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和東南部地區(qū),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和西藏東南部等地。

它通常出現在海拔1000到2500米的山區(qū)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常綠林帶,尤其偏愛潮濕、植被繁茂的山地森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于它們對生境要求較高,尤其偏好原始森林或次生林,對人類干擾較為敏感,因此往往不在城郊或開闊農田活動,這也使得黃嘴角鸮局部集中分布而整體較為稀疏。

雖然黃嘴角鸮在中國的西南地區(qū)較為常見,但在東部沿海的浙江省卻十分罕見,浙江多為低海拔丘陵和山地,海拔較高、原始森林保存良好的地區(qū)較少,不符合黃嘴角鸮偏好生活在中高海拔林區(qū)的生態(tài)需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者浙江地區(qū)人口密集,城市化進程快,山林開發(fā)、道路建設等導致自然森林面積減少,野生動植物的生境逐步被切割、破碎,黃嘴角鸮難以建立穩(wěn)定的繁殖種群。

因此,黃嘴角鸮在浙江被歸為罕見鳥類,偶有記錄的個體大多被視為“迷鳥”或“偶見種”。

在野外或城市邊緣活動時,人們偶爾可能會遇到受傷、病弱或死亡的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發(fā)現一只鳥類躺在地上或飛不動,先不要急于觸碰,要觀察其是否有明顯外傷、是否還能活動。

野生動物尤其是猛禽類具有一定攻擊性,而且許多物種受法律保護,擅自收養(yǎng)或搬動可能對它們造成二次傷害,也違反相關野生動物保護法規(gu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應第一時間聯系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站、林業(yè)部門或專業(yè)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可以拍照上傳并告知具體地點、時間和動物狀態(tài),方便專業(yè)人員快速響應。

若確認動物已死亡,不應隨意丟棄,可聯系當地環(huán)?;蛄謽I(yè)部門統(tǒng)一處理,尤其是受保護物種的尸體需依法交由相關部門備案處理,切忌擅自保存或出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嘴角鸮雖非人們熟悉的常見鳥類,卻是生態(tài)鏈中不可忽視的一員。

人們在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時候,也要學會科學應對、尊重生命,既是對這些珍稀動物的保護,也是我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體現。

參考:

紅星新聞《小伙在富陽神仙山發(fā)現一只被淹死的怪鳥,仔細吹干羽毛送到博物館,這竟然還是杭州的首次發(fā)現》,2025-2-17
澎湃新聞《新記錄!黃嘴角鸮實體首現杭州》,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