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家里的承重墻不僅不是障礙,反而成了 “神助攻”?北京海淀的一對夫妻,在 113㎡的房子里遇上了位于中心的承重墻,卻干脆 “借力打力”—— 不僅把承重墻變成空間分隔的 “支點”,還在臥室里 “蓋” 出了另一間臥室,硬生生把 “分房睡” 變成了高級設計。這樣的腦洞操作,到底怎么做到的?

故事從 “與承重墻和解” 開始。原本位于房子中心的承重墻,把空間割裂得七零八落,但設計師靈機一動:既然不能拆,那就讓它成為動靜分區(qū)的樞紐。


于是,以承重墻為界,一側規(guī)劃為客廳、廚房、餐廳等 “動區(qū)”,另一側則是書房、臥室等 “靜區(qū)”,中間用走廊過渡,既保證動線流暢,又創(chuàng)造了緩沖空間。入戶玄關也因此 “擴容”:定制的無邊框大門搭配弧形門洞,左側是封閉掛衣區(qū),右側是開放式次凈衣區(qū),連消毒用品、鞋套雨傘都有專屬抽屜,小細節(jié)里藏著大實用。


穿過玄關進入 “動區(qū)”,餐廚空間堪稱 “洄游動線教科書”。餐桌為中心,四周串聯(lián)起廚房、餐邊柜和生活陽臺,轉身就能從做飯到吃飯,再到侍弄花草。餐邊柜更是 “收納王者”:吊柜、地柜、操作臺三位一體,杯子、咖啡機、零食各有專屬格子,甚至連高腳杯和黑膠唱片都有特殊隔板。



廚房擴大后,從備菜到烹飪動線清晰,門口的口袋推拉門能擋油煙,平時收起又能讓空間更通透,炒菜時還能和客廳的人聊天,煙火氣十足。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 “靜區(qū)” 的 “房中房” 設計。沿著走廊進入書房,這里既是工作區(qū),又是分房睡的 “緩沖帶”。整面墻的開放式書架能放下 3000 多本書,可升降書桌方便站坐交替辦公。


而在書架后方,藏著一間獨立小臥室 —— 推拉門加電動遮光簾,關上就是完全私密的空間,打開又能和書房融為一體。更妙的是,墻上的圓形電霧玻璃窗連通主臥走廊,透光不透視,既有趣又保證隱私,晚上看書累了,轉身就能躺進小床,再也不怕吵醒另一半。


主臥則是 “極簡治愈系” 的代表。沒有復雜裝飾,條凳、邊幾、床品都是自然色調,衣帽間藏在隱形門后,1 平米空間分出掛衣、疊衣、內衣等多個區(qū)域,連旅行箱和被褥都有專屬位置。





主衛(wèi)延續(xù)同色系設計,木紋柜和壁龕搭配,洗漱用品隨手可拿,早上化妝、洗澡互不干擾,從容開啟一天。


有人說,這個家的厲害之處,在于把 “限制” 變成了 “特色”:承重墻成了空間支點,分房睡成了生活智慧。當我們總在抱怨戶型缺陷時,或許該換個角度想:沒有完美的房子,但總有辦法讓生活更舒服。畢竟,好的設計不是迎合空間,而是讀懂生活。

如果是你,會怎么利用家里的 “承重墻”?你能接受 “分房睡” 的設計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也可以曬曬你家 “化缺陷為亮點” 的神操作,說不定下一次會成為大家的裝修靈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