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
春季是動物疫病
易感、高發(fā)、易傳播的季節(jié)
犬只的狂犬疫苗有效期為1年
隨著戶外活動增加
養(yǎng)狗狗的朋友們注意
該帶“毛孩子”打狂犬疫苗啦

為進一步規(guī)范社區(qū)養(yǎng)犬行為,普及狂犬病預防知識,增強居民科學防護、健康養(yǎng)寵、文明養(yǎng)寵責任意識,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持續(xù)推進我區(qū)狂犬病強制免疫工作。
截至目前,共設置10個動物狂犬病免疫點為居民提供免疫服務,大家可就近選擇哦~詳見↓

狂犬病的可怕之處在哪?
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
一起來看
病死率近100%的人畜共患病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導致腦炎和死亡。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恐水、畏光、怕風等癥狀。狂犬病發(fā)病后病死率近100%。
狂犬病的感染途徑
人類通常通過被感染動物咬傷或抓傷而感染狂犬病病毒。病毒在傷口處進入體內,隨后沿著神經系統(tǒng)擴散,最終到達大腦。
常見的傳播途徑包括:
1、經破損皮膚侵入。如割破傷口被患病動物舔舐,或在宰殺狂犬病動物時受傷。
2、經黏膜侵入。如被患病動物舔舐口腔、會陰、肛門,或從事狂犬病病毒分離、培養(yǎng)等工作時,含有活病毒的液體不慎飛濺入眼等。
3、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能引起狂犬病,屬罕見途徑。
狂犬病的潛伏期
狂犬病的潛伏期多為1-3個月,1周左右與1年以上的較為少見。一般來說,受傷部位越靠近中樞神經系統(tǒng),潛伏期就越短。因此狂犬病暴露后處置時間應越早越好。
狂犬病傳染源:不止于“犬”
狗是狂犬病最重要的傳染源,全球99%的人類病例由狗引起,在我國該比例約為95%,另外約5%的病例由貓引起,其中大部分是由貓咬傷或抓傷引起的。

狐貍、黃鼠狼、蝙蝠以及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動物也可能攜帶狂犬病毒。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蛇等動物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
被咬傷后怎么辦?
應先判斷傷口暴露級別,Ⅱ級和Ⅲ級暴露需進行下一步處理。
Ⅰ級暴露:接觸或喂飼動物,完好的皮膚被舔舐;
Ⅱ級暴露: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
Ⅲ級暴露: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組織污染,直接接觸蝙蝠。
如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應立即進行傷口沖洗與消毒處理,并及時到 “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就醫(yī),醫(yī)生會評估傷口并決定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特別提醒!絕不能用嘴去吸傷口處的污血!
狂犬病最重要的是預防
避免被動物抓傷、咬傷
1、不要隨意接近、嘻逗野生動物與流浪貓狗。
2、在接觸動物前,可以先讓動物熟悉自己的氣味,再慢慢接近。不要在動物進食或者睡覺的時候干擾它。
3、如果一只沒人看管的狗靠近,不要跑或大聲尖叫,正確的做法是安靜站立,目光不要盯著狗的眼睛,等幾秒鐘后慢慢地走開。
4、如果狗開始攻擊,盡量用衣物、胳膊護住手、頭面部。大聲喊叫會驚擾狗,導致其進一步攻擊。
疫苗接種
1、寵物疫苗接種:定期為寵物(尤其是狗和貓)接種狂犬病疫苗,確保它們免受感染,同時降低人類感染的風險。
2、高風險人群接種:獸醫(yī)、動物飼養(yǎng)員以及在狂犬病高發(fā)地區(qū)工作或旅行的人,建議提前接種預防疫苗。
3、被動物抓傷、咬傷后,應全程、足量、規(guī)范接種疫苗,千萬不要因傷口已愈合就自行中斷免疫流程。
接種狂犬病疫苗是保障寵物和居民安全的重要措施。接下來,我區(qū)將繼續(xù)強化科普教育,優(yōu)化接種服務,完善防控機制,共同打造文明、和諧的社區(qū)環(huán)境。
來源:黃巖發(fā)布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國家應急廣播、區(qū)農業(yè)農村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
點擊下列圖片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