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新聞社報道,日前,烏克蘭政府公布與美國達成的礦產(chǎn)協(xié)議意向備忘錄,同日,美、烏、法、英、德五國代表在巴黎首次同席談判,局勢微妙。

烏克蘭公布的備忘錄文本顯示,美烏雙方將設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旨在吸引國際資本助力戰(zhàn)后經(jīng)濟復蘇。這一基金的設立被視為美國對烏承諾的具象化,但細節(jié)尚未完全公開。值得注意的是,備忘錄特別提及烏克蘭“自愿放棄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庫”的歷史,暗示美國可能以此作為談判籌碼。1994年,烏克蘭在《布達佩斯備忘錄》中棄核以換取俄、美、英的安全保證,如今這一議題再度浮出水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總理什梅加爾資料圖

協(xié)議的另一關鍵點是美國承諾“尊重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義務”,避免與歐洲一體化進程沖突。然而,烏總理什梅加爾下周訪美的行程暴露了緊迫性——雙方計劃在4月26日前完成技術性討論并簽署協(xié)議。

時間表的壓縮凸顯基輔方面的壓力。此前,澤連斯基與特朗普因分歧激烈爭吵,導致2月的協(xié)議流產(chǎn),而美方最新草案將烏方需償還的援助金額從3000億美元降至1000億美元,這一調(diào)整被烏媒稱為“美方立場的軟化”。

同一天,巴黎上演另一場關鍵博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烏、法、英、德代表舉行會談,馬克龍稱之為“積極且有建設性”。這是沖突爆發(fā)以來五國首次同席,但法國《費加羅報》直言,烏方聲音恐被“美方主導的議程淹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克龍資料圖

會談聚焦三大議題:對俄制裁松綁、軍事援助續(xù)供,以及歐洲是否為美制武器埋單。法國總理貝魯此前批評美國“背棄西方核心價值觀”,而德國和英國更關注自身在談判中的話語權。魯比奧雖聲稱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但美俄外長的單獨通話暴露了華盛頓的“雙軌策略”——一邊拉攏歐洲,一邊與莫斯科私下接觸。

兩場會議同日舉行,折射出烏克蘭的被動處境。礦產(chǎn)協(xié)議的快速推進表明基輔急需資金,而巴黎會談的“五國同席”實則是歐洲試圖平衡美國單邊行動的嘗試。烏方代表團此行本為爭取更多軍事援助,但法國BFM電視臺指出,歐洲國家的不滿在于“被排除在美俄核心談判外”。

澤連斯基政府面臨雙重壓力:經(jīng)濟上依賴美國援助,政治上需維系歐洲支持。2月訪美失敗后,烏方團隊輾轉(zhuǎn)沙特、美國多地磋商,最終版本協(xié)議雖降低償還金額,但仍以礦產(chǎn)收益為抵押。而在歐洲看來,烏克蘭問題正淪為美俄交易的籌碼,馬克龍與魯比奧的“工作午餐”象征意義大于實質(zhì),布魯塞爾的擔憂未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澤連斯基資料圖

1994年的棄核決定讓烏克蘭失去戰(zhàn)略威懾力,如今美烏礦產(chǎn)協(xié)議是否隱含新的安全承諾,尚不明確。而五國巴黎會談的“團結表象”下,歐洲對美不信任感加劇。法國《世界報》稱,西方峰會已淪為“無盡的外交走廊”,烏克蘭的訴求可能再次被大國博弈稀釋。

隨著烏總理訪美日期臨近,協(xié)議簽署或成定局,但基輔的代價幾何?歐洲能否在美俄之間爭取更多話語權?答案將決定澤連斯基政府能否在夾縫中找到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