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面包夾知識
編輯|面包夾知識
?——【·前言·】——?
“跟要飯的似的,弄得一身灰隔這擠來?!?/strong>
“我怎么擠了?我這連靠背都沒靠,我在這兒坐著......”


這是在4月17日北京地鐵5號線拍攝的一段視頻中的對話,視頻中一位身穿黑色短袖上衣的大爺正在不斷言語辱罵鄰座的一位男子,言辭間滿是嫌棄。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位辱罵他人的大爺又受到了什么處罰?

?——【·“辱罵鄰座的地鐵大爺”·】——?
那天,車廂里人不算少,一位穿著工裝、褲腿沾著泥灰的男子坐在座位上,可能是怕弄臟座位,他盡量不靠著椅背。
這時,一位大爺上車坐在旁邊,看到男子的穿著,瞬間就皺起了眉頭,緊接著,大爺開始發(fā)難,嫌棄男子穿得像要飯的,弄得到處是灰。

男子趕忙解釋自己沒靠椅背,也沒影響別人,可大爺根本不聽,越罵越起勁,什么“我也打工,就是看不慣你”、“我管1000多人”之類的話都說出來了。
農(nóng)民工大爺對此也是不斷解釋,有理據(jù)爭,但是這位“地鐵大爺”仍舊是不依不饒,言語中滿是歧視,更是連臟話都說了出來。

這一幕被旁人拍下來傳到網(wǎng)上,瞬間引發(fā)軒然大波,眾多網(wǎng)友對此都表示十分憤怒,認為這位地鐵大爺素質(zhì)有待提升。
其實類似于這樣的事件不止一件,還有之前在2021年發(fā)生在北京公交車上的“正黃旗大媽”事件,也是在事情發(fā)出后引起了多方討論。


在公交車上,大媽因為年輕女孩沒及時讓座,就開始破口大罵,一口一個“外地的,上北京要飯來了”。
這位大媽還自稱是正黃旗人,有通天紋,甚至詛咒對方“下車就被車壓死”,那優(yōu)越感爆棚的樣子,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當時車上其他乘客都看不下去,紛紛指責大媽,可她依舊我行我素,毫無收斂,始終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對。
但對于這兩件事,北京警方處理的都非常及時,很快就將兩位行政拘留,依法對兩位涉事人員進行了處罰。

這一處罰結(jié)果,不僅給當事人一個教訓,也向社會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公共秩序不容挑釁,文明底線不容踐踏,任何侮辱、歧視他人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共文明的維護·】——?
這兩起事件雖然發(fā)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但有著相似之處,也反映出了共同的社會問題,公共文明與個人素養(yǎng)的問題。

第一,這兩件事都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這些地方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空間,本應遵守公共秩序、互相尊重。
可這兩位當事人卻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顧場合地發(fā)泄情緒,完全不考慮他人感受,損害了公共文明的環(huán)境。

第二,他們的言語中都帶有明顯的歧視和嫌棄,都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人。
“地鐵大爺”對穿著臟的男子充滿嫌棄,“正黃旗大媽”對外地人充滿偏見,這種歧視性的言論,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也讓其他聽到的人感到憤怒和不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些衣服上帶著灰塵、污漬的人,很可能是為城市建設辛苦勞作的打工人。
他們?yōu)槌鞘械陌l(fā)展出了大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被人在公共場合公然嫌棄和辱罵,這實在說不過去。

再看看 “正黃旗大媽”,都21世紀了,還抱著老掉牙的“血統(tǒng)論”、“地域優(yōu)越感”不放,真的太滑稽。
過去的封建等級觀念早就被時代淘汰,現(xiàn)在人人平等,不管是哪里人,從事什么工作,都值得被平等對待,靠老祖宗的身份給自己撐面子,只會讓人看笑話。

從這兩起事件,能看出背后存在的公共文明問題。
公共文明,不僅僅是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無論對方是何種身份、何種穿著、來自哪里。

在地鐵和公交車上,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大家為了生活奔波,有的人可能剛從工地下來,身上帶著灰塵。
有的人可能是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對城市還不太熟悉,但這些都不是被歧視、被辱罵的理由。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就應該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個人素養(yǎng)在這兩起事件中也暴露無遺。
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fā)雷霆,遇到問題時,會選擇理性溝通,而不是惡語相向。

“地鐵大爺”和“正黃旗大媽”顯然缺乏這種素養(yǎng),他們?nèi)斡汕榫w主導,用最傷人的話語去攻擊他人,不僅丟了自己的臉,也給城市形象抹黑。
?——【·怎樣減少此類事情發(fā)生?·】——?
雖然說這兩件事中的兩位涉事人員“有損城市形象”,但其實面對此類的事件周圍的人并沒有選擇沉默或者一起指責。

“地鐵大爺”在地鐵上對農(nóng)民工進行詆毀辱罵的時候,還是有人勇敢站出來制止這種不文明行為的。
“那您別坐這了,我愿意跟他挨著,我不嫌臟!”
“你說話一點兒都不客氣,他們打工的怎么了?”

這是來自地鐵上一位勇敢女士的發(fā)言,她在看到地鐵大爺對農(nóng)民工大爺進行辱罵詆毀的時候,勇敢的站了出來,抵制他這種行為。
還有“正黃旗大媽”在對年輕女孩進行歧視辱罵的時候,也紛紛站出來指責這位大媽的行為,這都是我們良好文明城市市民素質(zhì)的體現(xiàn)。

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呢?
一方面,要加強城市法治教育宣傳,讓每個人都清楚哪些行為是違法的,不能心存僥幸。

另一方面,更要重視道德和文明素養(yǎng)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多換位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易,遇到矛盾時,多一些理性和包容,少一些沖動和戾氣。
?——【·結(jié)語·】——?
最后,這兩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養(yǎng),遵守公共文明。

當我們在公共場合遇到問題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歧視。
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才能更加和諧美好,公共交通環(huán)境才能更加舒適宜人。
參考
上觀新聞:61歲趙某峰被行拘!北京媒體:地鐵辱罵乘客暴露內(nèi)心的“臟” 2025-04-20
紅星新聞:評論丨地鐵上罵人“跟要飯似的”,必然招來“正義的群毆” 2025-04-20
北晚在線:北京一大媽嫌讓座慢辱罵外地乘客被行拘!竟還自稱是“正黃旗” 2021-06-09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