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十萬“鴨兵”被裝進鴨籠,運上飛機,自浙江千里迢迢趕往新疆滅蝗,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鴨兵”們火力全開、大快朵頤,滅蝗一月“鴨兵”戰(zhàn)績如何?
蝗蟲過境,寸草不生,鋪天蓋地的蝗蟲襲向農田,那場景仿佛地球末日的景象,農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糧食被一點點蠶食。
蝗蟲尤其喜歡干旱的農田,高溫和缺乏水分的地面,是蝗蟲產卵繁殖的溫床,因此蝗災往往伴隨著干旱。
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農耕大國,中國人抗擊蝗災也算是經驗豐富了,歷朝歷代都有人總結經驗,防范和治理蝗蟲。
蝗蟲難辦在于它們繁殖率非常高,只要產下蟲卵,基本上都能存活,而且這種害蟲不挑環(huán)境,不挑食物,長大的速度也非???。
蝗蟲飛過的地方,不會剩下一塊好地,不管是農作物還是花草樹木,最后都被咬的什么都不剩。
治理蝗蟲方法,光靠人力是不行的,古代有架起防護網攔截蝗蟲的,但是這種方法收效甚微,現(xiàn)代會使用農藥防治蝗蟲,不過農藥殘留反倒會讓農田受害。
萬物相生相克,古人發(fā)現(xiàn)蝗蟲在堿性含量高的植物中難以生存,因此鼓勵人們種植豌豆、芝麻等作物,減少蝗災的損失。
可是也不能因為蝗蟲就放棄小麥糧食,因此蝗蟲的克星,成為了農民的救命稻草。
古代記錄過白鳥吃蝗蟲和蛤蟆吞噬蝗蟲的例子,還有遼國蜂群消滅蝗蟲的故事,生物防治沒有副作用,是最佳防治蝗蟲的方式。
最便利的就是用鴨子防治蝗蟲,鴨子便于圈養(yǎng),不僅可以吃掉蝗蟲,而且鴨子的糞便還能給土地提供養(yǎng)分。
古人養(yǎng)鴨治蝗的經驗,一直被延續(xù)到今天,這種防治模式也在不斷成熟完善,發(fā)現(xiàn)蝗蟲的總計,一聲令下,鴨鴨大軍就奉命出動,使命必達。
2000年的時候,新疆北部發(fā)生了特大蝗災,新疆的干旱氣候是蝗蟲繁殖的樂園,連續(xù)三年都受到了蝗蟲的騷擾。
農作物受損嚴重,當地人治理蝗災的手段也不是很有效,新疆曾經通過養(yǎng)雞來治理蝗蟲,但是雞的抗災病能力太差,一場蝗災過去,雞戰(zhàn)士至少也要損失10%。
同樣是生物治蝗,鴨兵的戰(zhàn)損率要遠低于雞兵,而且鴨子還有更強的抗疫病能力,對于農業(yè)生產生活也比較小。
當時新疆發(fā)現(xiàn),去年蝗蟲殘留的基數很大,很快就要到蝗蟲卵孵化的時期。
更嚴峻的是,鄰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去年都遭受了嚴重的蝗災,而且那里對蝗蟲采取了是聽天由命的方式,根本沒有治理蝗災。
等到一入秋,新疆本地的蝗蟲,和國外飛過來的蝗蟲,將會在新疆造成大規(guī)模的災害,必須拿出比以往更大的力度來治理蝗蟲。
新疆千里迢迢從浙江請來了“救兵”——鴨子大軍,十萬只鴨子被送到新疆,趕在蝗蟲孵化之前送到農田。
還未孵化的蝗蟲亂嘎嘣脆,鴨子吃的不亦樂乎,當地的農民看得喜滋滋,有了這些盡職盡責的鴨兵,今年的農田有救了。
鴨子行動迅速,別看蝗蟲有翅膀,擁有著大腳掌的鴨子,行動也十分靈活。
鴨子的脖子可以伸縮,瞄準蝗蟲后就像精準炮彈一樣命中目標,再能蹦跶的蝗蟲,在鴨軍面前也得“繳械投降”。
而且鴨子的捕食量特別大,一只鴨子一口氣吃掉100多只蝗蟲,也不會覺得累。鴨子行動十分規(guī)律,早起捕食后就自己去喝水休息,到了晚飯時間繼續(xù)捕食。
鴨子軍紀嚴明,每只鴨子都跟著自己的“作戰(zhàn)小隊長”,不需要人在一旁催促,就排成縱隊消滅蝗蟲。
一支鴨軍能接連作戰(zhàn),在數百萬畝優(yōu)質草原上掃蕩蝗蟲。這次新疆蝗災過后,鴨子在當地人面前露了真功夫,牧民們對鴨子的喜愛度直線上升。
很多牧民開始自己飼養(yǎng)鴨子,準備在下一次蝗災中大顯身手。鴨鴨大軍還給新疆人民提供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飼養(yǎng)鴨子治蝗也成為賺錢之道。
這些遠道而來的鴨軍,能夠產下大量天然紅心蛋,給新疆的農貿市場帶來了活力,結束滅蝗戰(zhàn)斗的鴨子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成為農家樂最受歡迎的一道美食。
參考資料:特大蝗災襲新疆十萬鴨軍赴疆賑災2000年09月18日17:20錢江晚報收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