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與棉、絲、毛并列的四大天然纖維,自古以來就深入人們的生活。盡管這些麻類作物在植物分類上各有歸屬,但它們都以纖維用途著稱。即便在當今合成纖維充斥市場的時代,麻依然保持著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

麻類植物種類繁多,構成一個較龐大的家族,包括大麻、槿麻、苧麻、蕉麻、菽麻、苘麻等。

這些名字聽起來或許有些拗口,但它們背后隱藏著不少奧秘。要想解開這些“麻”名謎團,還需從它們的命名淵源說起。

01

槿麻:改良劣質土壤的“英雄”

“麻類”植物中有一類尤為特別。它們具備吸收化學或物理污染土壤的能力,并將這些有害物質轉化為自身的養(yǎng)分,因此在改善重金屬超標地、旱澇地、鹽堿地等劣質土壤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這類植物就是槿麻,也稱為洋麻或紅麻,是一種生長迅速、成活率高且產量豐富的草本植物。

“槿”,讀作jǐn,在古代漢語中蘊含深意。

一方面,它取自“堇”字所代表的饑荒之意,象征著一種花朵可食用的樹木,木槿花因此又名“飯湯花”;另一方面,其字常用來形容茂盛的植物,如“槿蘺”“槿榮”等詞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漂亮且可食用的木槿花

作為錦葵科木槿屬的一員,槿麻擁有兩大顯著的生物學特性:首先,它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促進自身生長,被視作固碳作物,對碳匯有著積極貢獻;其次,它具備極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耐旱、耐澇、耐鹽堿、耐重金屬,成為改良土壤的理想選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槿麻具備極強適應力的特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近年來,在山東臨沂的生物質新材料綜合選擇基地、湖南株洲的重金屬鎘超標地、河南洛陽的黃河沿岸區(qū)域、江蘇連云港的鹽堿地等多個地點,槿麻都成功扎根生長,成為這些地區(qū)土壤改良的“英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三米高的槿麻

02

苧麻:做了上千年衣料的“國草”

南宋末年,隨著棉花在中原地區(qū)的廣泛種植,普通民眾的生活迎來服飾上的變革,開始穿著由棉花織就的衣物。

此前一千多年,民眾的衣著主要依賴一種名為苧麻(zhù)的植物,彼時多以其古稱“纻”來指代,專指用纻麻纖維制成的衣物及紡織品。

我國歷史上對纻麻的最早文字記錄是《詩經·陳風》中的“東門之池,可以漚纻”。古代有名的白纻舞,即舞者穿著白纻麻制成的舞衣,輕盈飄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華字典》上的“苧”字解釋

在植物分類體系中,苧麻是薔薇目蕁麻科苧麻屬植物,其葉片呈心形,葉表密布細刺,因背面呈現(xiàn)潔白色澤故而又稱“白麻”。

苧麻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重慶、湖南等南方省份的山谷林間或草叢邊緣,其總產量占全球總量的九成以上,被譽為“國草”,彰顯其在國際纖維作物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來,苧麻的影響力跨越國界,傳播至全球各地,特別是在歐美,它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中國絲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苧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苧麻因其出色的纖維特性,被廣泛應用于搓制麻繩,因此又獲得“搓繩專家”的俗稱。在制作繩索或衣物之前,苧麻需經歷一道關鍵的預處理工序——“漚麻”。

這一過程涉及將成捆的苧麻覆蓋泥土后浸泡于池塘中,歷時一月有余,以便后續(xù)剝皮、紡紗等工序的順利進行。《詩經》“東門之池,可以漚纻”,生動再現(xiàn)了周代民眾在東門外池塘中漚制纻麻的歷史畫面,這一傳統(tǒng)工藝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記憶。

03

苘麻:渾身都是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南方鄉(xiāng)村的孩童們夏天熱衷于采摘并品嘗磨盤草的果實,其獨特的風味宛如秋葵,既美味又令人難以忘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果實像磨盤,所以苘麻又叫磨盤草

磨盤草的正式學名為苘麻,其中的“苘”字是專為該植物所設,發(fā)音為qǐng,古時亦有人寫作“?”。注意不要把它與“茼”(tóng)字相混淆。

作為錦葵科苘麻屬的一員,苘麻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草本植物,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與使用歷史。《周禮》“掌以時征绤之材于山農,征草貢之材于澤農”提及的“草貢”就是指苘麻。

起初,古人利用苘麻的纖維制作衣物,但隨后發(fā)現(xiàn)其纖維品質相較于大麻和苧麻略顯遜色,于是逐漸將其應用于繩索制作及包裝材料上。到了宋朝,苘麻的種植與使用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

蘇軾在其《浣溪沙》一詞中描繪的“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的田園風光,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時苘麻種植的普遍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苘麻

苘麻全身皆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于中耳炎、痢疾、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疾病有著顯著的療效。其籽實曬干后呈黑色,被稱為苘麻子或“冬葵子”,具有利尿、通乳的作用,有助于順利分娩。

此外,苘麻子富含約15%的油分,可用于制作肥皂、油漆以及工業(yè)潤滑油。而苘麻的葉子則可作為野菜食用,常見的烹飪方式有炒菜、煲湯,特別是與肉類一同燉煮,味道尤為鮮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苘麻子,又叫冬葵子

無論是編織麻袋、麻繩,還是作為藥材、食材,苘麻都展現(xiàn)出其豐富的價值與用途,真正做到了渾身是寶。

作者:魏德勇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審核:劉穎 李培元

審核專家:董文攀 北京林業(yè)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