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85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地作席、天作蓋、山為陵,立一座無字碑,傲然天地似狂吟,平生功過任人評……”4月20日晚,伴隨秦腔《無字碑》全體演職人員多次謝幕,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內恍若沸騰了,掌聲、吶喊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觀眾激情長久不能平息。

這是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無字碑》正式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當晚的情境。當夜幕降臨,梅蘭芳大劇院的入口處門庭若市、熙熙攘攘,聚滿了滿懷激情的戲迷。而梅蘭芳大劇院一樓大廳內,舞臺對面座無虛席,一場氣韻恢弘而又溫婉動情、親情柔腸卻蘊含家國大計的精彩大戲拉開帷幕。

《無字碑》晉京演出,好評如潮!
極具大唐氣象的舞美、激昂磅礴的唱腔、細膩真切的表演,奇異而真實的劇情……現(xiàn)場千余名觀眾跟隨著表演,徐徐走進一代女皇武則天跌宕起伏的人生及無字碑背后的故事。
梅花獎獲得者侯紅琴、張濤、李小雄及西安三意社一眾業(yè)務精英,在舞臺之上生動演繹了一場情感與理智的人生的抉擇,進退之策、勝敗之果、得失之間,盡顯一代女皇的無奈傷感、氣魄風流。隨著劇情的推進,現(xiàn)場觀眾如癡如醉、過足戲癮,高潮處持續(xù)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

“我來自西班牙,今天在現(xiàn)場看了秦腔《無字碑》這個戲,我被大氣磅礴的大秦之腔徹底征服了。這是我第一次看秦腔,演出之前,我還提前溫習了很多關于唐代文化的書籍,也做了這部劇的觀看‘攻略’,但是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中國文化太美了,唐代文化太美了,秦腔太美了!”alejandro激動地說。
光明日報社文薈版副主編饒翔說:“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秦腔演出,這是一個制作非常精良的戲,不論是從劇情、還是表演、音樂、舞美等,都可以看到三意社的用心。四折戲高度凝練了武則天的一生,她為了家國情懷、為了天下蒼生,舍棄了夫妻情、母子情,其中的痛苦非常人所能體會。能夠看到,這部戲是經過了精心打磨和提升的,我由衷地向廣大的觀眾推薦這部戲?!?/p>
歷經六年“磨一劍”
《無字碑》擦亮金字招牌
此次 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 無字碑 》亮相北京, 也是具有 130 年演藝史的秦腔劇社——三意社,時隔 6 年的再度晉京演出。 作為近年來三意社在秦腔戲曲審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無字碑》的成功創(chuàng)排對于這座擁有著130年演藝史的百年劇社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六年磨一劍”,舉三意社全社之力創(chuàng)排的《無字碑》,幕后有著中國戲劇界一流編導舞美團隊的強強聯(lián)手。臺前,更是“群星閃耀”——西安三意社社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侯紅琴領銜主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濤、一級演員李康定、優(yōu)秀青年演員劉卓琳、一級演員王戰(zhàn)毅、著名花臉演員李小衛(wèi)等擔綱主演。

談及《無字碑》的主題架構,侯紅琴表示:“從2019年開始著手劇本創(chuàng)作起,三意社《無字碑》的創(chuàng)作已經明確一個方向——要試圖走出此前文藝作品對武則天的解讀視野, 在大歷史觀的背景下, 實現(xiàn)歷史和道德評斷的統(tǒng)一。 我們也試圖通過這部新編歷史劇,進行中華歷史人物故事與當下觀眾審美意向相協(xié)調的全新探索。 ”

“北京行 ” 唱出秦腔魂
守正創(chuàng)新彰顯時代擔當
回望三意社百年發(fā)展史,《趙氏孤兒》《火焰駒》《貍貓換太子》《葫蘆峪》《蘇武牧羊》等都為傳統(tǒng)經典劇目,這些不同時期創(chuàng)排的歷史劇目,成就了三意社跨越世紀的獨特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在一代代戲迷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記。
走進新時代,三意社在守護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僅積極創(chuàng)排聚焦火熱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也繼續(xù)在歷史劇領域精研深耕、開辟新壟:以當代審美心理勾連歷史故事,探索創(chuàng)新——在侯紅琴看來,“六年磨一劍”的《無字碑》,正是這座百年劇社在秦腔戲曲審美探索道路上的重要收獲。

今年是三意社演藝史 13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推出《無字碑》,侯紅琴認為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130年前,三意社先輩們挑著擔子,從華山一路唱到了鐘樓腳下,他們吃苦求藝、發(fā)奮圖存,秉承對藝術、對舞臺的敬畏之心,一步一個腳印,創(chuàng)造出如今三意社的廣闊天地。這種精神,我們不能丟,也不敢丟,這是三意社的生存命脈。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更開闊的眼界去面對新的時代、新的觀眾?!焙罴t琴說,“此次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面對先輩梅蘭芳大師,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的堅守和創(chuàng)新不辜負這方舞臺,不辜負先輩們的期望?!?/p>
未來,《無字碑》也會不斷打磨提升
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聲律
化作秦聲秦韻走向世界
曲江新區(qū)也將全力堅守文化主陣地
講好中國故事、陜西故事
讓秦腔這一歷久彌新的藝術
更具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來源:西安演藝集團
編輯:羚瑋
校對:薔薇
初審:王磊
終審:文靜
西安曲江新區(qū)融媒體中心出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