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記憶里,有兩種魚的味道至今魂牽夢繞。第一是沙塘鱧,也叫呆子魚、癡古呆子、趴地虎、虎頭鯊等等,這種魚個頭小,在河邊有石頭、磚頭、洗菜臺、橋墩的地方很容易釣到。清蒸就很好吃,尤其是跟雞蛋羹一起蒸。第二是白條魚,釣上幾十條,拿回家求母親收拾干凈,油炸之后能吃好幾碗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沙塘鱧和白條魚,怕是無數(shù)釣友童年記憶中最容易釣到的魚。不過現(xiàn)在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隨著各種野河、長溝、池塘等小水面數(shù)量變少,沙塘鱧這種極容易釣到魚現(xiàn)在很難碰上了。有次在菜場門口看到過一次,詢問了一下價格,居然要到八十一斤,然后微笑走了,真敢賣啊,這是消費童年記憶嗎?白條魚可就不同了,別看現(xiàn)在可以釣魚的地方少了很多,這玩意數(shù)量依然十分龐大,只要有水必定會有白條魚。釣白條魚一般來說不稱之為釣,而是“刷”白條,因為釣法有些與眾不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條魚的釣法非常多,原因就在于這種魚的分布著實非常廣。這是一種中上層的小魚,而且喜歡成群活動。中上層的魚,意味著少了不少泥腥味,或許這是油炸白條好吃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棒花魚油炸也好吃,但是底層魚類難免會有一些泥腥味。怎么釣白條,現(xiàn)在經(jīng)典的方法主要有這樣兩種。第一是手竿玩玩飛鉛釣,使用3.6或者3.9的小魚竿,細線小鉤全飛鉛大頻率,過癮而且不辛苦,關(guān)鍵是上魚率非常高。第二是七星鉤,一個沒鉛墜有食盒的小串鉤釣組,可以遠投在水皮拖動,也可以長竿在水皮拖動,上魚經(jīng)常是一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這些釣法都不是當年的釣法,當年的釣白條使用的是最簡單的釣組,最簡單的餌料。三米的小竹竿做成魚竿,弄點米棉線做魚線。要是能搞到編織線那就更好了,跟現(xiàn)在的PE線差不多,可以厚著臉皮跟鎮(zhèn)上修鞋的大爺要一點。魚鉤那時候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賣的,有時候會有推著獨輪車的老頭,走街串巷賣一些騙小孩的東西,一般都會有魚鉤。如果買不到魚鉤,那就只能偷偷拿一根大針,燒紅之后彎成魚鉤,做好了還需要再燒紅之后沾冷水,這個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淬火?否則魚鉤的強度不夠,很容易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餌料就完全不同咯,使用的是很少人知道的蜘蛛絲。蜘蛛絲一點點纏在魚鉤上,有米粒大小就足夠了,這就是釣白條魚最好的餌料。從家里拿點麩皮,看到什么地方白條數(shù)量比較多,撒上一點,白條就會蜂擁而至。此時拿起魚竿,在白條群里這么一拖,就有一條白條上鉤了。為何蜘蛛絲這么好用?不知道哪位釣友可以解釋解釋?難道說因為這玩意是一種蛋白嗎?蜘蛛絲是不少人童年的玩具,其實最經(jīng)典的還是找一段鐵絲弄成圈,把鐵圈固定在竹竿上,挨家挨戶的房檐下找蜘蛛網(wǎng),把蜘蛛網(wǎng)一層層裹在鐵圈上。什么地方蜻蜓多,就靠這個來捕捉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蜘蛛會說話,估計會這樣說:誰家倒霉孩子?房檐下歇會,八卦陣居然沒了。農(nóng)村小孩一般不會傷害蜘蛛,抓蚊子、蒼蠅可是為家立有大功的。敬請關(guān)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