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成都商報》上一篇名為《我要到哈佛學經(jīng)濟》的新聞,讓一位年僅18歲的女孩“劉亦婷”,成為了全國無數(shù)家長的“夢中情娃”。
劉亦婷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不僅進入了哈佛大學,還得到了全額獎學金,而她從小到大接受的“雞娃式教育”,更是掀起了一股模仿熱潮。
當時,劉亦婷的理想十分震撼人心:待學成歸來,必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的經(jīng)濟建設!
那么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劉亦婷回來了嗎?

雞娃式教育
1981年,劉亦婷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個高知家庭,母親擅長教育,并且對身為獨生女的劉亦婷寄予厚望,于是便將所有的精力用在了培養(yǎng)女兒上。
母親的教育十分獨特,既不是當時常見的散養(yǎng)教育,也不是圈養(yǎng)教育,而是能更大程度挖掘人體潛力的“雞娃式教育”。

雞娃式教育其實就是“給孩子打雞血”,父母傾注全家的力量,來幫助孩子不停地去學習、拼搏,而這種現(xiàn)象往往出現(xiàn)在中產(chǎn)家庭。
劉亦婷就是這樣,她從小就被家人抬到了一個“比別人更優(yōu)秀”的層次,甚至就連吃飯、喝水等小事都要系統(tǒng)化。

當時,母親為了鍛煉劉亦婷的大腦輸入能力,不會用對孩子的語氣跟她說話,而是直接輸入成人化的正常語言。
不僅如此,劉亦婷還被要求接受體能、聽覺、味覺等訓練,為的就是能更快、更好地開發(fā)出身體的藝術天賦。

雖說這些行為對一個不滿一歲的孩子來說有些苛刻,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劉亦婷比一般的孩子更早地學會翻身、走路。
不過,這種教育方式就像是一支離弦之箭,一旦開始就無法再停下,所以隨著劉亦婷逐漸長大,她接受到的訓練也更加嚴格且痛苦。

在10歲之前,劉亦婷每天都會按照母親的要求進行運動鍛煉,而這不僅讓她有了一個好身體,更鍛煉了意志。
而從10歲開始,母親就開始要求劉亦婷手握冰塊,每次都要超過15分鐘。
那種冰冷刺骨的感覺一遍遍地挑戰(zhàn)著劉亦婷的底線,可即便手心都被凍得紫紅,她也不敢放手。

除此之外,母親還要求劉亦婷像芭蕾舞演員一樣學會踮腳站立,并且每次都不能低于15分鐘。
雖然劉亦婷當時的體重比較輕,但力量和關節(jié)承受力也有限,所以僅憑腳趾支撐全身的重量還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就是在這種煎熬的鍛煉中,劉亦婷堅持了下來,所以她在學習中能更加的專注,學習成績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在上高中時,劉亦婷考上了當?shù)氐闹攸c大學,而在這之前她幾乎每天都活在母親的規(guī)劃中,換句話來說就是,她更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靈魂與思想。

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劉亦婷怎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她將自己的想法全都寫在了日記本上。
直到有一天母親打開劉亦婷的日記本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女兒想要的是國家盡快富裕起來,為此她愿意奉獻自己的一生。

相信任誰看到這句話時,都會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而劉亦婷的母親也打算全力支持女兒實現(xiàn)這個夢想。
然而,劉亦婷母女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似偉大的理想,其實只是劉亦婷在沒有見過世面之前的“癡心妄想”罷了。

在1997年時,上高二的劉亦婷因為成績出眾,得到了一次赴美參加夏令營的機會。
父母深知想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愿望,就必須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就全力支持女兒去參加這次夏令營。
事實證明,劉亦婷的確很出色,她在夏令營中的亮眼表現(xiàn),得到了政府議員“拉瑞”的認可,而從那之后,劉亦婷的人生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拉瑞的幫助下,劉亦婷得到了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四所學校的錄取通知,并且還都是全額獎學金。
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劉亦婷還是選擇了名氣更為響亮的哈佛大學,就讀于應用數(shù)學與經(jīng)濟專業(yè),由此可見,這時的劉亦婷還記得自己當初的夢想,畢竟富裕的基礎就是經(jīng)濟。

當這個消息傳回國內(nèi)后,劉亦婷瞬間就成了家鄉(xiāng)當?shù)氐拿?,《成都商報》更是將她刊登上了報紙?/p>
面對記者們的采訪,劉亦婷仍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學成歸來為祖國的經(jīng)濟建設添磚加瓦,一時間“哈佛女孩”成為了無數(shù)人的追捧對象。

有很多家長都羨慕劉亦婷的成就,但更好奇她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方式,于是便紛紛請求劉亦婷家長能分享經(jīng)驗。
面對外界的吹捧,劉亦婷的母親早就激動得無以言表,她當即就撰寫了一本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將女兒接受的教育詳細地寫了下來。

此書一經(jīng)發(fā)售,便被搶購一空,銷量更是超過了很多當紅作家,人們都妄想按照這個方法將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下一個劉亦婷。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愈加發(fā)現(xiàn),原來這只是一個騙局。

2003年,劉亦婷大學畢業(yè),她并沒有選擇繼續(xù)攻讀學業(yè),而是轉(zhuǎn)身進入了波士頓咨詢集團工作。
這是一家全球頂尖的公司,在此工作能學到很多先進的知識與理念,這對將來回國建設大有裨益,當時關注著劉亦婷的人們依舊在用這樣的借口騙自己。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劉亦婷已經(jīng)完全從職場小白蛻變成了一個行業(yè)精英,按理說,有了實力與經(jīng)驗的她應該盡快回國才對,可誰知,劉亦婷竟轉(zhuǎn)身嫁給了一個外國人。

劉亦婷的丈夫是一名律師,也是她的校友,有了丈夫的幫助,劉亦婷輕而易舉地就加入了美國國籍,這時關注著她的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劉亦婷從始至終都在打著愛國的幌子招搖撞騙,當初她信誓旦旦的諾言,可能也只是想讓自己的名氣更進一步。

如今,劉亦婷成了美國人的全職太太,對于學成歸來幫助祖國建設的理想,她也早就拋之腦后。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只是踩著外界的信任與好感上升的劉亦婷,卻終究要付出代價。
參考資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