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1999年成功發(fā)射了神舟一號,在2024年成功發(fā)射了神舟十九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九號,我國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短期無人飛行到長期載人駐留的跨越。

目前我國已經順利實施了20次航天員出艙活動,驗證了艙外航天服、氣閘艙、機械臂輔助操作等關鍵技術。

這些活動不僅完成了艙外組裝、維修等任務,還實現了空間站完整設計功能。毫不夸張的說,現在我國載人航天發(fā)展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神舟十九號飛船乘組已經在太空執(zhí)行了近半年任務,他們也快要返回地球。

在神舟十九號即將回來之際,神舟二十號飛船即將迎來發(fā)射。在發(fā)射前,國家公布了航天乘組名單,這次飛行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杰組成,其中陳冬擔任指令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冬此次是第三次執(zhí)行載人飛船任務,而陳中瑞、王杰則是首次執(zhí)行飛行任務。前面一篇文章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王杰的情況,想要了解的可以去自行查看。

而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陳中瑞航天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中瑞在1984年10月出生于河南滑縣陳大召村。

陳中瑞在入選為航天員之前,是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但陳中瑞小時候的夢想卻不是成為飛行員,而是當一名拖拉機駕駛員。

后面是在初中畢業(yè)后的暑假,陳中瑞在與剛上大學表哥的閑聊中,讓他心中種下了飛行的夢想。

陳中瑞表哥提到,高考可以報考空軍飛行員這一選項,當時陳中瑞的夢想也從成為汽車駕駛員變成戰(zhàn)斗機駕駛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確定新的夢想后,陳中瑞幾乎每天早起半小時鍛煉身體,有時還會練習武術強身健體。后面他參加了空軍招飛選拔,在經歷了多次嚴格的體檢和考核,最終圓夢成為飛行員。

在2003年陳中瑞被原空軍長春飛行學院錄取,在平時訓練和考試中,陳中瑞表現十分優(yōu)異,他在同批次飛行學員中實現了首批放單飛。

  • 在2004年,空軍原長春飛行學院、空軍第七飛行學院、空軍第二航空學院合并組建成空軍航空大學,所以原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就是現在的空軍航空大學。
  • 空軍航空大學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培養(yǎng)飛行人才為主體,航空飛行指揮與航空工程技術專業(yè)兼容的綜合性軍事高等學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陳中瑞的努力學習下,最后他不僅成為了飛行員,還成功留任部隊,成為了飛行員教官,他還曾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陳中瑞作為飛行員與航天員有過數次交集,比如陳中瑞就和航天英雄楊利偉有近距離的接觸,這次近距離接觸也許奠定了他想要成為航天員的基礎。

在神舟十號返回地球的時候,他作為飛行員接到了清空空域的指令,迎接航天員回家,這件事更加堅定了他成為航天員的想法。

所以在2018年,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啟動,陳中瑞毫不猶豫進行了報名,最后歷經報名,參選,入選,訓練多個流程,成功入選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飛行員是最接近航天員的職業(yè),但要想完成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難度是非常高的。

陳中瑞在入選航天員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他已經十多年沒有進行系統(tǒng)學習,但他要在一年內學完30多門理論課程,涵蓋熱力學、軌道力學等陌生復雜領域,但他咬緊牙關,最終實現了成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中瑞之所以現在如此優(yōu)秀,與父母的影響息息相關。

陳中瑞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父親是數學老師,母親是農民。

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陳中瑞父親是老師,在學習方面給予了他很多幫助,幫助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為他后面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父母對孩子進行良好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盡早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父母做到這一點,孩子的成功概率就已經有了一半。

當然另外一半的成功概率需要自己去爭取。就像陳中瑞,他在成為航天員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他算是同批航天員里面年齡較大的。

而三十多歲的學習精力不如二十多歲的,但陳中瑞面對自己不擅長的知識,依舊堅持了下來,最后以優(yōu)異成績實現了目標。

所以陳中瑞的成功,不僅要感謝父母的培養(yǎng),也要感謝自己的努力。

最后,祝愿神舟二十號飛船發(fā)射順利,圓滿完成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