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常說“血濃于水”,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是打小在一個鍋里吃飯、吵吵鬧鬧長大的羈絆,感情自然是非常深的。平時誰遇到什么困難了,也都會竭盡所能的去幫主。

老話也說了“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可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十分要好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也要注意,即便是 請兄弟姐妹之間,也還是要保持分寸感的。就拿幫忙這件事來說,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幫忙的。

在生活里總有一些忙,就算關(guān)系再好,一旦插手,反而可能讓親情變了味。

老輩人常念叨:“有些坎,各人有各人的命;有些忙,幫了反成災?!边@話細品之下,藏著多少過來人的無奈與智慧!不管兄弟姐妹關(guān)系多好,這三個忙都不要去幫,這才是智慧。

一、別當“扶弟魔”、“扶妹魔”,插手成年人的生計。

張叔退休后,總想著幫襯幫襯日子過得緊巴的弟弟。弟弟說想開店,他二話不說拿出養(yǎng)老錢;弟妹抱怨工資低,他又托關(guān)系給找工作。

結(jié)果沒幾年的時間,弟弟的生意賠了,怪他沒給夠支持;而弟妹工作干不好,嫌他介紹的單位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張叔不僅錢打了水漂,還被弟弟一家埋怨“瞎指揮”,后來甚至兩兄弟還就此斷了來往,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死對頭。

兄弟姐妹成年后,各自都有家庭和責任。老祖宗的忠告,就是“幫急不幫窮”,偶爾救個急是情分,但大包大攬對方的人生,就像強行給人套上枷鎖。

你掏心掏肺,對方卻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一旦哪天力不從心,反而成了“罪人”。記住,成年后的路得自己走,摔了跤才能學會站穩(wěn)。

二、別摻和兄弟姐妹的婚姻矛盾,當“勸架判官”。

老話也說了,清官難斷家務(wù)事。是啊,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對于別人夫妻感情的事情,是能不摻和就不要摻和,最后一摻和反而是你自己成“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了。

我隔壁的王阿姨,她的妹妹和妹夫就常常吵架,她心疼妹妹,每次都沖在前面幫著數(shù)落妹夫。

有次兩人鬧離婚,她更是火上澆油:“離!這種男人不值得!”結(jié)果沒過幾天,小兩口和好了,她卻成了妹夫眼中的“惡人”,妹妹也嫌她多管閑事。

這樣的事情,估計不少人也都有遇到過,因為自己摻和別人的感情事情,瞎指揮,最后是兩邊的人都給得罪了。

實際上,夫妻吵架,都是床頭吵床尾和,外人摻和反而越攪越亂。你以為在主持公道,實則可能讓矛盾升級。

聰明的做法是當個安靜的傾聽者,安慰歸安慰,別輕易站隊。畢竟,人家關(guān)起門來還是一家人,而你,可能因為一句氣話就成了“罪人”。

三、別替兄弟姐妹做決定,尤其是牽扯利益的大事。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就是別人買房子、孩子就業(yè),或者是子女考大學,嫁人等事情,這都是大事情,這樣的 事情千萬不要替兄弟姐妹做決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跟大家分享個真實的事情,村里李伯的哥哥想買房子,拉著他幫忙參謀。李伯覺得地段不錯,極力推薦,哥哥咬咬牙貸款買了。

結(jié)果房價下跌,哥哥天天埋怨:“都怪你瞎出主意!”李伯委屈得直掉眼淚:“我好心幫忙,怎么成了罪人?”

買房、投資、創(chuàng)業(yè)……這些涉及真金白銀的大事,再親近也別替人拿主意。

每個人的經(jīng)濟狀況、風險承受力不同,你的建議可能出于好心,但結(jié)果卻難以預料。

一旦出了岔子,親情的小船說翻就翻。與其當“軍師”,不如讓對方多聽聽專業(yè)意見,自己守住“不越界”的底線。

兄弟姐妹的感情,就像一鍋慢燉的湯,火候過了容易糊,加料太多反而變味。老了才明白,有些忙看似在幫忙,實則是在透支親情;有些邊界看似冷漠,實則是在保護感情。

學會放手,尊重每個人的人生選擇,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這份血脈相連的情誼,反而能細水長流。

畢竟,真正的親情,不是事事捆綁,而是各自安好時的相視一笑,需要援手時的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