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在美國政府日前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稱,豁免僅是臨時舉措,只維持到美國政府制定針對半導體行業(yè)的新關稅方案之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當天宣稱,根本沒有“例外”,因為這些商品“只是轉移到了不同的類別中”。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表示,豁免后又宣布設立“半導體關稅”,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談判策略,也是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體現。

有分析指出,盡管特朗普政府堅信關稅新政將提振美國經濟,但事實是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只會引發(fā)華爾街對關稅不確定性的進一步擔憂,同時加劇股市震蕩起伏,讓美國各行各業(yè)陷入混亂狀態(tài)。幾乎可以預見,一旦美國政府重啟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關稅,那些在中國及亞洲地區(qū)部署供應鏈的美國科技企業(yè),將面臨一個兩難選擇——是繼續(xù)留在中國,為高額關稅買單,還是花費數年時間重返美國建廠,同時支付高昂的人工成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電子產品(資料圖)

而除了手中揮舞的“關稅大棒”,特朗普還拋出了手中的“胡蘿卜”,表示若是其他國家限制和中方的貿易往來,不買中方的貨,就可以換取美國在關稅方面的豁免。明眼人都能看出,特朗普這回確實是改變了對華“打法”,在意識到美國現在已經根本沒有能力繼續(xù)威脅和打壓中方,只能開始尋求“外援”,希望能夠通過先利用自己手中關稅大棒威脅其他國家屈服的方式,來脅迫這些國家一起對付中方,向中方施壓,形成一個對中方的巨大“貿易包圍圈”。

在美國的對等關稅下,許多國家已經沒精力陪美國鬧。歐盟多次與中方溝通,逐漸把重心向亞洲轉移,明顯能看出其越來越務實。即便美國推遲實施關稅,愿意展開談判,歐盟也沒有像從前上趕著去談,而是拋出了新的條件,拿著要制裁美國服務業(yè)當重磅籌碼。歐盟這樣的行為其實很容易理解。美國是其傳統(tǒng)盟友,但是特朗普上臺后反反復復改政策,對“老朋友”背后動刀子,它自然不敢再直接抱美國大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農民(資料圖)

不得不說,美國政府關稅亂拳打蒙了本國農民,美國對華牛肉出口停滯之際,澳大利亞火速補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4月13日的報道中提到,中美關稅沖突給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帶來機遇,澳谷飼牛肉在中國的需求激增,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就超過了2萬噸,較去年同期暴漲近40%。有肉類行業(yè)分析師認為,隨著全球貿易沖突緊張局勢激化,澳大利亞肉類填補了市場缺口,在未來將是明顯的贏家。據美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數據,2024年,美國對華出口了總價值約16億美元的牛肉。

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明確表示,當前出口確實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中方將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這番話充分說明三件事。一是美國濫加關稅,的確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了很大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二是中方有信心應對美方挑起的關稅戰(zhàn),不會因為白宮的政策自亂陣腳;三是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政策讓外部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中方的態(tài)度向來一以貫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資料圖)

可以說,面對特朗普掀起的關稅大戰(zhàn),我國正在全面布局,從多個領域出手打擊美國,中方有的是反制手段。對于我國的重拳出擊,特朗普政府感到很郁悶,按照美國政府內部人員對外透露出來的消息,在中美貿易開打之后,美方曾多次詢問中國外交官,中國是否會請求和特朗普通電話。但中方的回答始終是“不會”。這就是我國的態(tài)度,奉陪到底,不能任由美國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