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4大頂級“陽謀”,千年來,無人能解,精辟!

如果你想成為最頂級的上位者,就一定要懂陽謀。

連這點城府和心計都沒有,那你只能淪為別人的棋子。

下面這4大歷史上的頂級陽謀,若是你能看懂,并且將其解開,說明你絕不是一般人,未來必能成大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激化矛盾,內(nèi)部分化——推恩令

以往的繼承制度規(guī)定,所有的官職、爵位、財產(chǎn)以及土地,要么全部,要么絕大多數(shù)都由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來繼承,其余的兒子不具備繼承權,只能獲取極少的財產(chǎn)。

在此種繼承制度之下,下一代繼承人基本上能夠完整地承接上一代繼承人的事業(yè)和財產(chǎn),不會因此而衰落,至少也能保持在之前的水準。

不管上一任繼承人擁有多少個兒子,僅僅只有一個兒子擁有繼承資格。

推恩令對繼承制度進行了變革,上一任繼承人的官職和爵位依舊由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繼承,而財產(chǎn)和土地則平均分配給所有的嫡子和庶子。

原本由一個人繼承的土地和財產(chǎn),如今被分配給了更多的人。

倘若有 100 個嫡子,那就分割成 100份財產(chǎn)和土地,如此一來諸侯王的實力便大幅減弱。

原來上一任繼承人有 100 個縣的土地,一萬戶的賦稅,現(xiàn)在一個兒子擁有一個縣和 100 戶的賦稅,實力僅為之前的百分之一。

重要的是,支持推恩令的人眾多,反對的僅有一個,那便是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

上一任繼承人的其他兒子必定支持這一方案,分得的財產(chǎn)和土地比以往更多,皇帝和朝廷當然也樂意,畢竟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

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必然不同意,因為整個事件當中只有他的利益遭受損失,然而他反對也沒有用處,支持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推恩令還可能激起兄弟間對于財產(chǎn)和土地的爭奪,從而進一步削減諸侯王的勢力。

二:順勢而為,彰顯沖突——二桃誅三士

歷史上有個典故叫《二桃誅三士》。

齊景公手底下有三員猛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以及古冶子。

這三人相互之間誰也不服氣誰,并且他們的存在對齊景公形成了威脅,所以宰相晏子打算除掉他們。

為了協(xié)助晏子,齊景公拿出 2 個桃子,分給了這三人。

還跟他們講,你們皆是功臣,不如依照功勞的大小來吃掉這 2 個桃子。

公孫接一下子站了起來,覺得自己有捕虎的功勞,理當享用桃子;田開疆怒不可遏,認為自己兩次成功擊退敵軍,應當吃到桃子;古冶子心有不甘,稱自己曾經(jīng)斬殺巨大的鱉,保衛(wèi)國君,才是功勞最大的,理應獨吞所有桃子。

公孫接和田開疆覺得,自己的功勞比不上古冶子,一時沖動,就拔劍自殺了。

古冶子望著自殺的這兩人,也認為自己不夠大度,羞愧不已,跟著也自殺了。

僅僅 2 個桃子,為何能夠除掉 3 位猛將?

因為晏子和景公借助“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沖突,引發(fā)了這三人之間的矛盾,致使他們接連走向滅亡。

不要桃子,就是不給國君面子。

要了桃子,另外兩人又不肯,最終爭斗不休。

這,便是彰顯沖突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