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節(jié)堪稱金庸全書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橋段,代入主角張無忌的視角,這段劇情簡直讓人爽翻。

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子在正邪兩道的面前力挫群雄,這種扮豬吃老虎的打臉之感不禁讓人大呼過癮。

不過事后回想這段劇情,其實正道六大門派完全是有機會拿下明教的,畢竟此時武當派只是派出了以宋遠橋為首的一眾人馬,張真人是沒有親自下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三豐、陽頂天劇照)

此時明教已經(jīng)被六大門派打得奄奄一息了,即便有張無忌的存在,雙方若要斗到底的話,最壞的情況也只是兩敗俱傷,若是張三豐也到場了,那勝利的天平就必然會向正道六大門派一邊傾斜。

換個角度,你若是以少林、峨眉、崆峒、華山、昆侖五派之人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都難免會責怪張真人“為什么不來”,明明是可以滅掉明教的好機會,為何要這么錯過?

其實不止是這一次,要知道張三豐是活了近百年,那明教也早已存在了數(shù)百年,也就是說,自打張三豐小時候起,就一定聽說過明教在武林中作惡的消息,他為何沒有為武林除害,滅了明教的想法?

答案或許與四位高手有關(guān)。

第一位:方臘

說張三豐對明教有所了解,并不是筆者的推測,而是張三豐初遇常遇春時,金庸就明確提到了他對明教的了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三豐、常遇春劇照)

說是:“常遇春道:‘張真人,小人拜菩薩的,不吃葷?!瘡埲S道:‘啊,老道倒忘了。’這才想起,魔教中人規(guī)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lǐng)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guī)律,傳之已達數(shù)百年。

從這里不難看出,張三豐早早聽聞過明教的強大,一個傳承了數(shù)百年的組織,自然有些門道,他們有共同的信念,這樣一幫人,他又如何敢惹?

宋徽宗時期的教主方臘也算是一位響當當?shù)拇笕宋铮瑥埲S聽說過他的事跡,也難免對這個組織有敬畏之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