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1月下旬,蔣介石無奈之下宣告下野之后,張厲生為表明對蔣介石的忠誠,也辭去了“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職務。后來行政院遷往廣州,張厲生便以國民黨執(zhí)行委員的身份一直奔走于廣州、南京、臺灣等地,一直到解放軍打過長江,解放滬杭和華南地區(qū),他才于1949年8月倉皇逃離大陸,舉家遷往臺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厲生,字少武,1900年出生于河北樂亭的一戶商人家庭。他8歲入私塾,14歲考入樂亭縣立高等小學,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父親病逝了。父親病逝后,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母親的身上,張厲生也可能會失去上學的機會。

不過好在張厲生成績優(yōu)異,他的退學當即引起了校長的關(guān)注。后來,在校長和經(jīng)學家劉錫三的幫助下,張厲生又重新回到了學校。

1916年,張厲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張伯苓所創(chuàng)辦的天津南開學校。南開學校的辦學宗旨是“革除舊習,培植青年,拯救國家”,該校嚴謹?shù)慕田L對張厲生的影響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張厲生在南開期間曾和周恩來是同學,不過后來因為兩人志向不同,政見不合,也就分道揚鑣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是在南開求學期間,張厲生在別人的介紹下,結(jié)識了當時的知名學者吳稚暉。彼時,吳稚暉還在唐山路礦學校執(zhí)教,因是知名學者的原因,張厲生也經(jīng)常會上門拜訪請教問題。就這樣一來二去,時間久了,兩人也成了知無不談的好朋友。

后來,吳稚暉開始竭力倡導青年學生留法勤工儉學,并創(chuàng)辦了華法教育會。而張厲生也在吳稚暉的影響下,還沒等他南開畢業(yè),就去到了北京朝陽學院法律專修預備班學習歐洲史和法語,提前為留法勤工儉學做準備。

1920年,張厲生在親友的資助下,帶著在北京學到的知識,去到了法國。在法國,他先進入了迪埃樸學院和默輪學院補習法文和投考大學的課程,后來在1922年,他又進入了巴黎大學,開始專攻社會學,兼修社會經(jīng)濟、政治經(jīng)濟等課程。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在李石曾等人的介紹下,加入了國民黨。

1925年夏,張厲生學成歸國,開始在上海大學任主任教授。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國民黨大佬陳果夫,又因為他倆思想觀點一致,張厲生受到了陳果夫的賞識。而這,又為張厲生后來顯赫國民黨政壇提供了很大幫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后北伐戰(zhàn)爭爆發(fā),張厲生由上海去往武漢,準備大展身手,為自己搏一條出路。

1927年初,張厲生參加國民革命軍,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軍政治部秘書,隨軍參戰(zhàn)。不久后,他又應杭州市長邵元沖之邀,前往杭州任市政府主任秘書。而在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后,張厲生又被派到了華北,擔負起了整理黨務的職責??梢哉f,這個時候的張厲生已經(jīng)算是國民黨的要員了。

1929年3月,國民黨舉行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張厲生作為大會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張厲生拍盡了蔣介石的馬屁,只要蔣介石說什么,他就同意什么。也是因此“突出”的表現(xiàn),張厲生得到了時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陳果夫的大力贊賞。

會后,陳果夫找到了張厲生談話,邀請他出任中央組織部秘書。張厲生欣然答應。從此,張厲生成為了CC系最重要的成員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CC系的核心大將,張厲生在此期間還曾積極追隨陳果夫、陳立夫建立與發(fā)展秘密組織,并開展了一系列特務活動。比如,張厲生曾收買《人民評論》雜志和創(chuàng)辦《有誠》雜志,以此來宣傳反對共產(chǎn)黨的言論。另外,張厲生還曾成立了以籠絡(luò)知識分子為目的的“中國文化建設(shè)協(xié)會”華北和河北分會,以此來作為蔣介石專制統(tǒng)治的輿論工具。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張厲生追隨陳果夫、陳立夫從事特務活動的開始。此后在“二陳”同政學系、復興社的斗爭中,張厲生也曾積極出謀劃策,一舉成為了“二陳”的得力干將。又因為陳果夫與陳立夫長期把握國民黨中央特務機關(guān),所以張厲生也因此迅速升遷,成為了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不久后又受蔣介石任命,接替陳立夫升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那張厲生為何能以后起之輩,取代“二陳”把握多年的中組部部長一職呢?這里就要說一下蔣介石的手段了。蔣介石此舉,其最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張厲生牽制陳果夫與陳立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說,張厲生一直是“二陳”手下的得力干將,但其實他一直尊崇的還是蔣介石,也是因此,張厲生才會一直深受蔣介石的信任。尤其張厲生在華北三載為蔣介石左沖右突,安定一方,政績斐然。再加上張厲生在北方的三年也正好脫離了國民黨黨內(nèi)斗爭的中心,所以也得到了陳誠、戴季陶等人的支持。

也是因這種種因素,張厲生才得以從“二陳”手下取而代之,以其平常出身進入國民黨內(nèi)的權(quán)力中樞,實現(xiàn)他政治生涯的一大轉(zhuǎn)折。

1949年蔣介石下野之后,張厲生為表明對蔣介石的忠誠,也辭去了一系列職務。后來在國民黨在大陸的統(tǒng)治全面崩潰時,他又跟隨蔣介石一同去往了臺灣。

張厲生一到臺灣,陳誠便邀請這位可靠的朋友出任了“臺灣省地方自治研究會主任委員”一職。而張厲生也不負陳誠地厚望,運用他在“內(nèi)政部長”任內(nèi)的多年經(jīng)驗,四個月便完成了陳誠交代的自治工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臺灣復任“總統(tǒng)”之后,他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張厲生為“行政院副院長”。四年之后,也就是1954年,蔣介石再次當選為“總統(tǒng)”,陳誠當選為“副總統(tǒng)”,并于5月底宣誓就任,同時辭去了“行政院長”這一職務。陳誠辭職之后,張厲生也隨后辭去了“行政院副院長”一職。

1957年7月,陳誠出任“光復大陸設(shè)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并邀請張厲生擔任“委員”,但張厲生沒有到任,因為同年10月,國民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蔣介石已經(jīng)任命張厲生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秘書長了。

此時,蔣介石對國民黨的改造已基本完成,起用了大批新人出任要職,但仍把中常會秘書長一職托付給張厲生,可見張厲生確實深受蔣介石信賴。

張厲生從政多年,身居高位,可以說聲勢嚇人。但他一向低調(diào)做人,嚴于自律,好學慎行,既沒置下什么家產(chǎn),也沒有什么積蓄,以致其退休之后生活十分清苦,晚景凄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厲生到臺灣后,因無錢購置私房,所以他一直居住在公家分配的房子里。在其退休后,他也曾一度想把公房交還給公家,但后來還是因為手中沒錢,無法再另購房屋而作罷。不僅如此,在張厲生晚年患上心臟病后,他甚至連醫(yī)藥費也無從支付。

盡管如此,但他還是不愿向別人訴苦,親友們?yōu)樗I集的醫(yī)藥費也都被他一一退還。幸好他的一位熟識醫(yī)師郭宗煥大部分為他免費治病,后期用藥開支只好由親友拼湊。

張厲生退出官場后,有一篇題為《我所認識的張厲生先生》的文章曾這樣描述他當時的處境:

先生回臺灣后,不愿再住公家宿舍,曾托耿幼麟兄弟,在永和鎮(zhèn)買一棟房屋,以便將和平東路宿舍交還公家。幼麟兄告訴他,可住的房屋,都在20萬元以上。他無此力量,終其生沒有住到他自己所有的房子,這也是他一項遺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厲生書法

另外,在張敬原的《追思張厲生先生》一文中,也曾描述到其晚年窘迫的情形:

往者不談,在他逝世前幾年,病中無力就醫(yī),全賴內(nèi)科郭宗煥醫(yī)師,以友誼關(guān)系,免費治療,這自然是一種負欠。逝世前不久,一度很短時期轉(zhuǎn)送公立醫(yī)院,則是由親友湊集有限款項,才能支付公保擔負意外的醫(yī)療費用,這自然也是一種負欠。

張厲生一生好學不倦,以研究社會科學與宋明理學為主,對曾國藩、胡林翼的為學和做人,也極為注意研究和實踐。他是一位風骨嶙峋的讀書人,廉不言貧,為各方所熟知。而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孝子。

張厲生在他的兄弟中排行老大,自幼就聽父母的話,并主動照顧好弟妹,使一家人和睦相處。他的父親逝世后,家中只剩下母子四人相依為命,從此他對母親更為孝順,經(jīng)常為之擦身捶背,躬親定省,膝下承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5年他從法國歸國后,回籍省親,母子重逢倍加親切,他拉著母親的手問長問短,關(guān)懷備至。只要張厲生在家,每天晚上都會陪著母親直到其睡著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間。對此,他常說:“為人不孝敬老人禽獸不如,更談不上愛國?!?/p>

張厲生一生中曾有九個兒女,但卻都居住在國外。他們的“孝”,與張厲生的“孝”,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71年4月20日,張厲生在臺北家中病逝,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