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從事上海慈善救濟工作的佛學大師趙樸初,在和周恩來總理會面的時候,周總理竟親切地稱呼比他還小9歲的趙樸初為“趙樸老”。

當時在場的人紛紛訝異,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姓氏加上一個“老”字,一般是指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敬稱。
趙樸初當時才四十多歲,還比周恩來年紀小,如何能稱一聲“趙樸老”呢?趙樸初究竟什么來歷和貢獻?
趙樸初和佛學及慈善
要說趙樸初的貢獻,就不得不提他和佛學的淵源。
趙樸初1907年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大世族,家學淵源深厚,他從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13歲時被母親送到上海求學,由母親的結拜姐姐照顧,趙樸初叫她關大姨,關家對趙樸初很好,不僅照顧飲食起居,還幫助他順利考取了東吳大學。
關大姨有個弟弟叫做關絅之,是上海的愛國人士,對佛教文化很有研究,離任退休后更是皈依了佛教,而關絅之后來在趙樸初的人生道路上扮演著非同一般的角色!
趙樸初在關家居住時,經常與來關家拜訪的佛家和尚居士們談論佛教文化,講經說法。
久而久之,趙樸初耳濡目染地也開始走上宣傳佛教文化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沒多久,趙樸初參與籌備了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建立,而后成為了協(xié)會的會長。
他像是一座橋梁一樣,連接著中國佛教組織和佛教徒,他團結內外,號召全國佛教徒進行愛國主義學習,走社會主義道路。
新中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如何貫徹落實這個宗教政策,讓宗教關系祥和,這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趙樸初作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會長,當仁不讓地接下了重擔。

他以多年的佛學研究為基礎,愛國愛黨的精神為核心,提出了很多宗教與社會主義相互適應的理論。
例如宗教工作不能脫離實際,要將理論觀點梳理清楚,宗教活動不能背離法律法規(guī),宗教和社會主義要相互圓融等等,為中國的佛教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振興了佛學文化。
除此之外趙樸初在佛學的貢獻還擴展到了海外,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日本佛教文化受到中國的深遠影響。
早在唐朝之時,鑒真法師就曾經東渡日本,佛教文化就是那個時候大量傳入日本的。
建國后,中日邦交因為歷史緣故,一直處在僵硬狀態(tài),周恩來早就知道趙樸初的大名,便將他請來,希望他能夠以中日兩國的佛教淵源為切入點,促進兩國關系緩和。
于是趙樸初在1962年,積極聯(lián)絡日本佛界,共同舉辦一場紀念鑒真法師逝世1200周年的活動。

趙樸初帶著中國佛教代表團前往日本參加活動,這引起了日本佛教界、文化界、醫(yī)學界等社會各界的關注,這場活動也為中日友好、外交正?;於巳罕娀A。
不僅在日本,在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趙樸初發(fā)揮著“橋梁”作用,他希望整個亞太地區(qū)都能夠進行友好的佛教文化交流,從而促進國家間的和平穩(wěn)定。
就這樣,在趙樸初的努力下,1995年第一屆中日韓三國佛教文化交流大會順利召開,推動了三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趙樸初除了是佛學家之外,還是一位慈善家。
早在1937年,趙樸初就已經投入了慈善事業(yè)。
那個時候正是七七事變后不久,上海的有識之士們創(chuàng)辦了一個“上海慈善團隊聯(lián)合救災會”,趙樸初就是其中一員,擔任委員會和收容所的主任。

上海被日軍轟炸,百姓流離失所,大批的難民危在旦夕,趙樸初和慈聯(lián)會積極參與了救災安置工作,幫助難民脫離險境。
難民得到安置之后,就想要上戰(zhàn)場為國做貢獻,趙樸初和慈聯(lián)會就把難民中的青壯年集中起來,開演講會、培訓軍事知識、進行軍事訓練,這批青年之后參與了淞滬抗戰(zhàn),做出了積極貢獻。
上海淪陷之后,難民更加多了,慈聯(lián)會也擴大了規(guī)模,擴大到50個分會,收容了近50萬的難民。
其中不乏一些優(yōu)秀的共產黨人,如陳國棟、韓念龍、劉述周等人,都被慈聯(lián)會救助、掩護過,于是這些難民中又有源源不斷的新鮮力量加入抗日的隊伍。
在連天烽火之中,趙樸初救國救民的精神和共產黨的道義不謀而合,他和共產黨的結緣由此而來。

“趙樸老”名號的來歷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想,趙樸初于新中國佛教事業(yè)和慈善事業(yè)的貢獻,的確當?shù)闷鹬芏鱽淼囊宦暋摆w樸老”。
其實,趙樸初一開始之所以被叫“趙樸老”,并不是因為這些貢獻,他當年被人叫做“趙樸老”的時候,才30歲出頭,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時間指針撥回到1938年,那個時候慈聯(lián)會才成立不久,趙樸初時任主任,他和同伴們?yōu)榱朔e極宣揚救國精神,成立了一個“益友社”。
社員們常常聚集在一起,唱救亡歌曲、寫救亡詩詞,發(fā)表雜志報刊,希望能夠激勵民眾一起參與到抗日救國的抗戰(zhàn)中來。
但敵方勢力怎么會允許有這樣一個“反動”組織存在?
于是經常突襲益友社,不僅辱罵驅趕,還動輒毆打,試圖擊潰益友社。

無奈之下,益友社只能想辦法打掩護,趙樸初和社員們決定請一些上海灘德高望重的賢達之人來做理事,趙樸初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大舅關絅之。
關絅之也是愛國志士,非常贊同趙樸初的做法,所以便來到益友社為他“撐場子”。
不僅如此,趙樸初還叫來了與自己交好的忘年好友,比如潘序倫等,這些人來自各行各界,都是社會有名氣的人,而且年事已高,都被人尊敬地稱為“某老”。
趙樸初將這些大佬們一一介紹給各個社員的時候,都會說:“這是關絅老”、“這是潘序老”。
幾乎每次大佬們蒞臨益友社時,這套介紹流程都會走一遍,幾次之后,社員們就開始打趣趙樸初:
“感謝趙樸老的介紹!”
“趙樸老辛苦了!”
大家都笑說益友社“新增一老”,那便是任勞任怨、親力親為舉辦社團活動的趙樸初。

他值得被“抬舉”到“老”的尊位,久而久之,年僅31歲的趙樸初的“趙樸老”名號就此打響,從社內傳到了社外。
趙樸初和周恩來的情誼
1948年,解放戰(zhàn)爭大捷,戰(zhàn)局已定,中共中央決定召開新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探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事宜。
周恩來擬定了一份名單,邀請了77位民主人士來參加新政協(xié),趙樸初就是其中之一。
如前文提到的,趙樸初在上海一直從事慈善救濟工作,抗戰(zhàn)期間也積極貢獻力量,這些事情周恩來都有聽說過,他說:“趙樸初是一個十分難得的人才!”

1949年春,上海即將解放,上海的經濟合作總署急需一名負責人來“撥亂反正”,于是周恩來便把這項工作交給了趙樸初。
當時的趙樸初是上海救濟委員會的總干事,他以佛教界身份來接管上海經濟合作總署會更好,更名正言順,他多年來在上海救濟系統(tǒng)中工作,為人踏實信得過。
就這樣,趙樸初接過工作后,積極地籌備資金,管理救濟物資,讓每一分錢都用到了實處,經過他手的錢財來去都一清二楚,從無亂賬也無貪污。
1949年9月,趙樸初受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這讓趙樸初非常驕傲自豪,能夠參與進這次會議,是他的榮幸,但同時他開始擔心起一件事情來。

趙樸初禮佛二十多年,一直吃素,他去參加政協(xié)會議時,不可能要求別人單獨給他素菜,大家都吃同樣的飯菜,他不能搞特殊,他擔心自己的這個習慣會有不方便的地方。
于是他無奈地笑笑,和夫人說:
“能去參加會議已經很好了,大不了吃點肉邊菜?!?br/>
當他來到宴會廳簽到時,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趙樸初心中暖意涌動。
“您是趙樸老?快請里面坐,會議廳右排是素席!”
原來心細如發(fā)的周恩來考慮到,來參會的人員有部分是有宗教方面的飲食習慣的,所以特別安排了素席。
那個時候為了建立中日正?;P系,周恩來希望兩國以佛教文化基石,進行交流增進民眾之間的友誼。

那么這個搭橋人就是潛心禮佛多年的趙樸初,趙樸初就被周恩來請來西花廳,一起共商國是。
一日,趙樸初來到了西花廳,這是趙樸初第一次和周恩來面對面交談,寒暄過后,周恩來突然問起趙樸初:
“你看著年紀并不大,為什么大家都叫你‘趙樸老’呢?”
趙樸初聞言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用三言兩語解釋了外號的來歷:
“所以‘趙樸老’就變成了我外號,這是人家跟我開玩笑吶?!?br/>
周恩來聽罷忍俊不禁,問道:“你被叫這個外號的時候多大呀?”

趙樸初回答:
“我那時才31歲呢!”
周恩來十分親切地逗趣道:
“原來如此,那以后都叫你‘趙樸老’好了?!?/strong>
趙樸初笑著連連擺手,怎么能讓比自己還年長的總理這么叫自己呢?
平易近人的周總理并沒有想太多,覺得這個外號有趣,叫便叫了。
于是某日,周總理在一次會面時看到趙樸初,便樂呵呵地打招呼道:
“趙樸老,您今年六十幾啦?”
當時的趙樸初才四十多歲,趙樸初明白這是總理在和自己開玩笑吶,便笑了起來。
此后趙樸初經常陪同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會見他國佛教的法師、居士,參加活動,一同交流佛教文化,促進兩國民眾感情。

1951年,趙樸初響應政府的工作,接受工作調查,經過他手的救濟金和物資無一有誤,周恩來連連夸他是“國家的寶貝”?。?/strong>
后來的特殊時期,趙樸初的中國佛教協(xié)會也收到波及,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往香港,但那些人像狗皮膏藥一樣盯著不放。
周總理得知后,趕緊派人來將趙樸初接走,安排他在人民大會堂附近的東絨線胡同居住。
在多年后,趙樸初寫下一首詩《何滿子·東山》,詩句“三年不見東山”,將周總理比作“東山”,可見趙樸初對周總理十分掛念。

1975年1月,第四屆人大召開,周總理身患癌癥,病情十分嚴峻,他撐著病體,堅持出場,和出席會議的代表們握手。
輪到趙樸初的時候,周總理見到故人,愣了一下,隨即緊緊地握住他的手,喊了一聲:“趙樸老!”
這讓趙樸初感到親切不已,總理還記得自己的外號,還能開玩笑哩,但當時的趙樸初沒有想到的是,這卻是周恩來和自己說的最后一句話。
周總理離世,趙樸老“思公憶公無盡際”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離世,舉世哀慟,69歲的趙樸初聽到消息后,哀痛不已,慟哭出聲。
他不斷想起最后一次和周總理會面時的場景,那雙緊握著他的手,那聲意味深長的“趙樸老”,那些年和總理相處的時光和情誼,讓趙樸初哀思萬分。

在第二天,趙樸初以淚為墨,寫下了《周總理挽詩》。
其中有詩句“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表示對周總理去世的無限悲痛,“長思教誨恩,恒居惟自訟”,趙樸初懷念過往周總理的恩惠和教導。
最后一句“非敢哭其私,直為天下慟”更是表達了周總理的離世,讓全國人民的悲痛不已的心情。
周總理去世一周年時,趙樸初繼續(xù)為周總理寫感懷賦,“功德長留天地,卻身與云飛無際。亂眼妖氛今凈掃……”

他想通過詩詞告訴在天之靈的周總理,牛鬼蛇神已被清掃,您的骨灰雖然撒入江河,但您的功德永留人間。
趙樸初在余生的日子,經常會想起叫他“趙樸老”的總理,和千千萬萬的民眾一樣,他對總理的懷念之情無盡,一直到2000年去世。
趙樸初一生吃齋禮佛,心懷善念救濟眾生,振興中國佛教文化,是當之無愧的黨的“親密朋友”,他和周總理的情誼更是令人感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