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照(中)正在調處一起婚姻家庭矛盾糾紛。

從扎根幼教到成為湘潭縣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首席調解員,譚照完成了一場跨越教育與法律領域的人生轉型。

她獨創(chuàng)“三三工作法”,憑借專業(yè)素養(yǎng)精準把握法理與情感的平衡點,成功守護4364個家庭,調和1698對夫妻,避免900多個孩子因家庭破碎陷入困境。

“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省學雷鋒崗位標兵”…… 國家級、省級、市級的榮譽不僅見證著她的堅守與付出,更是對她“每挽救一個家庭,就可能改寫一個孩子的命運”這一初心的最好詮釋。

從教室到調解室

用心理學打開千千結

4月10日,在湘潭縣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47歲的譚照向記者介紹了她調解的第一個婚姻家事案例:一位保險公司女業(yè)務員因夜間外出應酬,被丈夫懷疑不忠鬧離婚。男方因電話中聽到男人聲音、妻子常與他人打麻將產生猜忌,執(zhí)意離婚。她以兩人白手起家的過往、孩子教育為切入點,引導雙方回憶對方的好,最終夫妻回憶起彼此溫情,打消離婚念頭,重歸于好。

案例的調處成功,堅定了譚照的信心。那是2014年下半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也銘刻著她人生的重大轉折。

此前14年,作為幼兒園創(chuàng)辦者,她在教案本上記下過無數特殊案例:某個乖巧的女孩因父母爭吵突然成績暴降,某個活潑的男孩因家庭變故變得沉默寡言。

“許多‘問題學生’的背后都藏著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弊T照說,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的畫面,推動她在2015年拿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

彼時,剛成立的湘潭縣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正缺專業(yè)人才。深耕幼兒教育領域10余年,對婚姻家庭矛盾有著敏銳洞察力,又擁有心理學專業(yè)資質的譚照,受邀成為志愿調解員走進調解室,也走進了一個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2016年4月,花石地區(qū)一對二婚夫妻滿面怒容地闖入調解室,言辭激烈地要求辦理離婚。

譚照接手此案后,憑借扎實的心理學專業(yè)功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式溝通,敏銳捕捉到二人眼神與言語中若隱若現的不舍。

原來,這對夫妻只是復雜的婆媳矛盾如荊棘般纏繞,將婚姻逼至懸崖邊緣,實際上彼此心底仍存愛意??紤]到他們膝下尚有年幼的女兒與兒子,譚照決定用專業(yè)力量守護這個家庭。

她先后5次對夫妻雙方進行深度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正視內心的情緒與需求;又借助互動游戲的情感重建技巧,幫助二人從記憶深處挖掘對方的閃光點。

隨著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劍拔弩張的氛圍漸漸消融,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最終,這對夫妻相擁而泣,帶著重燃的希望攜手回家。

為鞏固調解成果,譚照堅持定期回訪,多次驅車60多公里前往這對夫妻家中,密切關注家庭關系的動態(tài)變化。

這些年來,這個會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對話的幼兒教師,將教育者的敏銳轉化為調解員的智慧,帶著她的調解團隊,使得1698對夫妻放下爭執(zhí)與隔閡,重牽彼此的手重拾往日溫暖,為無數孩子守住了完整的成長港灣。

獨創(chuàng)“三三工作法”

在法理與情感間尋找平衡點

“每挽救一個家庭,就可能改寫一個孩子的命運?!边@句話,成為她跨越教育、心理與法律三重領域的初心。

2024年8月,一位神色憔悴的女士為擺脫婚姻尋求幫助。

譚照與這位女士深入交談得知,她是全職主婦,育有一雙兒女,女兒讀高中、兒子上小學。丈夫目前從事貨運工作,今年上半年結束一年服刑期回家。起初溫柔的丈夫,不久后常因瑣事爭吵,甚至動手。女兒因父親影響成績下滑、出現抑郁傾向,兒子也因父母爭吵變得怯懦不安,這讓這位女士決心離婚,帶孩子重尋希望。

在這位女士斷斷續(xù)續(xù)的敘述中,譚照發(fā)現夫妻之間仍存在感情紐帶,家庭關系并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她一方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雙方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其責任意識與法治觀念;另一方面,圍繞“家庭和諧需要共同經營”的核心,耐心引導雙方重新審視婚姻關系。

在調解過程中,她還發(fā)現女方深埋心底的自卑情結,帶領團隊多次家訪跟進,并為其量身定制三次公益心理疏導。

女方逐漸卸下心理防備,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男方也學會用行動表達愛意。最后一次離開調解室時,二人十指緊扣,這個家庭正在走出陰霾。

調前注重聽、察、看,調中注重情、理、法,調后注重訪、幫、暖,她將真心、細心、耐心貫穿調解全流程,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三三工作法”,盡可能地全方位守護每個前來尋求幫助的家庭。

但也不是所有的家庭矛盾都能調和?!皩τ诖嬖趪乐乇┝?、違法犯罪行為,或是一方訴求違背公序良俗的案例堅決不調,絕不能做無原則的‘和事佬’?!弊T照始終堅守專業(yè)底線與倫理準則,在她看來,調解不是簡單的“勸和不勸分”,而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既尊重當事人意愿,也守護公平正義。對于那些無法調和的矛盾,她果斷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解決,以理性與專業(yè)為每段關系畫上負責任的句點。

2014年至今,她所在的湘潭縣婚姻家庭糾紛調委會接受婚姻家庭、心理咨詢4364人次,調解糾紛3264起,調和1698起,調和率52.1%,避免了900多個孩子成為單親兒童。

多重身份的公益版圖

兒童青少年的“心靈擺渡人”

實際上,這份對受助家庭與孩子的深切關懷,早就體現在譚照的幼教事業(yè)中。

14年辦園生涯里,她為特困家庭減免保育費達17萬元。那些因家庭變故而突然叛逆的身影,讓她深刻認識到原生家庭對成長的深遠影響。

為此,她自費赴上海、北京等地系統學習兒童心理學,經常帶著團隊走進山區(qū),蹲在村頭與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話家常。

2017年,她牽頭成立湘潭縣心理咨詢師協會,帶領團隊走進106所城鄉(xiāng)學校,開展公益心理講座和團體輔導課1067場,累計個案咨詢1800余人次。

譚照始終記得2018年的那天,湘潭縣一中高三女生因父母離異陷入至暗時刻:曾經穩(wěn)居班級前列的她,成績直線下滑,升學前景成巨大問號。

一直無法解開心結的女生撥通了譚照的心理咨詢熱線。電話里,譚照像守護自家孩子般,用溫柔而堅定的話語一次次耐心傾聽與悉心疏導。

半年后的一天,女生推開譚照辦公室的門撲進她懷中:“譚阿姨,我可以叫你媽媽嗎?”那一刻,譚照緊緊擁住這個缺愛的孩子,淚水奪眶而出。時光流轉,在譚照持續(xù)的陪伴與引導下,女孩終于走出家庭變故的陰影。

“譚阿姨,我考上一本了!”女生第一時間帶著錄取通知書來到譚照辦公室,并拿出一盒蛋糕說,“阿姨,我只有30塊錢,知道您喜歡吃蛋糕就買了它,謝謝您對我的幫助?!?/p>

“這是世界上最甜的蛋糕。”譚照笑著對記者說。

這樣溫暖的故事,在譚照的職業(yè)生涯中屢見不鮮。

2012年當選政協委員后,譚照將調解室里的人生百態(tài)與真實訴求轉化為婚姻家庭矛盾調解、心理危機干預與社會援助、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等方面的20余份提案。

記者手記

萬家燈火里的守夜人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譚照分享了一個個鮮活的家庭故事:易俗河鎮(zhèn)那對曾經劍拔弩張的夫妻,如今在村口偶遇時,能心平氣和地點頭致意;花石鎮(zhèn)經歷風雨的二婚夫婦,特意打來電話分享家庭和睦的喜悅……這些看似平常的點滴,卻是她用無數個日夜換來的成果。自投身調解事業(yè)以來,她已成功守護了4364個家庭,讓瀕臨破碎的關系重獲新生。

這份成績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自我沉淀。多年來,譚照雷打不動地保持著每日三小時以上的學習習慣。她潛心鉆研民法典、人民調解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10余部法律法規(guī),深入研讀《積極心理學》等專業(yè)著作,還系統整理了多位資深調解員的實踐經驗,撰寫了3萬余字學習筆記,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她的思考與感悟。

“調解員必須做終身學習者?!弊T照言語堅定,正是這份對專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讓她在調解工作中始終游刃有余。

在譚照看來,每一次調解都是點亮家庭希望的過程。這位守護萬家燈火的“守夜人”,依然在調解室中等待著下一個需要她縫合的故事,用專業(yè)與溫情,繼續(xù)書寫屬于她的調解篇章。

來源:湖南法治報(文/全媒體記者 羅霞)

一審:米露嘉

二審:陳佳婧

三審:楊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