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 王玄陵

聲明:本文基于小說《說岳全傳》創(chuàng)作,與歷史無關(guān)!

楊家將傳承下來的,不止是忠義報國的家風(fēng),還有一手絕妙的“楊家槍法”。

在古典小說當(dāng)中,楊家槍法是兵器中的上乘武學(xué),就連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楊再興憑著一手精湛的“楊家槍法”,可以和岳飛斗個旗鼓相當(dāng),這相當(dāng)于來自周侗對“楊家槍法”的實力認證。

古人對于猛將的溢美之詞,“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已經(jīng)是極度夸張過了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這對于楊再興來說,僅僅是下限。

在楊再興的眼中,那些個長相唬人的番將,才真正的是“插標(biāo)賣首耳”。

朱仙鎮(zhèn)之戰(zhàn),楊再興單槍匹馬,斬殺敵軍四路主將,一槍一個,通暢自然,毫無滯礙。

然后,這位楊帥哥,又追著二十萬群龍無首的敵軍滿地亂跑,就差高聲大喊一句:

“繳械不殺,你們已經(jīng)被我包圍了!”

楊再興已經(jīng)夠狠了,他兒子楊繼周比他更狠,如果說楊再興是勤奮成才,那楊繼周完全就是祖師爺賞飯吃。

人家從小就成了孤兒,跟著母親一起長大,可一出場就是個王炸,僅靠自學(xué)成才,就成了《說岳》頂級高手。

楊再興的絕世槍法,在楊繼周的眼中,簡直成了小孩子的把戲。

楊繼周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自然是因為他天賦奇高,是一個練武奇才。

但天賦決定了一個人的終點,師承卻決定了一個人的起點,一個只有天賦沒有名師指導(dǎo)的人,終究只是個匹夫而已,除非他有張三豐那樣的悟性,否則不可能練就一身驚人的武藝。

或者,就像《說唐》里的李元霸一樣,好幾萬斤的膂力,不管敵人武藝有多高,他只需要輕輕地一錘,什么武功招式都是白給。

楊繼周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力量,按照《說岳》的一貫風(fēng)格,自學(xué)成才的頂級高手也是不存在的。

那么,楊繼周為什么不學(xué)習(xí)“楊家槍法”,反而莫名其妙的,用什么勞什子“雙鐵戟”呢?

雙鐵戟是三國典韋的成名兵器,重八十斤,與長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兵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便楊繼周自幼失怙,沒有機會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也沒有機會學(xué)習(xí)“楊家槍法”,可作為楊家將的后人,更兼擁有過人的天賦與資質(zhì),重習(xí)槍法也應(yīng)該是楊繼周的第一選擇。

以他的悟性來講,未必不能青出于藍,屆時奪回楊家槍在“說岳兵器譜”上的排名,豈不是大快人心?

就算不學(xué)槍法,用長戟也算是和長槍沾點邊,可他為什么偏偏選擇雙鐵戟這種冷門的兵器呢?

再者說了,又是誰傳授給他這么高超的戟法呢?

讓楊繼周改用雙鐵戟,并非是作者故作新奇,而是有好幾層深意的。

首先來說,槍法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靈活刁鉆、可攻可守,所以長槍對于槍法的要求是最高的。

但反過來說,用長槍做兵器的人,哪怕他的槍有“碗口粗細”,也難以體現(xiàn)出力量上的優(yōu)勢。

所以,長槍其實并不適合大力士使用。

《說岳》中用長槍做兵器的人,往往在力量上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如岳飛、楊再興、羅延慶、曹寧等。

就拿陸文龍來說,陸文龍有千斤膂力,他雖然也用槍,但他用的兩桿六沉槍,本質(zhì)上和雙鐵戟相同,并不屬于長槍的范疇。

唯一的例外是高寵,高寵雖然用的是長槍,但長槍并不是真正適合他的兵器。

就拿牛頭山一戰(zhàn)來說,高寵居高臨下,對全無防備的兀術(shù)施以全力一擊,兀術(shù)雖然感到力道沉重,卻僅僅是一低頭就避過去了。

高寵的力量比粘得力強得多,試想一下,如果在同樣的情況下,粘得力將自己的大錘掄出去,兀術(shù)還能通過低頭躲避嗎?

所以,讓楊繼周使用雙鐵戟,也是為了發(fā)揮其力量上的優(yōu)勢。

為何一定是雙鐵戟,而不是雙錘呢?

古典小說塑造人物的時候,喜歡致敬古人,比如《水滸傳》就多次致敬關(guān)羽、張飛,《說岳》也有這樣的習(xí)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讓楊繼周使用雙鐵戟,顯然就是在致敬典韋

典韋是《三國》中力量最大的人,楊繼周是《說岳》中力量最大的人,讓楊繼周使用典韋的武器,正是從這個角度來匹配的。

楊繼周的相貌也和楊家后人不同,楊家后人大都是風(fēng)度翩翩,身材中等,跟《說岳》中的岳飛差不多,而楊繼周卻是“眉濃唇厚,鼻高準(zhǔn)闊”,和“容貌魁梧”的典韋十分相似。

楊繼周大戰(zhàn)山獅駝的時候,書中贊道:

“一個是成都再世,一個是典韋重生?!?br/>

很顯然,楊繼周就是以典韋為原型刻畫的,所以他的一手“雙鐵戟法”,自然也是典韋傳授。就像岳云的錘法一樣,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典韋在夢中傳授了這一套絕技。

典韋是曹操的忠心護衛(wèi),楊繼周恐怕也有這層意思在里面。

楊再興和楊再興父子,在岳家軍的兩個不同時期,都具有象征性的意義。

楊再興是豪強出身,他作為岳飛的忠實擁護者,成為了岳家軍的中堅力量。但岳飛時期的岳家軍,完全是岳飛的一支私人武裝,表面看起來鐵板一塊,實際上內(nèi)部派系林立。

某種意義上來說,楊再興身上有多重身份,他是岳飛的異姓兄弟、盟友、忠實下屬,唯獨不是大宋朝的忠臣。

所以,楊再興就是岳飛時期岳家軍性質(zhì)的象征,這也是岳飛最終失敗的原因。

而楊繼周不一樣,楊繼周既是岳雷的部將,更是大宋朝的忠臣,他對岳家軍的忠誠是出于對朝廷的忠誠,這也是岳雷得以善終的原因。

楊再興父子形象的密碼,更是直接表現(xiàn)在他們的名字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再興的名字有三層含義,一是再興楊家,二是再興漢室,三是“一姓不可再興”

楊家是宋朝的名將世家,《水滸傳》中也有位楊家后裔楊志,但此人從長相到人品都落了下乘,就算他最引以為傲的“楊家槍法”,也未能夠登堂入室。

相比于相比楊志來說,楊再興不管是從相貌、人品還是槍法上,都可謂是對楊家的“再興”。

其次,楊再興的忠義表現(xiàn)在民族感情上,而不是對趙宋一姓的忠誠。古語說:“一姓不可再興”,所以他“再興”的對象是漢人江山,而不是趙宋江山。

楊繼周的名字就更明顯了,所謂“繼周”,是“紹繼周公”的意思,表明他的志向是夾輔皇室,這里的皇室自然就是趙宋朝廷。

類似的用法,在《紅樓夢》中也有,比如:賈政字“存周”。

所以,楊再興、楊繼周父子分仕岳飛、岳雷,其最大的象征意義就在這里。

楊再興是一位民族主義者,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其本質(zhì)上反對懦弱昏聵的趙宋朝廷。與其相對應(yīng)的,是岳飛把岳家軍培養(yǎng)成了一支絕對的私人武裝,對南宋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所以,岳飛最終是一個悲劇收場,楊再興也是悲劇收場。

楊繼周不僅僅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他還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臣義士,所以作者將他與三國時期的典韋相提并論,并讓他與不忠不義的宇文成都化身山獅駝來了一場大戰(zhàn)。

與其相對應(yīng)的,岳雷時期的岳家軍,是屬于趙宋朝廷的一支官方軍隊,它始終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所以,岳雷最終是一個大團圓的收場,楊繼周同樣也是大團圓的收場。

再次聲明:本文基于小說《說岳全傳》創(chuàng)作,與歷史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