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薦影

前段時間開始熱播的《棋士》現(xiàn)在依舊熱度不減。

故事的劇情很簡單。崔業(yè)(王寶強飾)從一個天賦異稟卻窩囊老實的圍棋教師,逐漸沉淪至犯罪的深淵,并與自己的刑警哥哥展開智力對抗。

這場智力博弈背后的成功,除了劇本精妙的鋪設(shè),還與當(dāng)下社會的焦慮和人們對黑化角色」的深切共鳴密切相關(guā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棋士》海報

01高智商犯罪:謀略與快感的雙重滿足

《棋士》最引人入勝的一點,是其巧妙地將圍棋的深謀遠(yuǎn)慮與犯罪的智斗相結(jié)合,提供了極具“爽感”的高智商敘事。

對崔業(yè)的喜愛背后,是一個普遍的期待——

想要變得強大,想要看到那些技能滿點、智謀非凡的角色,如何巧妙避開法律與道德的底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寶強飾演的崔業(yè)

崔業(yè)的圍棋技巧無疑是他黑化的關(guān)鍵。

面對綁架危機時,他迅速回憶起周圍環(huán)境細(xì)節(jié)并預(yù)判警方的后手乃至后后手,果斷提出劫匪需要以棄子為餌的招數(shù);在與對手斗智時,通過觀察棋風(fēng)分析對方性格并設(shè)下圈套,都展示了他如同圍棋大師般的冷靜與高超智力。

這種智慧與反應(yīng)速度的體現(xiàn),不僅讓觀眾感到振奮,也讓他們在看似無望的犯罪中,找到了某種替代性滿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棋士》海報

02反英雄與反惡人

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很多道德判斷并不能通過非黑即白的方式來粗暴下定義?!镀迨俊返慕巧O(shè)定,與西方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反英雄和反惡人形象相似。

反英雄(Anti-hero)是指那些具有英雄氣質(zhì)、做出英雄行為,但同時也有缺陷的角色;而反惡人(Anti-villain)則是那些看似目標(biāo)高尚,但手段卻極端甚至邪惡的角色。

總體而言,反英雄傾向于黑化英雄,而反惡人則是嘗試減輕反派之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蝙蝠俠歸來》劇照

在諸多其他影視作品中,反英雄和反惡人的角色也屢見不鮮,例如《蝙蝠俠歸來》中的奧斯瓦爾德·科波特,由于他天生毀容,所以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他。

而崔業(yè)懷著對家庭的責(zé)任和對哥哥的嫉妒,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的初衷并非純粹的邪惡,而是被給孩子治病的生活壓力和內(nèi)心的欲望所推動。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作初衷高尚、行為罪惡的反惡人形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棋士》劇照

此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黑化的邏輯往往有所不同。東亞文化中,家庭和家族的責(zé)任常常成為推動角色黑化的重要因素。

《棋士》中,崔業(yè)的犯罪動機緊密地與家庭綁定——為了孩子的治病籌錢,為了維護(hù)家族尊嚴(yán)。他的罪行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傳統(tǒng)東亞社會中的為家人鋌而走險」的倫理困境。這種敘事模式深深植根于東亞社會的集體無意識中,也使得崔業(yè)的黑化擁有了一種某種程度的悲劇色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不同的是,《絕命毒師》中的主角沃特·懷特,其黑化更具個人主義色彩。他的犯罪起因是罹患癌癥后對于未來的恐懼,以及為自己證明價值的欲望。

沃特的犯罪行為,更多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極端追求,而非為了家庭或他人的利益。正如他最后所說——

I did it for the money. And I did it for the power. I did it for me(我這么做是為了錢,為了權(quán)力,也是為了我自己)”

——本質(zhì)上是對個人價值和自我證明的一種極端追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沃特在最后時刻,終于直面自己:他做這些,是因為他喜歡那種掌控一切的感覺,喜歡成為“海森堡”。

《棋士》的爆火,除了智謀對決外,也觸動了觀眾對普通人在極限壓力下心理崩潰與黑化的共鳴。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崔業(yè)的墮落,既是對個體生存困境的反映,也為許多人提供了一個釋放情緒的出口。

而這種對高智商人物的喜愛、對家庭倫理的重視,以及對現(xiàn)代生活壓力下的情感宣泄,也構(gòu)成了該劇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參考資料:

[1] 《What is an Anti-Villain - Definition, Types and Examples》(2022.4.10),Studiobinder

[2] 《東西影畫/生活流敘事聚焦小人物 棋士以“鏡”為棋 謀略為重》(2025.4.13),大公報

[3] 《Breaking Bad | Television Series, Plot, Characters, & Facts》(2025.4.13),Britannica

撰稿:殷晨浠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luò)

更多精彩內(nèi)容,歡迎關(guān)注民小智君

轉(zhuǎn)載:請微信后臺回復(fù)“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