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大S去世,其家人證實將進行樹葬,而不是傳統(tǒng)的喪葬儀式。近年來,像樹葬這樣新的模式正在大眾群體中悄然流行開來。
國內(nèi)一直在推動移風易俗,尤其在喪葬模式和形式上,國家大力倡導簡葬、薄葬等方式。但是,中國人幾千年來講究入土為安,涉及到喪葬模式的改革,推行的難度往往很大。

樹葬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上也是把骨灰埋進了土里,因此也較為容易讓人接受。那么這種儀式的流程具體是怎樣的?是簡單的把骨灰埋到一棵樹下,還是說和其他傳統(tǒng)的葬禮儀式一樣的?
樹葬的大概儀式
把逝者的骨灰埋在一棵樹下,這是樹葬的最基本儀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土葬儀式,這種模式更節(jié)約土地,所以在現(xiàn)代社會具有自然生態(tài)方面的優(yōu)勢。

在具體的喪禮儀式上,各地采取的模式流程可能都有不同。在有些地方,逝者火化以后,骨灰會被盛放在能夠降解的容器里,然后再埋進土里。
接下來,在埋骨灰的地方,逝者的家屬選擇好樹木,將其種在埋葬骨灰的地方。等到接下來樹木一年年長大,這棵樹和逝者就產(chǎn)生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對逝者的親人來說,這也將是永久的思念物。

也有一種方式是將骨灰埋葬在已經(jīng)長大了的樹木之下,選擇樹葬的區(qū)域通常來說已經(jīng)被劃定為公共的墓地。
骨灰裝進可降解的容器里,然后埋在樹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連同容器,骨灰會一并降解。這樣每隔一段時間,每棵樹下能夠再埋葬另一批骨灰,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所以,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土葬,樹葬這種方式節(jié)約土地。而且樹葬在有些地方不收費,除非是逝者的親人要求在附近刻碑刻字,按照各地的收費標準,家屬才要繳納不同的費用。
從現(xiàn)實操作的層面來看,實際上各地的樹葬還是收費的,在有些城市,收費的價格其實還不低,當然相比于傳統(tǒng)購買墓地的形式,價格已經(jīng)下降了不少。

從3000元到9萬元不等
2022年,北京一個王姓家庭在母親去世后選擇了樹葬,家屬將骨灰埋葬在了一棵桃樹下。每年清明節(jié),一家人都到這棵桃樹下進行祭奠祭祀活動。
在實際的操作中,樹葬這種形式也要花錢,并不是人們想象的把骨灰埋在樹下就完事了。比如在浙江杭州,按照當?shù)氐囊?guī)劃,很多墓園都采取了新型的樹葬或者花葬模式。

在杭州的徑山竹茶園,家屬如果選擇碑高0.4米的樹葬模式,收費價格為36080元。如果碑高0.6米,收費價格在88080元到98080元之間。
如果選擇雙穴,價格為90080元,如果是單穴的話,價格為44880元。除此之外,當?shù)剡€有竹林葬或者是茶田葬,顧名思義,就是將骨灰埋葬在竹林或者茶田里。

竹林葬的收費價格,如果不保留骨灰,價格在3000元左右,如果保留骨灰,價格在28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樹葬這種形式的墓地也要進行維護,所以家屬也需要繳納管理費。收費模式是按照每平方米來收取的,在杭州的一些墓地,每平方米每年為80元,一次繳納20年。

原則上來說,家屬只要一直繳納管理費用,墓地就能一直使用下去。除了杭州以外,四川成都、北京等地方的樹葬模式以及收費也都大同小異。
在成都的一些墓地,樹葬的價格在19900元到29900元之間,每年繳納的管理費在80元到120元之間不等。

北京的價格相對較高,比如在郊區(qū)一些地方,樹葬的起步價為40680元,花壇葬的起步價為19800元。除此之外,北京每20年繳納一次管理費用。
從上述情況就能看出來,大多數(shù)人接受樹葬這種形式,原本就是因為墓地的價格越來越高,但是如果樹葬收費的標準也在上漲的話,這種所謂的生態(tài)安葬模式也會隨著掏錢越來越多而不再具有性價比。

那么問題來了,樹葬這種形式既然被稱之為生態(tài)安葬模式,為什么各地的收費價格依然保持在高位呢?
相比傳統(tǒng)墓地已經(jīng)低了
首先來解釋一下為什么收費。因為城市的土地資源有限,如果不采取收費模式,像樹葬這種新的葬禮儀式可能就會陷入無序的狀態(tài)。

各個城市的墓地都有人管理,土地的利用以及維護成本都在逐年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樹葬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雖然收費的價格在漲,但是相比傳統(tǒng)的墓地,樹葬形式的價格已經(jīng)低了不少。如果是按照傳統(tǒng)的目的來安葬,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塊墓地的價格都要趕得上中小城市的房價。

因此,從城市群體的角度去看,樹葬的形式確實比傳統(tǒng)的安葬形式更具性價比。至于這種模式未來會不會更大范圍的推廣開來,關鍵要看人們的接受程度。
但還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的是,假設未來更多的人選擇這種安葬方式,土地資源的使用在跟著上漲的情況下,墓地的維護和運營成本同樣也在上漲,如此一來,安葬的價格可能也會再漲。

也就是說,即使相對于傳統(tǒng)的安葬形式,新的安葬形式已經(jīng)足夠生態(tài)化了,但是當這種形式普及開來之后,安葬的費用以及管理費用還是會如影隨形。
可能有人會問,樹葬這種形式難道就沒有免費的嗎?實際上不是沒有,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于個人和親屬的選擇。

產(chǎn)生費用的背后是營造儀式感
先來說一下傳統(tǒng)的土葬。為什么現(xiàn)代社會將土葬稱之為陋習?不僅僅是因為墓地占據(jù)土地,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當人去世以后,整個葬禮儀式和流程的花費也很高。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葬禮儀式埋葬親人,各地區(qū)的花費都不便宜。相對來說,農(nóng)村的花費價格可能稍低一些,但是在一些地方,因為存在攀比,實際的支出并不低。

假設土葬只是把親人的尸骨埋進土里的話,不舉行任何葬禮儀式基本上是不花錢的。2000多年前的墨子實際上就倡導過這種薄葬方式,但很顯然,墨子的倡導并不被世人所理解。
換言之,每個人去世以后,他的親人家屬都會根據(jù)實際的家庭情況,盡量為逝者安排一場不錯的喪禮儀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tǒng)的喪禮儀式之所以慢慢蛻變成為陋習,就是因為整場儀式的花費一直在水漲船高。
產(chǎn)生的所有費用都是圍繞儀式感來花費的,因為親人和家屬需要通過這種儀式感,來滿足對逝者的思念和緬懷。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哪怕是現(xiàn)在的花葬,不管是選擇墓碑,還是選擇墓地的面積,亦或是添加其他的流程儀式,實際上和傳統(tǒng)的土葬儀式?jīng)]有本質(zhì)區(qū)別。
傳統(tǒng)土葬的儀式感只是因為占據(jù)了更大的土地,所以才被現(xiàn)代人所慢慢摒棄。新型的樹葬或者是花葬,即便將埋葬的面積控制在有限范圍,但只要儀式感還存在,未來圍繞死亡和埋葬的花費又會逐漸升高。

因為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后代的人對于某一種安葬儀式會加入更多的流程,這也意味著成本在不斷增加。
所以說,每個家庭只要保留儀式感,就得面臨安葬的費用問題,而且一種安葬儀式成為主流以后,越往后相關的費用也就越高。

樹葬在未來會流行開來嗎?
短時間內(nèi),在城市人群中間,樹葬的形式會逐漸流行開來,原因就是傳統(tǒng)的墓地價格還在上漲,大多數(shù)家庭不得已只能改變方式和觀念。
不過,在這一階段的農(nóng)村地區(qū),多數(shù)人還是會選擇傳統(tǒng)的安葬儀式,哪怕是農(nóng)村人死后也選擇火化,安葬的形式和流程還是原來土葬的模式。

為什么農(nóng)村人的喪葬觀念不容易輕易改變?那是因為經(jīng)過上千年的演化,安葬儀式背后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多。
除了要讓逝者入土為安,還要讓逝者護佑家庭,所以哪怕到了今天,相信風水的人依舊大把存在。從本質(zhì)上來說,圍繞喪葬儀式形成的一切,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人最底層的信仰。

這種價值觀甚至是無意識的。當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后,多數(shù)人都會按照傳統(tǒng)方式去安排后事。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農(nóng)村地區(qū)的人改變觀念,整個過程將會極其漫長。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年輕人的觀念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葬禮的儀式從根本上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改革。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儀式感還存在,只要人們還想要這種儀式感,即便換了某種模式,本質(zhì)上的邏輯并沒有產(chǎn)生根本性的變化。
真正的變化是什么呢?真正的變化就是,有人選擇相信逝后的徹底解脫和隨風而去。比方說把一個人的骨灰撒在空氣里,或者是隨便埋在某處地方,甚至是直接沖進下水道,你覺得有多少人會愿意接受這種處理?

所以說,樹葬這種形式相比傳統(tǒng)的土葬有所進步,但只要人們還執(zhí)著于儀式感,圍繞在樹葬周圍的花費開支也會一點點增多。
結語
對于死后之事,多數(shù)人實際上比活著有更多的執(zhí)念,當然,活著的人對于逝去的親人也存在執(zhí)念。也正因為如此,圍繞葬禮儀式才形成了一切流程,或者說才形成了被現(xiàn)代人看作是迷信的東西。

回到樹葬這件事上,如果單純的把骨灰埋在一棵不知名的樹下,過后不準備專門去憑吊和祭祀,沒有儀式感,也就不會產(chǎn)生費用。很顯然,大多數(shù)人辦不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