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住濱河社區(qū)、今年91歲的劉兆祥老人,每天都會帶上水杯、揣上老花鏡,到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讀書一小時,風雨無阻,閱讀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而他堅持讀書的精神也深深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劉大爺,您來了,快坐下,看啥書,我給您拿。”4月22日下午4時,劉兆祥老人如往日一樣來到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社區(qū)工作人員趕快迎上來,招呼老人坐下并從書架上為他取下那本《鄧小平傳》。老人戴上老花鏡,翻開第16頁,順著前一天的進度繼續(xù)閱讀起來。他聚精會神地看著書,那一刻,仿佛時間靜止了一般,任憑他在書海里遨游。

這樣的場景在濱河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上演了三四年,劉兆祥老人每天雷打不動地讀書一小時,已成為社區(qū)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說起與書的緣分,老人說從小就愛看書,但因當時條件不允許,真正培養(yǎng)起閱讀習慣是從1994年退休后。而近三四年,他從大同老家來到女兒家居住,為了延續(xù)每日讀書的習慣,他就按時去社區(qū)看書,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是他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讀書于他而言,就像吃飯一樣不可或缺。

劉兆祥老人閱讀有自己的偏好,人物傳記或紅色經典書籍讓他愛不釋手。比如,《毛澤東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鐵道游擊隊》等,書中內容他幾乎能復述下來,不少好書他是看了又看,穿越古今與歷史對話,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

“社區(qū)里的好書太多了,這幾年下來,我讀了十五六本,感覺讀不夠。”劉兆祥老人告訴記者,近幾年他的視力下降得厲害,每天戴著500度的老花鏡看書都有些吃力,進度也會放緩,即便這樣,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讀書,只有徜徉在書海里,他心里才感覺是最充實的。

讀書,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劉兆祥老人就是鮮活的榜樣。他告訴記者,一本好書的字里行間閃爍著人類實踐、才智的精華,讀書如同攝取養(yǎng)分,不僅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修身養(yǎng)性、愉悅心情,益壽延年。記者 李曉琳 文/攝

來源:太原晚報